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29 02:26:11

应收账款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 要】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加上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不到位,应收账款的规模越来越大,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信用管理水平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应收账款;内部控制;信用管理

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从而使应收账款的规模越来越大。应收账款是一把双刃剑,应收账款在增加产品销售收入、减少存货的同时,占压了大量的资金。而且应收账款属于非收益性资产,大量的应收账款还会降低资产周转速度,增加资金成本,降低资金使用效益。这就要求企业要有创新型思维,切实加强内部控制,深化信用管理,减少资金占用,保障资金安全。

一、应收账款研究概述

(1)对应收账款的功能的认识。西方经济学者很早就意识到了商业信用的作用,将商业信用视为企业的货币资源,认为它可以降低交易成本。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者对商业信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认识到信用交易使得商品交换与货币交换在时间上可以不同步,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2)对应收账款风险的认识。虽然应收账款具有促进销售,降低交易成本的功能,但是由于应收账款所存在的信用风险,势必要虚增企业报告利润,增加了潜在亏或。应收账款的存在还降低了资金周转率,提高了企业的资金成本。(3)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经过长期研究,理论界对对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主要是: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加强应收账款动态管理,应收账款保理,转移信用风险等。

二、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1)市场营销观念不正确。不少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重经营(销售),轻管理,认为只要有市场,其他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从而不断地刺激销售人员盲目地扩大销售。很多企业对应收账款风险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常常认为账款拖欠是一种正常现象。殊不知,企业的发展要受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制约,快速的销售扩张,势必要增加企业的资金压力,加大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资金链一旦断裂,轻则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重则会导致企业破产。(2)信用管理不到位。企业决策层缺乏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意识,没有设置与信用风险管理相匹配的风险管理部门,应收账款风险管理职处于分散和分割的状态,缺乏系统性,职能划分不清、责任不明、落实不到位。特别是不少企业将应收账款管理职能分配给销售和财务两个部门,前者负责催收,后者负责记录。这一职能设置方法,导致销售和财务部门与其自身的工作目标冲突,并且二者之间在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上也缺少必要的协调和沟通,信息不畅通,应收账款风险往往长期不会被发现。(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少企业缺少有效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主要表现在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落实不到位,对制度的落实和执行监督不力,信用风险风险管理流于形式。对内部控制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内部控制会降低经营效率,严格的信用控制碍手碍脚,束缚了企业对产品市场的开拓,容易贻误战机等,故意架空内部控制。

三、应收账款管理对策

(1)转变销售观念,重视现金流。首先要树立完全销售观念,产品销售给客户只完成了产品销售的第一步,只有当收回货款,整个销售过程才算终结。这就要求企业树立可持续增长的理念,将企业的发展速度,特别是销售规模控制在企业的资源(现金)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严防资金链断裂。为此,企业要严格信用标准,控制赊销规模,压缩应收账款,释放现金流量,以缓解财务压力。(2)设置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信用管理是应收账款管理的基础和先导。改变应收账款和信用风险分散管理的办法,对应收账款和信用风险进行集中管理,以增强信用管理部门的职能和协调能力。信用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建立客户档案,动态地管理客户信息;分析客户信用、综合评定客户信用等级;设定客户的信用额度、信用期限等信用政策,加强与客户沟通,洽谈信用销售的方案,落实货款回收等,从源头上控制应收账款。(3)以价款管理目标统驭信用管理。应收账款具有促销功能,扩大应收账款规模可以增加企业账面利润,所以如果秉承利润最大化目标势必要导致应收账款管理失控,增加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从而损害企业价值。所以,企业应当在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中导入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以引导企业管理人员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注意约束财务风险。产品销售是企业价值管理的一部分,企业应当围绕价值管理的目标,即企业最大化,组织信用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企业决策者首先要树立价值管理的观念,同时还要注意督促市场营销人员和信用管理人员,树立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念,要求销售目标必须服从企业价值最大这一最高目标,严格控制信用销售,加强货款回收工作力度。(4)建立信用报告制度。企业应建立定期的应收账款报告制度,通报应收账款发生、回收信息。(5)建立定期对账制度。应收账款坏账的形成,既与信用政策有关,也与日常管理不到位有关。因此,企业应制定一套科学的定期对账制度,信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应收账款明细账余额进行核查,了解信用客户付款的及时程度,检查应收账款是否超出规定的信用额度,有无违反规定的应收账款存在等。财务部门要及时向客户寄送对账单,一方面是防止应收账款的错户和串户,另一方面也对客户欠款起到提醒和催促作用。(6)建立应收账款清收责任制。划小核算单位,加强经济责任考核是企业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很多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责任不明确,自然无法落实到位。应收账款清收责任单位主要是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企业财务会计部门是企业的信息中心,会计信息中的相当一部门与客户信用有关,财务部门应当协助销售部门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财务部门还应当定期进行账龄分析,监控应收账款风险,并将其信息用时通报给有关责任单位。同时,销售部门还应当注意将收账责任与销售责任相对应,从而使销售与收账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以自我抑制盲目销售行为。(7)完善销售业绩考核制度,督促应收账款期后管理。多数企业应收账款的期前管理(信用管理)与期后管理(货款回收管理)目标相冲突,结果是销售部门对信用部门施压力,迫使信用部门放松信用标准,从而使信用管理流于形式。为此,企业应当在价值管理思想的引导下,统筹考虑应收账款期前管理与期后管理对企业价值管理目标的影响,通过业绩考核制度的设计,激励业务人员关心应收账业期后管理,并将其传导到应收账款的期前管理,减轻由于业绩考核指标不当所造成的销售部门对信用管理部门造成的压力,从而使信用管理目标与销售管理目标的工作目标保证一致,最终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保持一致。例如,对销售部门的业绩考核应当以当期销售回款率为考核指标,并与其薪酬挂钩。(8)加强应收账款内部控制。不相容职务分工是强化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工具。特别是要注意信用部门与销售部门、销售部门与财务会计部门之间的分工要贯彻不相容职务分工的原则,而且其间的分工要清晰,边界要清楚。例如,信用管理部门的工作必须独立,与销售业绩不应当有任何关系;财务部门不得参与信用管理当中的任何工作,以防止其干预销售部门的工作;任何有关应收账款的财务记录,财务部门的账目要清楚,货款只能由财务部门收取等,以防止各部门,寻私舞弊。授权审批控制是应收账款管理的另一个重要工具,任何一笔销售都要经过信用部门的风险评估,并要符合企业信用标准。为此,要特别监督销售部门的每一笔销售业务是否都经过了信用管理部门的评估和批准。

参考文献

[1]双小红.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

[2]孟繁艳.论企业应收账款的全面管理[J].中国经贸.2009(6)

上一篇:建立价税合一的增值税会计模式的构想 下一篇:从行为金融视角看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金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