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自主学习的初中历史课堂

时间:2022-09-29 01:01:54

如何构建自主学习的初中历史课堂

【摘 要】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成为一个人适应信息时代必备的能力。自主学习要求施教者应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同时辅之以必要而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使儿童和青少年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具备与现代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学习、生活、交往、生产以及不断促进自身发展的基本素质。这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由培养学生学会知识以应付考试转变培养学生会学知识以适应社会。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平等民主 非智力因素 探究

传统的历史教学中课堂练习由于需要时间向学生详尽的介绍历史事实而经常被忽视,课下由于历史课经常被学生忽略,使得课堂上学到得知识得不到应有的巩固,这就严重影响了历史知识的掌握。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们要把自己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顾问”、“参与者”、“协作者”,课堂教学中必须“以人为本”,让学生尽可能“活动”起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史、在“活动”中悟史、在“活动”中明理。如何构建自主学习的历史课堂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展望新课改,我想这将是一次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革命。对于教师来说这是一次新的挑战。穿新鞋走老路肯定是不行的,是穿旧鞋走新路还是不行。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突出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突出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提倡学生自主的、合作的和探究式的学习。

2 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自己朋友的那种教师”。只有当我们老师做到这些,真正用一颗真诚的心,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把每一位学生都看着朋友,热情爱护、平等对待,对每一位学生自始至终都要充满期望,充分相信,对学习困难者更要倍加关心,适时启发点拨,才能通过学习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相信自己、感到自己能行。在这样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下,构建历史自主学习模式才能具有可行性。

3 巧用非智力因素──好奇心、求知欲的培养

好奇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朝向、注视、接近、探索心理与行为活动。是人类行为最强烈的动机之一。其强弱与外界新奇性和复杂性密切相关。求知欲是一种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知识和不断探究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感到自己缺乏相应知识,就会产生探究新知识或扩大、加深已有知识的认识倾向,这种情境多次反复,认识倾向就逐渐转化为个体内在的求知欲。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人就能比较早的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求,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爱好。利用一个启发、探究式的问题代替了枯燥的问答,既能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想象、创造思维、展示自己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学生只有对他感兴趣的问题,才有着强烈的探索精神,喜欢追根究底。所以,应支持学生好问的积极性,如果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就说明他对这一学科的某些内容产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正确引导,积极鼓励,使他们的兴趣进一步滋长、扩大,从而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提供强大的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努力学习。因此,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问题的质量如何,一定要有热情、耐心,正确引导。任何厌烦、搪塞和斥责的态度,都会挫伤学生好问的积极性,扼杀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精神,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应鼓励学生自己寻找答案。我们要经常注意学生提出的不寻常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想法。在学生想知道还不知道时,及时、热情、耐心、巧妙的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答案,不但满足、强化和鼓励了学生的求知欲,也使他们在自己的活动中增长了才干,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4 自主学习指导

阅读指导。历史课程的特点就是知识涵盖量大,纵贯古今中外。所以阅读能力是学习历史最基本的能力。教师帮助学生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史料、历史地图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思维指导。历史的每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中,要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①掌握专题线索,如政治、经济、文化各大专题,在大专题下又可分为若干个小专题,如政治专题下的政局、制度、政体、政策、阶级、民族、对外关系等;经济专题下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文化专题下的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各方面等;②掌握历史阶段特征,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涉及的诸方面进行抽象的概括和掌握;③掌握历史的横向的、纵向的联系。学生可参照相关辅导材料中对知识体系的概括,结合自己学习特点进一步加工改良,用“集合”的方法,确定层次和隶属关系,探索出系统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最佳方法。

探究指导。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历史在教学中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怎样发现问题。在学生掌握一定历史学习方法,敢于讨论、善于发表自己见解时,教师就应该注意指导学生挖掘历史学习中隐藏的“发现”因素,逐步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己提出问题、相互之间提出问题、学生提问老师等多种提问方式组织学生学习、讨论,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做到了集思广益,同时也让学生在自读、自问、自悟、自解中初步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成功喜悦,从而唤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完成“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过渡。

5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

既然要构建的是历史自主学习模式,就要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那么传统教育下,专门供老师滔滔不绝讲课的地方──讲台也应该成为历史了。因此,我提出构建历史自主学习模式,应该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

一开始,老师可以为学生搭建舞台和表演节目。如针对原始人类的学习,开展一堂想象课,学生根据书本内容并利用计算机查找相关资料,想象原始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又如针对秦朝历史的学习,开展一堂辩论会,以“秦始皇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为辩题,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利用计算机查找相关资料,全班分为两组展开辩论;在课堂上进行成果汇报等等。

总之,在我实践研究、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构建历史自主学习模式给学生学习带来的巨大变化。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潜能得到发挥,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提高,最重要的是培养了使学生一生受益的自主学习能力。

上一篇:用中学概率知识解释柏拉图的麦穗理论 下一篇: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