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中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29 02:47:46

中药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中疗效观察

【摘要】 为探求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以解决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问题,我们对103例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患者,给予院内中药制剂苦参燥湿散熏洗坐浴,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显效35例;有效6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1%。结论:中药苦参燥湿散熏洗坐浴,对促进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消退有良好作用。

【关键词】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中药熏洗、苦参燥湿散

自2005年以来,用自拟中药制剂苦参燥湿散外熏洗坐浴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10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共观察103例,所有病例均为我科肛肠外科住院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1975年全国肛肠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入院后均术前常规清洁灌肠,然后硬膜外麻醉下行传统的混合痔外切内扎术进行治疗。术后将出现肛缘水肿的患者进行中药苦参燥湿散的熏洗坐浴治疗。103例患者中,男性61例,女性42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7.6岁;术后第一天出现肛缘水中者53例,第二天出现肛缘水肿者31例,第三天出现肛缘水肿者19例。

2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及制法,苦参燥湿散:苦参15g、黄柏15g、生川乌10g、苏木10g、川芎10g、白芷10g、红花10g、连翘10g、白芍10g,以上诸药共为粉,将药物用无纺布包装,紫外线消毒后密封保存。

所有观察病例术后均常规静脉点滴抗生素治疗,清谈饮食,正常排便,中医辨证施治汤剂内服,同时用院内制剂苦参燥湿散100g加开水2500ml,除起时水温较高,先借助热力和药力进行部的熏蒸,待水温降至约40度左右进行坐浴,每日两次,每次15~20min,坐浴后常规肛肠科复方紫草油膏纱条创面换药引流,7天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判断疗效。

3结果

3.1疗效标准

显效:肛缘水肿消失,创面无渗出、渗血,肿痛消失,无感染;有效:肛缘水肿明显减轻,创面少量渗出,无渗血,胀痛减轻,无感染迹象;无效:水肿、疼痛等症状改善不明显。

3.2治疗结果

显效35例;有效6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1%。

4讨论

肛缘水中是混合痔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伴有部疼痛、坠胀等不适症状,其发生率约为10%~40%[1]。病术后肛缘水肿的患者,切口疼痛明显加剧,而且结缔组织增生,影响创面愈合[2],有可能使创面修复不平整而形成皮赘,严重的继发血栓或造成感染,延长术后病程,增加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另一方面还极大的影响了患者对手术效果的评价,引发医患矛盾甚至使医疗纠纷。所以如何防治术后肛缘水肿是创面愈合顺利与否的关键之一,也是长期以来困扰肛肠科医生的难题之一。中医学认为,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是由于湿热下注、经络阻滞,加上术中金刃所伤、筋脉横断、瘀血阻络,诸因共同致病。现代医学认为,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是一方面是因术中过度牵拉、钳夹健康组织,未留有足够的皮桥,缝线过多、过紧等因素造成肛缘组织受到机械性损伤;另一方面是术后创面疼痛引起括约肌痉挛,局部的血液、淋巴循环受阻及炎性物质渗出形成肛缘水肿。

熏洗方法是指用熏蒸和洗涤的方法,借助药力和热力直接作用于患处[3]。我国自古就有熏洗坐浴法的记载,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中的“涤法”即熏洗疗法。《外科启玄疮疡宜溻浴洗论》:“凡治疡肿,初起一二日之间,宜药汤洗浴熏蒸,不过取其开通腠理,血脉调和,使无凝滞之意,免其痛苦,宜清毒尔。”中药熏洗坐浴具有中医外治法的独特作用,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由于温热刺激,引起皮肤和患处的血管扩张,能促进局部和周身的血液和淋巴循环,使新陈代谢旺盛,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和全身机能,并且能疏通经络,促进经络的调节活动功能,促进局部水肿、瘀血消散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该处组织的充血,缓解炎性水肿,而且温热刺激能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解除患处神经的压力,使肌肉等组织松弛,从而达到明显的消肿止痛作用。现代研究表明,熏洗法使药物离子经创面吸收,增加了局部有效药物的浓度,直接针对病因、病位发挥治疗作用[4]。制剂苦参燥湿散中之苦参,《本经》记载有逐水除痈肿之效,黄柏清热燥湿解毒,并可促进皮下渗血的吸收,现代药理研究其苦参、黄柏具有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并且有抗炎镇痛的功用;生川乌祛风除湿,有较好的镇痛和局部麻痹作用;苏木活血疗伤祛瘀止痛,《日华子本草》记载有消痈肿扑损瘀血之功;川芎为血中气药,其味辛性阳,气善走窜而无阴凝粘滞之态,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白芷燥湿消肿止痛,有良好的抑菌作用;红花《本草纲目》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连翘为疮家圣药,清热解毒消痈散结,药理证明其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和很好的抗炎作用;白芍缓急止痛,现代药理研究其有缓解平滑肌痉挛和镇痛、抑菌作用。诸药相伍,共奏清热燥湿解毒、活血消肿、生肌止痛之效,甚合肛缘术后水肿之病因病机。而观诸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该方有明显的抑制肛周细菌、抗炎、镇痛之作用。并且苦参燥湿散运用现代工艺,将药物直接加工成散剂,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渗出,增强了疗效,且避免了以往水煎之繁琐程序,使患者携带运用方便。实践表明,熏洗疗法在术后水肿、疼痛的治疗上疗效确切。

综上所述,通过临床病例观察,应用中药苦参燥湿散熏洗坐浴,能明显促进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消退,并有明显的抑菌、抗炎、止痛及改善局部微循环之效,是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简便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欧阳晓明,陈亚萍.痔病术后肛缘水肿的防治体会[J].湖南中医杂志,2007,23(5):50-51.

[2]付皓,樊瑛瑛,王晓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缘水肿的原因及防治[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8,14(3)304-306.

[3]谭新华,陆德铭.中医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8. [4]李华南,江涛.药浴疗法的方法学思考[J].中医外之杂志,1999(1):6

[5]王本祥主编.现代中药药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70-371,299-311,1427,934-935

[6]邵继林,喻德洪.疾病的中药坐浴治疗.中国肛肠病杂志,1988,8(2),:39-40.

上一篇:头皮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32例 下一篇: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