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叶高速公路沿线湿地土壤物理因子分析

时间:2022-09-29 01:25:42

信叶高速公路沿线湿地土壤物理因子分析

摘要:为了揭示信叶高速公路沿线湿地土壤状况,选择6个研究地并对其土壤物理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平分布上,各研究地土壤含水量、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粉粒及黏粒变化范围分别为16.83%~18.54%、1.15~1.40 g/cm3、28.47%~33.06%、5.40%~8.76%、47.13%~67.31%和18.43%~42.14%。在垂直分布上,多数研究地土壤含水量、容重上下层变化幅度小,随土壤纵向深度增加,各研究地土壤孔隙度和机械组成变化复杂,不同研究地的土壤含水量、非毛管孔隙度差异显著,容重、毛管孔隙度、粉粒、黏粒差异极显著;土壤层次对容重、粉粒、黏粒有显著影响,对含水量、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无显著性影响。

关键词:土壤物理因子;湿地;信叶高速公路

中图分类号:S15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6-3805-03

湿地是地球上广泛分布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它支撑着独具特色的物种和较高的自然生产力,其生产力仅次于森林和农田,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被誉为自然之肾、生物基因库[1-3]。土壤理化性质是评价湿地土壤质量的重要内容,是生态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直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4],伴随着对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的深入,对湿地土壤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田、湖泊以及滨海等湿地的土壤养分、酶活性、土壤动物变化等[5-8],而对高速公路沿线人工湿地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研究较少。因此,对信叶高速公路沿线湿地土壤理化因子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探讨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加强沿线湿地保护、促进湿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土壤样品的采集

1.1.1 采样时间及地点 根据信叶(信阳—叶集)高速公路沿线湿地实际情况,于2010年6月选择五里店镇、仙居水库、卜塔集镇、汪家集镇、上石桥镇及武庙乡距高速公路两侧20 m范围内的湿地区域作为研究样地。

1.1.2 土壤剖面的设置及样品采集方法 在选定的6个样地内,针对每个样地至少挖掘两个土壤剖面,规格视立地条件而确定,大约为长1.5 m,宽0.8 m,深1.2 m。由下而上分层(45~60 cm、30~45 cm、15~30cm和0~15cm土层)采集土样,在每层中均匀取样。采集的土样分别装入已经编号的保鲜袋中,重约1 kg。

1.2 土壤样品测定指标及方法

测定土壤含水量、机械组成、容重和孔隙度。土壤含水量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容重采用环刀法测定;土壤孔隙度测定:将环刀内的原状土放入水中浸泡24 h后迅速取出称重,计算其总孔隙度,将称重后的土样放置2 h后称重,计算其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土壤机械组成采用比重计法测定。

1.3 数据统计处理

对同类型数据先做平均处理,原始数据的平均化处理、合成以及统计分析和图表制作采用Excel 2003和SPSS l7.0统计分析软件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物理因子水平变化

对信叶高速公路沿线湿地各研究地的土壤含水量、容重和孔隙度进行测定,结果(表1)表明,含水量较大的研究地为仙居(18.54%),最小的为武庙(16.83%),各研究地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较小,含水量均值为16.83%~18.54%;土壤容重是衡量土壤结构优劣的重要指标,土壤容重的大小受土壤机械组成、结构以及有机质含量和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各研究地土壤容重均值在1.15~1.40 g/cm3之间;土壤孔隙度是反映土壤结构的基本指标,一般用土壤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表示,两者反映了土壤通气性、透水性和持水能力。卜塔集研究地毛管孔隙度最大,五里店研究地最小;非毛管孔隙度五里店最大,汪家集最小。原生状态的湿地扰后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呈现较大变化[9,10],此次研究各研究地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偏离原生状态较大,原因是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对湿地的干扰。土壤机械组成是用3种粒径不同的土壤颗粒所占比例表示的,第一种是沙粒(0.050~1.000 mm),土壤粒间孔隙大,蓄水量较差;第二种是粉粒(0.005~0.050 mm),呈壤性,是比较理想的土壤,第三种是黏粒(

2.2 土壤物理因子垂直变化

在所研究的土壤深度范围内(表1),除了上石桥各层土壤含水量呈现从表层到深层先增大后减少外,其余研究地基本呈现逐渐减小趋势;多数研究地土壤剖面0~15 cm范围容重最小,上下层的变异系数变化不大;随土壤深度增加,毛管孔隙度变化规律是:五里店、仙居、卜塔集先减小再增加,最后又减小;武庙先增加后减小,上石桥呈现逐渐减小趋势,对非毛管孔隙度而言,武庙先减小后增加,汪家集呈现递增趋势,其他研究地规律性不强。随土壤纵向深度增加,各研究地土壤机械组成变化情况多样,五里店、仙居、卜塔集和武庙土壤粉粒含量先增再减,汪家集和上石桥呈现递减趋势;对黏粒而言,卜塔集呈现递增趋势,汪家集呈现先增后减趋势,五里店、仙居呈现先减后增趋势,上石桥及武庙呈现减-增-减趋势。不同层次土壤容重、粉粒和黏粒差异显著,土壤层次对含水量、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无显著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信叶高速公路沿线各研究地湿地土壤含水量均值在16.83%~18.54%之间;土壤容重均值在1.15~1.40 g/cm3之间;毛管孔隙度为28.47%~33.06%,非毛管孔隙度为5.40%~8.76%;土壤粉粒及黏粒含量分别为47.13%~67.31%和18.43%~42.14%。在垂直分布上,多数研究地各层土壤含水量呈现从表层到深层呈减小趋势,土壤容重上下层变化幅度小,随土壤纵向深度增加,各研究地土壤孔隙度和机械组成变化情况多样,原因是各研究地湿地在建设时就地取土且扰动较大,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土壤组成。

不同研究地的土壤含水量、非毛管孔隙度差异显著,容重、毛管孔隙度、粉粒及黏粒差异极显著。不同层次土壤容重、粉粒和黏粒差异显著,土壤层次对含水量、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无显著影响。水分也是植物生长的必要因素之一,但过高的水分对植物生长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多数研究地湿地土壤含水量相对较大,因此在选择高速公路沿线湿地景观植物时,要考虑植物的耐水湿性;大多数研究地土壤的孔隙度均较高,通透性较好,有利于土壤水分的贮存,能满足多数植物的生长要求;各研究地土壤粉粒及黏粒差异极显著,主要是由于在高速公路建设时取土扰动大,还未形成稳定的土壤机械组成,蓄水量较差,应加强保护。

参考文献:

[1] 崔丽娟.湿地价值评价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 陈宜渝.湿地功能与湿地科学研究的方向[J].中国基础科学,2002(1):17-19.

[3] BRINSON M M, RHEINHARDT R D. The role of reference wetlands in functional assessment and mitigation[J]. Ecological Applications,1996,6(1):69-76.

[4] MITSCH W J, GOSSELINK J G. Wetlands[M]. 3rd edition. Hoboken,NI: John Wiley & Sons,Inc,2000.

[5] 杨永兴,王世岩,何太蓉.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N、K分布特征及季节动态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1,12(4):522-526.

[6] 何池全,赵魁义.毛果苔草湿地营养元素的积累、分配及其生物循环特征[J].生态学报,2001,21(12):2074-2080.

[7] 吴俐莎,唐 杰,罗 强,等.若尔盖湿地土壤酶活性和理化性质与微生物关系的研究[J].土壤通报,2012,43(1):52-59.

[8] 韩立亮,王 勇,王广力,等.洞庭湖湿地与农田土壤动物多样性研究[J].生物多样性,2007, 15(2): 199-206.

[9] 张平究,赵永强,孟向东,等.退耕还湖后安庆沿江湿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J].土壤通报,2011,42(6):1319-1323.

[10] 李 辉,唐占辉,盛连喜,等.农业耕作对吉林东部金川湿地土壤保水功能影响及机理的初步探讨[J].湿地科学,2010,8(2):151-155.

[11] 陈恩凤,周礼恺,武冠云.微团聚体的保肥供肥性能及其组成比例在评断土壤肥力水平中的意义[J].土壤学报,1994,31(1):18-25.

[12] 王清奎,汪思龙.土壤团聚体形成与稳定机制及影响因素[J].土壤通报,2005,36(3):415-421.

上一篇:超声波辅助提取枸杞多糖工艺优化 下一篇:0.1%氯吡脲可溶性液剂对西瓜的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