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历代音乐及其应用场合

时间:2022-09-29 03:38:53

浅析中国历代音乐及其应用场合

摘要:西方音乐富有理性,拘于理论,非洲音乐节奏激烈,我国音乐讲求天人合一,浑然受道家思想影响,同时儒家的思想使中国的音乐更富有等级色彩,但是民间才是音乐的主要来源,使得我国音乐表演性更为丰富,使音乐形神兼备,具喜怒哀乐。天人合一,宗庙等级,民间生活劳动创造,三者揉和决定了我国的音乐发展的方向,并服务于各个阶层的人们。

关键词:中国音乐;特点;应用;场合;意义

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8-0062-01

一、上古时期音乐的音乐特点及应用场合

(一)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

音乐的萌芽于据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远古的音乐文化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这时的乐舞已渐渐脱离原始氏族乐舞为氏族共有的特点,它们更多地为奴隶主所占有,它们渐渐离开了原始的图腾崇拜,转而为对征服自然的人的颂歌。商代巫风盛行,奴隶主以乐舞来祭祀天帝、祖先,同时又以乐舞来放纵自身的享受。

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应用场合:1.应用于远古时期人们的宗教、祭祀、战争、图腾、统治者的歌功颂德种种内容。2.应用于维护奴隶主的统治,满足奴隶主们的娱乐享受。3.在阶级社会里,音乐也自然成为劳动人民进行反抗、斗争的武器。

(二)西、东周时期的音乐的音乐特点及应用场合

西周和东周是奴隶制社会由盛到衰,封建制社会因素日趋增长的历史时期。西周时期宫廷首先建立了雅乐体系及完备的礼乐制度。周代还有采风制度,保留下大量的民歌,经春秋时孔子的删定,形成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西、东周时期的音乐应用场合: 1.礼乐制度雅乐,用于我国古代祭祀天地、神灵、祖先以及歌颂统治者功绩。在周代实际上还包括用于郊社、宗庙、宫廷礼乡射和军事大典等方面的音乐。2.《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大部分是民歌。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3.后来出现的郑卫之音加速了礼崩乐坏,是一种民间歌舞。

二、中古时期音乐的音乐特点及应用场合

(一)秦、汉时期的音乐

秦汉时开始出现“乐府”。汉代主要的歌曲形式是相和歌。汉代在西北边疆兴起了鼓吹乐。在汉代还有“百戏”出现,它是将歌舞、杂技、角抵(相扑)合在一起表演的节目。

秦汉时期的音乐应用场合:1.乐府音乐主要用于在宴享、郊祀、朝贺等场合。2.其他音乐形式主要用于军乐礼仪、宫廷宴饮以及民间庄园主的娱乐。

(二)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

由相和歌发展起来的清商乐在北方得到曹魏政权的重视。南北朝末年还盛行一种有故事情节,有角色和化妆表演,载歌载舞,同时兼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歌舞戏。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应用场合:用于各族人民在音乐上的交流,宫廷民间娱乐。

(三)隋、唐时期的音乐

唐代,政治稳定,经济兴旺,萌发了以歌舞音乐为主要标志的音乐艺术的全面发展的高峰。唐代宫廷宴享的音乐,称作“燕乐”。风靡一时的唐代歌舞大曲是燕乐中独树一帜的奇葩。它继承了相和大曲的传统,融会了九部乐中各族音乐的精华。唐代音乐文化的繁荣还表现为有一系列音乐教育的机构,如教坊、梨园、大乐署、鼓吹署以及专门教习幼童的梨园别教园。

隋唐时期的音乐应用场合:主要用于宫廷、民间娱乐。

三、近古时期音乐的音乐特点及应用场合

(一)宋、金、元时期的音乐

宋、金、元时期音乐文化的发展以市民音乐的勃兴为重要标志。而鼓子词则影响到后世的说唱音乐鼓词。诸宫调是这一时期成熟起来的大型说唱曲种。其中歌唱占了较重的分量。戏曲艺术在元代出现了以元杂剧为代表的高峰。

宋金元时期的音乐应用场合:主要用于宫廷民间娱乐。

(二)明、清时期的音乐

由于明清社会已经具有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萌芽,音乐文化的发展更具有世俗化的特点。明清时期说唱音乐异彩纷呈。其中南方的弹词,北方的鼓词,以及牌子曲,琴书,道情类的说唱曲种更为重要。明清时期歌舞音乐在各族人民中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如汉族的各种秧歌,维吾尔族灯木卡姆等。以声腔的流布为特点,明清戏曲音乐出现了新的发展高峰。例如,产生了影响遍及全国的京剧。

明清时期的音乐应用场合:主要用于宫廷、民间娱乐。

结语: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的年轮并没有使中国古代音乐的光辉逝去。反之经过时间的洗礼、沉淀,中国的古代音乐也在不断地继承与发展。不仅仅为古人在生活娱乐中充当了重要角色,而且也为中国古代宫廷政治的发展也增添了一笔颜色。现今,音乐的种类多种多样,更被广泛的应用与社会的各个方面。它仍在为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发挥着其特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再生著.中国古代音乐简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6月.

上一篇:探讨道具对话剧表演中的作用及实践 下一篇:浅析闫平绘画中的色彩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