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融资在电影产业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9 12:50:29

供应链融资在电影产业中的应用

【摘要】电影产业是创意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众文化消费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电影制作投入巨大,风险高,往往使得投资者望而却步,融资难问题严重桎梏了电影产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电影产业链的解剖,以及对供应链融资模式的探讨,对该模式在电影产业中的应用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 电影产业

一、我国电影产业的整体情况

电影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一部电影的投资少则几百万,多则上亿元,其健康发展有赖于电影行业资本有效运营,有赖于来自金融行业的支持。为了解决电影产业融资难的问题,2011年我国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金融支持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鼓励各类资金支持创意文化产业发展,这为推动电影产业跨域式发展提供了契机。各商业银行也积极参与其中,推出各种针对电影产业的信贷产品,寻求与电影行业的密切合作。

(一)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情况

自2003年中国电影步入全面产业化改革以来,改革成果卓越,在电影产量、票房、观影人次和影院、银幕数量等各项指标上,我国电影都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新景象。

2011年中国电影业产业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在数量指标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1年全国电影总产量达到791部,比2010年526部增长50%。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131.15亿元,2010年101.72亿元,较2010年增长28.93%。全年国产影片票房70.31亿元。占全年票房总额的53.66%,其中20部过亿国产影片贡献了大部分票房。2011年我国城市影院建设如火如荼。2011年新增3030块银幕,新建803家影院,全国城市影院数量突破2800家,银幕总数已经超过9200块。

在电影公益发展上取得了新突破,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全国共有农村246条数字电影院线,47000多支数字放映队,形成了遍布全国的数字农村电影放映网络。截止到2011年底,全国农村放映影片达到了812.3万场,观众达到17.53亿人次。

(二)我国电影供应链情况

电影产业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制作、发行、放映。电影制作最重要的准备工作是融资。融资和电影策划完成后,就进入真正的电影制作阶段,紧接着是发行、放映。发行主要包括各类版权销售,如DVD版权或海外版权等。在我国,票房收入占据了影片收入的绝大部分,影片上映票房是电影制作项目回笼资金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后电影产品开发的资金来源。因此,电影产业价值链实际上包含了五个模块:融资—制作—发行—放映—后产品开发。整个产业价值链的核心参与者是制片人、发行商、放映商、后电影产品开发商以及消费者。前期融资、影片拍摄等一般由制片人负责;发行商通过各种渠道将影片的放映权、电视版权、音像版权、海外版权和网络媒体版权等销售出去;放映商一般是各大院线,通过旗下影院上映影片来回笼票房资金。后电影产品开放商负责电影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工作。在美国好莱坞,后电影产品开发商一般就是制片公司,拥有影片的产品开发权。产品开发商可以通过建立电影主题公园、或者将影片版权卖给游戏开发公司,还可以制作电影纪念品,以此取得非票房收入。电影产业价值链的这五个核心参与者将与电影产业相关的上下游企业链接起来,各司其职又相互联系,组成了一个以影片为纽带的网络结构。

二、供应链融资对电影产业的意义

(一)解决该行业中小电影企业融资瓶颈

目前中国电影产业主流融资模式有:政府投资、银行贷款、广告融资、上市融资、私募股权等方式。为电影产业注入了强大的资金流。但这几股资金流却主要流入了少数几个影视巨头公司中的少数几部大片之中。若一部影片片花出现某家银行的名字,那么这部影片很有可能就是宣传力度强大,由业内资深电影投资公司筹拍的大片。得到银行贷款的影片《夜宴》、《集结号》、《梅兰芳》等均是大导演、大明星、大制作的年内票房号召力极强的影片。电影行业贷款对于银行来说还处于不成熟的新业务,该行业无可以抵押的固定资产,是银行贷款审批的重要障碍。2006年《集结号》获得招商银行5000万贷款是我国第一单版权质押贷款案例,创下了电影产业和金融市场结合的先河,解决了电影行业无固定资产抵押的难题。但中小企业的小制作小成本电影缺乏市场号召力,

(二)提升电影产业供应链的整体质量,稳固电影产业供应链体系

供应链融资主要是针对供应链中规模小、自身实力弱的中小企业。这些中小电影企业存在抗风险能力差,管理混乱等问题。通过与大型电影企业合作进行供应链融资,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规范其经营管理,从而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任,得到充裕的资金支持。规范的财务管理与经营管理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电影产品质量,从而改善整个产业的电影产品质量。另外,电影制作企业与电影发行行业通过供应链融资,制作方可以利用对发行方的应收账款单据凭证作为质押标的取得银行贷款,使电影的制作、发行、放映联系更加密切,有助于稳固电影产业的供应链体系。

三、电影产业供应链融资模式

电影产业供应链融资的参与主体由供应链条中的电影企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及第三方服务机构组成。其中供应链中的企业包括实力强大信用度高的大型电影企业以及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中小电影企业。

(一)供应链的中小电影企业与核心电影企业

中小电影企业由于自身实力原因很难得到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若该企业长期处于资金紧缺的情况,生产活动不能正常进行,与其有合作关系的大型电影企业亦必将遭受经济损失。大型电影企业在供应链中充当核心企业的角色,为其上下游企业做担保,使其信用增级,从而活动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

(二)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

在供应链融资中,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不会只是针对某个企业进行审查,而是对整个供应链的风险进行评估,将整个供应链中的构成企业的交易关系综合起来考虑,并评定供应链中的成员企业的整体资信情况,为合适的交易链条提供特定的供应链融资服务。

(三)第三方服务机构

信息的不对称会使得投资方与融资方之间存在监管问题,第三方服务机构是这个矛盾的剂。第三方服务机构包括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美国好莱坞经典的“完片担保”制度是投资人的定心丸。完片担保制度要求第三方服务机构对影片从开拍到杀青这段时期中扮演监管者的角色,监督影片的拍摄进度、各项经费预算等等,使电影制作顺利完成。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将会大大降低供应链的整体风险,使该融资模式得以持续发展。

2011年,北京亿商传媒投资公司就通过供应链融资渠道获得了工商银行发放的1000万贷款。亿商传媒投资公司是一家以媒体经营为主的小企业,其电影制作项目《熊猫总动员》继续获得银行融资以确保企业的资金周转顺畅。亿商传媒与其他小电影企业一样,财务实力不强,缺乏可以用于抵押的资产,因此难以通过传统途径从银行获得贷款。中国工商银行推出了“影视通”融资服务产品,以《熊猫总动员》的应收票房账款作为质押,向亿商传媒提供贷款解决了该企业的融资困境。

亿商传媒属于中小型电影企业,中国工行属于金融服务机构,中国电影集团属于大型电影企业。制作方与发行方签订发行合同,该合同项下的应收账款来自于信用等级较高的中影集团,因此工行可以通过对该应收账款的保理实现降低违约风险的目的,避免了直接向亿商传媒贷款的较高违约风险。(实际融资操作应更为复杂,本文为说明供应链融资模式将其简化)。这实质上就是将传统贷款质押中的“物权控制”向“未来现金流控制”的转变。

该案例中,第三方服务机构并未参与其中。在我国,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发展依旧非常缓慢。除了推进融资产品的创新,还应该加强电影制作的风险意识,引入“完片保证”机制,才能够让供应链融资模式在电影产业中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上一篇:试论如何加强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下一篇:平衡计分卡在现实企业中应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