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绿化景观分析

时间:2022-09-29 01:19:39

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绿化景观分析

摘要 大学校园绿化景观的建设不同于一般的绿地建设,如何围绕学习活动的中。功能,并结合教学、科研、生态、休憩等不同需求,营遣舒适、实用、生态、优美的绿化环境都是非常现实_的问题。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的绿化建设立足学科特色,通过“两园合一”。生态建因的建设理念,营造雅致天然的大学校园绿化景观风貌。

关键词 绿化;两园合一;生态校园;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枝区

中图分类号 TU98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2-0236-02

浙江农林大学创建于1958年,坐落于杭州西郊“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市”――临安,位于青山湖部级森林公园区域内,是一所以农林学科为特色的多学科全日制本科大学,共有衣锦和东湖2个校区。东湖校区土地面积142.13hm2(含苗圃地11.00hm2),建设历时8年,于2002年正式启用,集教学示范、科普展示、收藏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是一所生态、现代、数字化、环境优美的植物园式大学校园。国务委员、原教育部长陈至立评价:“这是一个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

1 两园合一,学用并举

浙江农林大学在国内高校中首次提出植物园式校园的绿化理念,植物园建设和校园建设的合一,缓和甚至避免在高校中划出特殊区块作为植物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缺少用地面积、缺乏系统管理等,以植物园的各个主题植物园对应校园的各个功能分区,实现教学与实训、科研与观光、生态与生活的有机融合。

在植物园具体设计中,采用克朗奎斯特(A.Cronquis)t系统对被子植物进行分类,以郑万钧分类系统对裸子植物进行分类,不同纲的植物分开种植。计划共建20个植物分类园区,现已建成木兰园、槭树园、蔷薇园、果木园、翠竹园、松柏园、山楂园、杜鹃园、金缕梅园等15个园区,共收集、引种维管束植物215科2375种,国家珍稀保护树种53种。绿化植物种植遵循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和生态群落特征,彰显大学校园对自然界生命体的人文关怀与尊重。

根据校园分区的不同特色与功能,分别嵌入不同的植物园区。如教学区内设翠竹园、牡丹园、蔷薇园,以青竹的“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和虚心劲节衬托教师兢兢业业、学生虚心向学的学术氛围;李清照称桂花“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于生活区布置桂花园、杜鹃谷。以花养人,以花育人;运动区相应布置木兰园、双梅园;校园最能代表秋季景观的是漆树园,每到深秋,在图书馆内远眺枫叶火红如醉。“两园合一“理念将学校常规的教学、生活、运动、科普、休闲等重要内容渗透到植物园各个主题园区中,这无疑催生了”校园课堂”概念的产生。

2 生态建园。风光绮丽

景观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minimum design),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其创造的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景观。

2.1 设计结合自然

绿化景观的设计需要充分地利用自然提供的潜力。模仿自然植物个体的组合。利用自然地形地貌与高差对应配置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东湖校区地势整体上北高南低,垂直高差近20m,顺应地势从北侧后山引2条小溪至全区最低处汇成东湖,布置水生植物园,多采用当地乡土物种,形成层次丰富的湿生植物景观。上层配置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池杉(Taxodiumascendens)、落羽杉(Tdisti-chum)、苦楝(Meliaazedaeach)、三角枫(Acer buergerianum)、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等;中层配置绣线菊(SoiraeaSalicifolia)、樱花(P.yedoensis)、糯米条(Abeliachinensis)等花灌木;下层配置菖蒲(T.orientalis)、石蒜(L.radiata)、黄花石蒜(Lycoris chinensis)等;水中植荷花(Nelumbo nucifera)、睡莲(N.tetragona)、薄蓬草(Nupharpumillum)、干屈菜(Lythrumsalicaria)等。

在结合周围环境的同时,绿化景观配置要利用各景观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构建稳定、和谐的生态系统。根据土壤pH值的不同和植物园分类系统的划分,分别组成酸性植物群落和碱性植物群落。东湖校区在运动场一侧的坡地上配置植物群落如下:上层配置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 L)、无患子(Sapinlus mukurossi Gaertn)、红豆杉(Chinese yew),中层配置红枫(Acer palma tun)、罗汉松(Podocarpus mcro-phyUus D.Don)、含笑(Micheliafigo),下层配置美人蕉(Cannaindica)、红花木(Loropetalurn chinense yarolalbrulll Yieh)、石楠(Photinia serrtdataLindl)、月季(Rosa chinensis jacq)和瓜子黄杨[Buxussinica(Rehd.et Wils)Cheng],全部植物都能适应酸性土壤,生长良好,且坡地排水良好,满足大部分植物生长需求。喜光的广玉兰和无患子为红豆杉、罗汉松营造出一个半阴的环境,但不影响红枫、石楠、月季的正常生长。

边缘效应理论认为,在不同群落或生态系统交错区域,会发生种群密度增大、类别增多的现象。绿化景观设计应尊重并遵循自然界的这种边缘效应,在林带边缘利用不同大小、高低、类别的植物设计出丰富多变的林缘线,东湖校区图书馆东侧土山的林带在向草地过渡时,在边缘顺着山体弧度配置一条环状花镜,各类开花地被沿着山体坡度由高向低逐渐过渡到草地,草地延伸至东湖水面时形成第2个交界面,在此交错区域再次配置丰富的湿生植物群落。2个交界面通过植物“加法”设计,使山体自然生动地向水面过渡。

2.2 结合地方性设计

基于地方性设计需要在尊重传统文化、乡土知识的同时,适应场所的自然过程,并最大程度利用当地的材料。一个适宜于场所的生态设计,必须首先考虑当地人或是传统文化给予设计的启示,是一个关于天地一人一神关系的设计。

结合地方性设计可以理解为从场所经验中有机衍生出设计理念,用以解决场地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东湖校区地处浙北部低陵红壤地带,土壤肥力差,人工林生长衰退快。一项由省林业厅、临安林业局共同参与的树种造林对比试验表明,针叶树种火炬松、湿地松,阔叶树种四川大叶樟、木荷、南酸枣、蓝果树、擦树、香樟、枫香和香椿在林场中保存率高,生长优于其他各类树种。这些适应当地的优势树种被大量运用到东湖校区的绿化建设,如香樟作为基调树种,枫香、蓝果树作为骨干树种。

传统的南部村落都保留有风水树或风水林。以保证村庄

风水运势,从不允许被破坏和移栽。东湖校区原是临安郊区的几个自然村落,征地建校时,2株作为风水树的大香樟通过地形高差的特殊处理被顺利保留下来,成为新校区独特的标志性景观。在不破坏村民精神信仰的同时,保留当地人对场所的记忆和感受,尊重本土的传统和文化。

2.3 自然能动性

盖亚(Gaia)理论认为,整个地球都在一种自然、自我的设计中生存和延续。自然界有其客观的生态规律存在。东湖校区东北部有333.33hm2山林,是一个巨大的自然生态系统,计划将连东湖校区现有的142.13hm2土地,构成一个硕大的生态苑。生态苑分为森林游憩区、生产试验区、定向培育区和自然演替区,最终把它建成植物品种基因库、观赏植物栽培研究中心、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区、绿色生态文明科技教育基地和旅游休憩的天然公园。自然的生态系统远比人造环境更趋于丰富和复杂,充分利用333.33hm2山林自我更新和自我设计的生态优势,使生态苑不仅分区明确、功能丰富、脉络清晰,而且是一个向外界开放的,不断吸收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不断进化的生态系统。

3 景观风貌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大学校园的环境设计与绿化经营直接影响其风貌。大学是出大师的地方,校园环境应求“雅致“和”明快”。捷克作家契可夫指出:“大学生的精神状态,在多数情形中,都是由环境培养出来的。那么,在他念书的地方,无论走到哪儿,所看到的,都应当不是别的,而是宏大的、强壮的、优雅的东西才对。”

东湖校区在占地逾133.33hm2的场地中,以绿化调和建筑,在大水面和大林带的组合中穿插各个特色植物园区,营造一个大而雅、丰富而不乱的植物园式校园绿化环境。在主人口附近挺立着9块上亿年的红豆杉古树化石,如史诗般书写着顽强的生命力;操场边上2株近百年的大香樟虽不能与其相提并论,却是另一种大气的格调,不断地加深这个场所中人们的记忆和感悟;教学区的银杏大道,每逢深秋,一路的金黄,这些极赋特色的校园景观,无时不让莘莘学子产生文化归属感与认同感。简洁明了,雅致天然,丰富而又赋有感召力是对东湖校区绿化景观恰当_的概括。

4 结语

大学是出人才的地方,校园建设不仅要有鲜明的文化特色,更要有高品质、融入校园精神的特色绿化环境。在大学校园新校区建设的浪潮中,如何在绿化设计中体现校园特色是一个需要探讨的话题。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的绿化规划设计,摸索出的是一条体现学校育人理念与学科特色、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

上一篇:建筑节能住宅小区园林绿化技术探讨 下一篇:彭阳县干旱半干旱地区退耕还林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