关于三位一体式作文教学的探索

时间:2022-09-29 04:56:24

【前言】关于三位一体式作文教学的探索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2.改写诗歌,培养学生对诗境的想象。学过《次北固山下》,我设计了一个片段练习。让学生想象自己进入到了这首诗的情境中,然后自选观察点,自选观察对象写一段描写,要求与诗的意境吻合,并有细节和比喻句。学生有的写的是撒网的渔夫,有的写的是站立船头凝望归雁的诗...

关于三位一体式作文教学的探索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然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恰恰是语文教学中最艰难,且收效最慢的。往往是,美文品了不少,练笔写了很多,学生的作文还是言之无物,言之无味。个人以为,其关键原因在于没有实现作文实践与阅读教学及学生生活的有效对接,没有促进学生言语生命的快速成长。基于这一认识,我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尝试打通课本内容、生活体验、写作实践三者之间的隔阂,努力探求三位一体的作文教学新模式,以期实现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提高。

在构建作文教学新模式之前,必须首先明确初中生优秀作文的标准,有的才能放矢。基于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及知识积累,书写自己的生活始终是初中作文的主要内容。而优秀的展现生活的作文一定是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的,即通篇弥漫着浓浓的诗意。所以,我的三位一体式作文教学的目标就确立为,让学生能够诗意地书写生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诵经典,入诗境,打诗底

1.诵读经典,提升学生对诗意的领悟。“取法乎上,可得乎中”。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注重营造诗意的氛围,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发挥想象,对诗歌、美文、嘉词等富有诗意的话语形式细加品味。比如:“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与“在”字比较,学生品味出“落更好,让人感觉秋思就像是一粒种子,伴着月色,在每个游子的心里生根发芽”。在品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出情感,读出意境,直至熟读成诵,变为自己的积累。

2.改写诗歌,培养学生对诗境的想象。学过《次北固山下》,我设计了一个片段练习。让学生想象自己进入到了这首诗的情境中,然后自选观察点,自选观察对象写一段描写,要求与诗的意境吻合,并有细节和比喻句。学生有的写的是撒网的渔夫,有的写的是站立船头凝望归雁的诗人,有的写的是歌声动听的船家女……有的说“太阳像刚出生的婴儿”,有的说“前行的小舟就像是一只神奇的画笔”……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诗的理解,也使自己的想象力得到了自由的拓展。

3.学写诗歌,训练学生形象的表达。学过冰心的小诗,我鼓励学生选择一些有意味的形象来抒感或书写哲思,并注意语言的凝练。有的学生写道:“石缝间的小草,请为自己鼓掌,你的生命因坚韧而美丽。”有的学生写道:“妈妈,你若是天空,我就是那只风筝,多远都飞不出你的怀抱。”

4.推荐诗歌,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每节课,我规定两个学生各推荐一首诗,可以是古诗,也可以是现代诗,课前抄在黑板上,朗读后,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然后全班诵读。每个学生都有专门的本子做记录。一天两首,日积月累,也很可观。

以上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帮学生打诗底,练“内功”,没有深厚的“内功”,再好的作文招式都只能是花拳绣腿。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

二.循课文,悟生活,书诗篇

在练内功的同时,我努力在教授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生活,写与之相关的文章,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的迁移。因为再好的写作方法,必须内化为学生的能力,才能算是真正掌握。

以《十三岁的机遇》为例。学完这篇课文,我觉得,文中的作者和初一的学生年龄相仿容易产生共鸣;且学生小学刚毕业,对母校也很眷恋,写同样的题材也有话可说;再加上文章的语言很有诗情画意,是极好的借鉴对象。于是,我让学生也写写自己的母校。具体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步骤:

1.找画面,忆形象,开诗眼

让学生找出文中的校园生活画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有冬季河面打雪仗,有秋天漫步林荫道,有凝望图书楼,有徜徉书架间,有同学的小声哭泣,有老师的风采各异。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在自己的记忆里搜索关于母校的富有诗意的画面,尽可能独特。有的想起老师曾带他们在学校的广玉兰下读诗,有的想起曾在学校的小石桥上作画,有的想起生日那天教室里的蛋糕和蜡烛…心里有了形象,作文就有话可说了。

2.明细节,悟情感,酿诗意

心里的初步形象是比较笼统的,必须要将他们的思维引向细化和深入。首先,让学生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如“蓝色的羽绒服”,“用目光抚爱每册图书”,“读书神情专注入迷”,“上铺女孩的呜咽”等等。让学生也试着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角度全面细致地描述之前自己脑海里的画面。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回忆当时自己的心情,学着像作者一样思考这些画面对于自己成长的意义,赋形象以意味。懂得母校“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它珍藏在内心最柔软的角落里,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和愚蠢又美好的少年的回忆一起,永远无法分割开来”。至此,学生对母校的情感已经酝酿得较为充分了。情动便可辞发,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写一篇初稿。我要求学生在写之前再重温一遍自己的母校,让那些回忆都变得更加鲜活。

3.品语言,写佳句,成诗文

初稿交上来后,针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我进行了及时的点评,尤其强调语言的美化。带着学生再品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如“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尽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并将语言有味的习作与语言无味的习作相比较,指导学生进一步修改,使词语更生动传神,使修辞更形象贴切,题目也要独特而富有诗意。于是,二次作文里出现了更多这样的句子:“我想成为一名画家,将母校绘成一幅最缤纷的画;我想成为一名歌唱家,为母校唱一首最深情的歌”,“平常最不起眼的松树,一到冬天便会独自承担起装点母校的重任”,“在课堂上,我们听得专心,读得动情,议得热烈,就像棵棵幼苗,尽情地吮吸着知识的甘泉”,“仰首观云,低头赏花”,“你是我笔下的主角,我是你剧本的原型”,“轻轻的挥手,和母校告别,转过身,又是一片新的天地”……题目更是精彩纷呈,比如:“又见玉兰花”,“永远不说再见”,“重回‘故乡’”,“爱的国度”,“紫藤如画”……用诗般的语言书写诗般的意境,学生的作文自然就有了诗意。

语文本身的特点注定了其诗性的特质。“语文教育的极境,当是诗意人生的教育。”孩子是天生的诗人。三位一体式作文教学,就是希望通过引导学生和诗意的文本对话,和诗意的生活对话,最终能实现用诗般的语言书写自己灵魂的诗篇。

“其实,教师也在用心血写诗,而且写着人们关注的明天的诗——不过,那不是写在稿纸上,而是写在学生的心田里。”

卜建珍,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淮安。责任编校:舒 坦

上一篇:简谈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推动我国建材产业服务业态转型升级的思路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