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内农业水利建构问题及策略

时间:2022-05-21 02:44:40

县内农业水利建构问题及策略

本文作者:霍瑞琴作者单位:甘肃省甘谷县水务局

现各灌区大部分末级渠道为土渠,部分已配套的田间工程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维修养护,工程设施老化失修,浪费水的现象严重,直接影响了项目区的灌溉效益和经济效益。加之末级衬砌渠道大多冻胀或老化失修破损严重,土渠渠坡滑塌、淤积严重,输水渗漏损失较大,引水困难,渠道建筑物配套不全。

农民群众对工程管护意识不强,在思想上不重视。一方面不愿意投资对田间工程进行日常的维修养护;另一方面由于村级管理落后,致使渠道破损严重,部分已无法正常使用。

鉴于干谷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存在的以上问题,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县水务局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到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本次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主要是通过三年的时间实施在渭河、散渡河、藉河流域的灌区的工程建设,山丘区以雨水集蓄利用为主,高级阶地以提灌为主,河谷区以自流灌区节水改造为主,进行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更新改造和万亩以上灌区末级渠系的配套,因地制宜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适度新建小型水源工程。并制定了详细的保障措施。

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措施计划成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建设用地、协调等工作,为工程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2.质量保障措施。积极推进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建立健全质量监督体系,认真贯彻“三检制”和质量终生责任制,切实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

3.技术保障措施。制定施工工艺及操作程序,以严格的技术规程保证工序质量,进而保证工程质量。

4.进度保障措施。甘谷县将制定周密的施工计划和合理的施工组织,并在施工中不断地得到优化,以保证年度建设任务按期完成。

5.资金投入与整合保障措施。积极争取农田水利资金项目,整合农田水利项目资金,加大农田水利工程资金的地方配套投入,保障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需求。

6.宣传保障措施。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标语、墙报大力宣传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最大限度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对在建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

1.建立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前期规划及工程设计须由具有乙级资质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项目建设严格按项目法人责任制、施工招投标制和施工监理制。工程建设所需物资、材料由项目法人组织招标采购。

2.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是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使工程发挥更大效益的基础依据。项目首先要申报,对工程地点、规模、投工、投资计划等,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实施。

3.建立施工准入证制度和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取得水利施工准入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人员、生产设备和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施工人员为标准确定,施工准入证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发放并检审。

4.建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和实行严格奖惩制度。在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要以竣工报告形式报请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同时施工单位也要报经甲乙双方共同签字盖章的施工保证资料和必备资料,汇总的真实完整资料一套备案。

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管护机制

对规划拟建设的各类农田水利工程坚持责权利相统一和“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进一步明晰工程所有权,落实工程的管护责任。以国家投资为主建设的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归国家所有,主要采用村组与用水户协会参与式管理,管理与运行过程中充分调动管理者的积极主动性。规划拟修建的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行分类管理、强化支持、厉行节约用水的运行机制。对自建自管自受益的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其运行采取自主经营方式,运行费用和维修养护由所有者自己负担完成;对于水管站会同受益区用水户协会管理的工程,采取用水户协会自主运行的机制,运行费用由收缴的水费来负担,要建立以公开选拔和民主选举为基础的用人制度。

上一篇:耕地保护补偿探究 下一篇:农业水利缺陷与解决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