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让课堂更精彩

时间:2022-09-29 01:44:56

“变”,让课堂更精彩

变式教学是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它需要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借鉴多样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有关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及课本的习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变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发现“不变”的本质,逐步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提高其数学素质,增强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真正把能力培养落到实处。笔者以一段课堂实录为例谈谈个人对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思考。

一、课堂实录

1.提出问题

如图1,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ECGF的边长分别为a和b,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各抒己见

学生1:只要将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减去三个空白三角形ADB、EDF、BGF的面积就可以了。

教师:利用面积的和或差来求阴影部分面积是我们常用的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2:延长BD交EF于点H,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看成是FHB与DHF的面积差。两个三角形都是以HF为底,高很容易求。(根据描述画出图2)

教师:那HF怎么求呢?

学生2:不用求,我们可以证明HF=CD。BD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所以∠EDH=∠EHD=∠BDC=45°,则DE=EH,从而HF=CD。

学生3:也可以延长FD交AB于点I,把阴影部分面积看成FIB和DBI的面积差,以BI为底。(见图2)

教师:那这里的BI怎么求呢?

学生3:利用DAI∽FED可以求出AH,那么BI就可以求了。

教师:利用直角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解决,那你们求出阴影部分面积了吗?

学生:面积是。

3.揭示本质

教师:同学们,这个答案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

学生4:答案与b无关,而且恰好等于正方形ABCD面积的一半!

学生5:老师,我有更简单的做法。连接CF(见图2),BD、CF都是正方形的对角线,所以∠DBC=∠FCG=45°,则BD∥CF,所以BDF的面积等于BDC的面积,都等于正方形ABCD面积的一半。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和b的大小是无关的。

教师:非常好,同学5的做法真正揭示了这道题的本质。那么我们把正方形ECGF的边长放大或缩小,阴影部分的面积会变化吗?

学生:不会!

图3

4.风云再起

教师:如果我们将图形改变一下,将原题中的正方形改为菱形,如图3,你能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吗?

学生6:连接CF,和上题的做法类似,利用平行可得BDF的面积等于BDC的面积,都等于菱形ABCD面积的一半,但是菱形ABCD面积条件不够,不能求。

教师:那你补充一个条件吧?

学生6:如果∠ABC=60°或45°,都可以求。

教师:很好,我们发现把正方形改成菱形后这种方法仍然适用,那正方形还可以改成其他图形吗?

学生陆陆续续回答:两个相似的矩形、梯形、正方形、正多边形……都具有这个性质。

5.乘胜追击

教师:我们发现改变图形的形状,这个结论还是成立的,方法也是适用的。但是如果我们不改变形状,改变图形的位置呢?将正方形ABCD绕点C逆时针旋转,那么会有哪些不同的图形呢?

学生争先恐后地到黑板上画图,经过整理,一共列出以下几种情况(如图4):

图4

有了前面的分析和铺垫,结合图4,学生很容易发现,当点D在EC或E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4(1)和图4(5)),不论正方形GFEC的边长如何变化,BDF的面积始终为。其它情况下,BDF的面积与正方形GFEC的边长有关。

下课铃声响起,师生的情绪仍然高涨……这堂课也让笔者回味许久。

二、关于变式教学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1.学生的思考与“成长”为变式教学提供“动力”

问题的形成、发展、解决与提炼都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完成。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更可喜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学中教师要舍得放手,通过变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留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使我们的课堂更生动,也更加具有时效性。

2.有效的提问指引变式教学的“方向”

笔者通过两个“变式提问”引领学生层层深入思考,因此才有了精彩的课堂生成。学生从中不仅获得了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有效的提问指引的不仅是学生思维的方向,也是教学的方向。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时刻明晰教学的目标,所有的问题都要围绕这个目标展开。仔细斟酌:为什么问?(目的)——问什么?(内容)——怎么问?(方式)——问到什么程度(难度)?精心设计“问题”,使教学方向明确,少走弯路。

3.“知识探索过程”是变式教学的根本

通过变式,学生经历了知识探索的全过程,充分体验了一题多解的乐趣、一题多变的情趣和多解归一的妙趣,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发展。有些教师会有疑惑:课堂上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只解决一道题,学生练得是不是少了?其实,思维和题量并没有必然联系,在知识探索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操作体验、探索交流、质疑反思、解决问题,其中不乏“山重水复”“豁然开朗”的学习体验,从思维的锻炼、能力的形成角度看,要比单纯的解题训练来得更深刻、更有效。

总之,有了学生思考为动力,有效提问指引方向,并牢记学生自主探索为根本,我们的变式教学将会更精彩而有效。

参考文献:

谢景力.数学变式教学的认识与实践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谈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下一篇:利用导学案实施“先学后教,学教练合一”模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