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内老龄化现况趋向及策略

时间:2022-09-29 02:42:10

本文作者:黄新明作者单位:甘肃省食品药品检验所

衡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指标主要有:①老年人口系数,指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一般用百分比表示。当这一比重超过7%时,称之为“老龄化社会”;②老年抚养比,指老年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③老年人口总数。2.人口老龄化的现状。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成县总人口为24.23万人,其中0~14岁人口为4.48万人,占18.5%;15~64岁人口为17.70万人,占73.1%;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5万人,占8.5%。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下降6.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比重上升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个百分点。从老年人口系数来看,1990年的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成县老年人口系数为5.78%;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上升为6.45%,而到了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则提高到8.46%,分别比2000年和1990年提高了2.01和2.68个百分点。从老年人抚养比来看,1990年、2000年的第四、第五次人口普查成县的老年人抚养比分别是8.66%、9.47%;到了2010年的老年人抚养比却高达11.57%,比2000年高出2.1个百分点,比1990年高出2.91个百分点。从老年人口总数来看,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成县6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为2.05万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的老年人总数1.66万人增加了0.38万人,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的老年人总数1.33万人增加了0.94万人,增长比例分别为23.5%和54.1%[2]。以上分析表明,成县已进入老龄社会,今后老龄化发展速度和程度必将进一步加快,(见图2)。

成县人口老龄化趋势

(一)老年人口总数和老年人口系数继续增长

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三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1990年、2000年、2010年老年人口数分别增加1.33万、1.66万和2.05万人;老年人口系数分别为5.78%、6.45%和8.46%,年平均增长率为2.41%。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总体上呈现出逐渐加快的趋势,今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条件和医疗卫生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人均寿命持续延长,老年人口比重会日益提高,这种持续增长的态势还将继续扩大。

(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年龄结构属于老年型

对成县人口的年龄构成分析可以看出:15~64岁成年组人口数最多,成年人口系数为73.1%,在各年龄段中占有比重最大。从发展趋势看,这部分人口是未来老年人口增长的潜在基数,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未来成县的老龄化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

成县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预测

以成县2003—2010年的人口数量为依据,运用多种数学模型对未来县域总人口规模和老年人口数量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一)总人口数量预测

分别采用综合增长率法、经济弹性系数法、劳动力需求法三种方法对县域总人口进行预测,预测得出的结果为:2015年、2020年、2025年成县县域人口将分别为30.8万人、35.2万人和39.1万人,总人口数将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二)老年人口数量预测

采用年平均增长率法、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法对成县老年人口进行预测。

1.年平均增长率法的预测公式为:pn=po(1+r)n式中:Pn—预测期末的预测老年人口;Po—预测期起始年份的老年人口;r—老年人口系数年平均增长率;n—预测年限。由2000年、2010年全国第五、六次人口普查的老年人口系数6.45%、8.46%可得出2000—2010年老年人口系数年平均增长率为3.10%。即可得到成县老年人口数预测结果:2015年为2.39万人;2020年为2.78万人;2025年为3.24万人。

2.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法。以年代为自变量X,老年人口系数为因变量Y,构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预测。由SxxΣX2-(ΣX)2/n;Sxy=ΣXY-ΣXY-ΣXΣY/n;b=sxx/syy;a=ΣY/n-(ΣX/n)b得到一元回归直线方程:Y=-354.6+0.181X可求得老年人口系数:2015年为9.43%;2020年为10.34%;2025年为11.24%。老年人口数分别为:2015年为2.90万人;2020年为3.64万人;2025年为4.39万人。由表1的预测结果可知,在未来数十年,成县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会不断加快,老年人口由2010年的2.05万人增加到2015年和2025年的2.65万人和3.81万人,增速达85.85%,呈不断上升趋势;成县的老年人口系数也由2010年的8.46%增加到2015年的8.60%,到2025年将高达9.74%,增速递增(见表1,图3)。

甘肃省成县人口老龄化发展的特点和原因

(一)成县人口老龄化发展的特点

1.老年人口增长速度超过全县人口增长速度。根据第四、五、六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从1990年到2010年的20年间,成县总人口由1990年的22.9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26.8万人,增长了17.03%;而65岁及以上人口从1990年的1.33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2.27万人,老年人口数增长了70.67%,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明显超过总人口的增长速度,是全县总人口增长速度的4.15倍。

2.老年人口抚养比逐年上升。人口抚养比反映了少年儿童、成年人与老年人在数量上的对比程度,指的是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的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的比率。1990—2010年间,少年儿童人口比重是下降的,而老年人口比重则明显上升。虽然总抚养比由1990年的49.9%下降到2010年的36.9%,其中少年儿童人口抚养比1990年为41.2%,2010年下降为25.3%,但老年人口抚养比却从1990年的8.7%上升到2010年的11.6%。总抚养比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少年儿童人口抚养比的大幅度下降造成的。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继续实施,出生人口会有所下降,但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平均寿命有所延长,老年人口比例会大幅度增加。结果是,尽管少年儿童抚养比和总抚养比都呈下降趋势,但是老年抚养比却呈急速上升态势,这就意味着成年人口抚养子女的负担减轻的同时,赡养老年人的负担却在不断加重。

3.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的老龄化有别于发达国家的老龄化。西方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面临的情况是:(1)“先富后老”。即社会经济水平发达到一定程度,人们价值观和生育观发生了改变,自然生育率下降,老龄化进程基本上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同步;(2)“先备后老”。具有健全的社会福利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后盾和支撑。这些国家在步入老龄化时,自身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承受能力。而成县的老龄化与我国其他地方面临的情况相同,是“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主要在人口预期寿命延长和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情况下迅速出现的,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协调,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在经济实力和社会承受力不足,相关社会保障体系滞后的情况下出现的,尤其在广大的西部县域农村地区。因此,成县老龄化的经济基础很薄弱,物质基础也相当脆弱。

4.社会保障水平难以满足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年来成县每年净增的老年人口数约600余人,老龄人口的增加无疑会加重社会保障的负担。而完整的养老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稳定的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机制尚不完善,养老金的支付赤字较大,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缓慢。到2010年底全县共有县级社会福利院1个,农村乡镇敬老院36个,这与实际的需求尚存一定差距。

(二)成县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的原因

成县老龄化的成因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1.生育率的下降。20世纪70年代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生育率急速下降,是导致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孩子在家庭中作用的变化以及抚养成本的上升使得人们的生育观、价值观发生了巨大转变。生育意愿、出生率的不断下降加剧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成县从1978年开始具体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保持较低水平。近些年来人口综合增长率从2003年的13.4%下降到2010年的6.5%,生育率和生育水平均在持续下降。

2.死亡率下降和期望寿命延长。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改善,一方面,全县人口平均寿命得到不断提高,由原来的65岁提高到71岁,老年人口逐渐增多;另一方面死亡率的下降,期望寿命的延长推动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3.初期年龄结构的影响。由于人口惯性的作用,初期人口年龄构成对以后数十年的人口发展有很大影响。从近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可看出,少儿人口系数逐渐下降、成年人口系数和老年人口系数呈上升趋势的初期人口年龄构成,形成人口金字塔中下半部分呈减少型,上半部分呈增长型的人口发展结构态势,随着时间推移,这种上大下小的趋势会愈演愈烈,势必会导致未来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的逐渐增加。

4.人口流动和迁移的影响。人口流动和迁移在一定程度上对人口年龄构成也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因成县较周边地区在经济、工业、农业、城建、交通、生活居住等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区位优势,周围地区的人口,尤其是劳动年龄人口和老年人口会向成县流动和迁移,从而导致成年人(未来潜在的老年人口)和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不断增加。

甘肃省成县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作为人口年龄构成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必然会对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在西部县域地区经济还不够发达、社会综合实力还不够强的情况下,影响尤为突出和显著。表现为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两方面:

(一)正面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1.促进老龄相关产业蓬勃发展。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消费结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数量存在较大差异。老年人需要更多是相关的劳务服务,而非一般性的物质消费,由此催生了伴随着老龄化而出现的新兴综合性产业———老龄产业。它主要包括:医疗保健业、医药制造业、家庭服务业、文化娱乐业、日用消费品业、金融保险业等多个行业和产业[4]。由此会带动和促进与老龄相关的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

2.有利于加速改进生产技术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口老龄化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劳动人口的数量,主要表现在:劳动力数量减少,难以适应快节奏的生产活动,对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掌握能力相对较弱,从而迫使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

3.迄今尚无例证表明有国家或地区因老龄化造成经济萎缩或陷入困境的后果。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比我们提前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它们几乎都经历了人口老龄化发展阶段,以老龄化速度最快的瑞典为例,其老年人口系数高达18%,几乎是我国的两倍,但它们都能利用老龄化对社会可能产生的积极作用,探寻适合本国的解决方法,保证了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其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在我国,北京于1990年比全国水平提前10年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至今已有22年,但GDP始终以10%左右速度增长,经济社会依然快速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了整个社会对老年人口的承载能力[5]。

(二)负面影响

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冲击是全方位、多方面的,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1.对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老龄化对生产、经济方面的影响表现在:(1)从劳动参与率角度看,人口老化影响劳动力资源量的供给,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和比重降低,劳动力供给的匮乏和不足,其结果是劳动人口的减少和劳动参与率的降低;(2)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和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老龄化会导致劳动生产率下降,随着人的年龄逐渐老化,人的体力、脑力、精力会不断衰退,接受能力和创新意识都会不同程度地缺乏和减弱,从而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

2.对储蓄、投资与消费的影响。老龄化会引起储蓄、投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第一、由于老年人退休后经济收入减少,加上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丧失、疾病的增多加重,使得老年人口用于储蓄的收入减少,而投资的主要来源是储蓄,储蓄率和投资是成正比的关系,储蓄多,用于投资的资金就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就大;反之亦然。老年人较低的储蓄率明显对投资和经济增长不利;第二,老龄化使老年人口从工作状态转向退休或休息状态,没有或减少收入的老年人变成单纯的消费人口,与此同时老年人用于消费的资金不断增加,这样无疑形成了消费增加、储蓄减少和投资下降的情形。

3.对国民收入中分配比例的影响。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国家的抚养重心由少年儿童转向老年人,从而使国民收入分配中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的比例关系发生变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国家用于老年人口的养老金、医疗保健、生活福利等方面的支出上升,使消费基金增加,积累基金减少。此外人口老龄化还会改变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内部的比例关系,在积累基金中用于老年人生活福利、文化娱乐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大量增加,势必会减少用于扩大正在生产的投入;在消费基金中用于老年人社会保障、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开支会增加,因而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4.对社会保障的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用于老年人社会保障的养老费用和医疗费用大量增加,结果是老年人养老金数额和领取养老保险金的人数不断增加,需要支付的养老金数额会不断增长,而为社会保障制度缴费的人数相应减少,给社会保障带来沉重的负担。

5.对家庭养老功能的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发展,传统的大家庭逐渐被日益小型化的家庭结构取代,许多家庭呈现出“四二一”的代际结构,子女的养老负担明显加重,随之而来的是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人口老龄化引起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弱化了家庭养老功能,因而迫切要求发展以社区为中心的各项社会福利和服务事业,以补充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

成县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和建议

科学、合理、有效地解决好成县老龄化社会问题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宽,涉及范围广。通过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诸多正负面影响,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一)把解决老龄化问题纳入构建和谐社会战略中

人口老龄化不仅是单纯的人口学现象,它具有多学科的复杂性,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构建和谐社会强调个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各系统、各阶层之间的和谐,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老年人口在构建和谐社会战略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在实施成县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的过程中,要重视人口老龄化与成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推进和谐社会战略的实施。

(二)大力发展经济

加速经济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和根本途径。据有关资料显示,2030年之前,我国成年人口比重较大,总抚养系数不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期”,而甘肃省的老年抚养比在2035年左右将会达到高峰[6],未来二十多年是甘肃省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成县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经济,为解决老龄化社会带来的问题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完善养老保障制度

成县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尚不完善的养老保障制度极不协调,城乡养老保障制度处在初级阶段,城镇养老保障制度刚刚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尚在起步阶段,未来成县老年人口抚养比的提高将会对目前的社会保障状况提出严峻挑战。主要的建议有:第一,建立由个人、家庭、社会和政府共同组成的养老保障服务体系,以家庭养老形式为基础,社区养老形式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保险模式;第二,建立城乡有别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城镇,建立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和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养老保障体系;在农村,成县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养老体系的构建必须坚持“以家庭为养老主体”的原则,积极鼓励发挥家庭养老功能,进一步加强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多种形式的社会保险和社会养老形式;第三,继续大力发扬中华民族晚辈尊敬赡养长辈的优良传统,积极倡导老人与子女一起居住或邻近居住,让老人安享晚年,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四)实现健康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应采取的一项积极有效的战略选择[7]。成县应将“健康老龄化”纳入政府议事日程,需要做到:第一,进行宏观协调,共同推动实施。“健康老龄化”的推行需要科学、教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等多部门、多学科共同参与、协作配合;第二,加强宣传力度,尽力做到人人皆知。县乡各级政府应利用各种渠道大力宣传,使老年人充分认识到“健康老龄化”是个人健康、家庭幸福和事业有成的重要保证,同每个人、家庭、部门和全社会都息息相关;第三,对“健康老龄化”的目标管理、运行程序、实施手段、进展推进等方面进行协调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第四,积极参与、组织推广“全民健身计划”和普及健康科普知识,促进老年人保持良好的身体、精神状态,形成健康的行为,提高生活质量和满意度[7,8,9]。

(五)开发老龄市场,促进老龄产业发展

老龄产业是针对在老年人特殊消费需求作用下产生的一系列相关产业,既包括老年服务、医疗保健、专用商品、福利设施等传统老年产业,也包括文化娱乐、旅游服务、老年教育等新兴老年产业。在国外,有人把老龄产业同汽车业、房地产业等称为未来最赚钱的行业之一。可见老龄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成县在今后数十年中,人口老龄化会保持一个持续上升的势头,随着老年人需求的不断旺盛,要大力开发老年人消费市场,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各种服务需求,加快构建城乡老年人社会服务体系。据了解,目前成县还没有一家专业的老人用品专售商店,在开发老龄产业方面潜力巨大。建议成县应采取以下措施:(1)倡导、鼓励社区开办各种类型的养老服务机构;(2)积极发展针对老年人的医疗保健产业,把老年医疗保健作为社区卫生工作重点之一;(3)研究、开发和生产针对老年人消费需求的设备和产品;(4)大力发展专为老年人服务的家政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旅游娱乐业、文化教育业、咨询服务业等,激活老龄经济的蓬勃发展。

(六)利用挖掘老年人力资源,减轻劳动年龄人口和社会的负担

充分利用老年人才资源,实现“生产性老龄化”,把人口老龄化的压力转化为动力。激发老年人的能力资源和健康资源,重新开发,实现再利用,为成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新贡献。第一,积极组建、开拓老年人才市场和就业市场,为再度开发老年人资源创造条件、提供良好运行环境,进一步挖掘和激发老年人力资源潜力,使有用武之地的老年人发挥余热,保障老年人顺利再就业;第二,在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和保障有劳动能力的健康低龄老人“有一分光,就发一分光:有一分热,就发一分热”;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和照顾并给予优惠,维护老年人和退休人员的再就业权利,保护他们再就业的合法收入。第三,建立“老年人才中心”,为愿意工作的老年人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牵线搭桥,开展技能培训和再就业教育[10,11]。

(七)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专门的社区老年人服务网络系统[12]。老年人可以通过使用互联网及时了解各种信息,获取所需服务,如网上购物、远程医疗、远程教育和文化娱乐等。目前成县境内尚无一个专门的社区老年人服务网络系统,加强城镇社区和农村乡镇老年服务网络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实用、便捷、高效的服务,迫在眉睫。

结论

成县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实力不是很充足,社会保障尚不健全,社会承受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出现的,呈现出“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发展态势。因此,根据成县县情,抓住目前“人口红利期”,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从处理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各方面关系的角度出发,面对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采取多项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小人口老龄化给成县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上一篇:高龄化对体育影响研究 下一篇:外国高龄化问题解读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