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校学习型\研究型辅导员队伍的思考

时间:2022-09-28 11:28:21

建设高校学习型\研究型辅导员队伍的思考

摘要: 建设一支学习型、研究型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在新形势下更好的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目标、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本文探讨了高校建设学习型、研究型辅导员队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建设学习型、研究型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Abstract: Building a learning-oriented and research-based college counselor team is the requirement for better training talents in the new situation, fostering moral education goal and promoting the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oriented and research-based college counselor team in college, points out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oriented and research-based college counselor team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学习型;研究型;建设

Key words: college counselors;learning-oriented;research-based;building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5-0229-02

0引言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培养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主力军,是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最直接的实施者。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工作的质量,甚至影响到高校的稳定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工作的内涵和职能不断扩展,工作对象迅速改变,学生工作和其他工作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1],高校需要通过建设一支学习型、研究型的辅导员队伍应对这些压力和挑战。

1建设学习型、研究型辅导员队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 建设一支专职辅导员队伍需要学习型、研究型辅导员《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要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作为高校专职辅导员,首先要具备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伦理学、公共关系学、形势与政策等多学科知识,同时要具备用各种形式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的宣传教育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调沟通能力以及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2]。而当前大部分高校政治辅导员来源很广,很多辅导员也并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 在他们的以往的学习生涯中,很难有这些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他们的能力也没有得到这样全面的锻炼和提高,以至于他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显得专业性和能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学习型、研究型辅导员才能在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研究,提升自身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达到专职辅导员的要求。

1.2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需要学习型、研究型辅导员时代不断发展,社会形势日新月异。国际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知识经济迅猛发展,新事物更是层出不穷,昨天的知识不一定能够解决今天的问题,今天的经验也不一定能解决明天的问题。这些都为辅导员做好学生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学习型、研究型辅导员通过不断学习、研究新事物和新问题,才能善于捕捉社会发展对学生带来的可能影响,学生可能产生的需求,学生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得心应手。

1.3 学生特征的改变需要学习型、研究型辅导员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带来的文化冲击对“80 后”、“90 后”大学生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们更注重现实利益,功利心较强;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进,很大一部分“80 后”、“90 后”来自独生子女家庭,自我中心意识强,个体差异大,受到的挫折较少,心理抗压能力普遍较差;学生的维权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甚至出现不少学生状告母校的案例;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来自各地区、各民族的同学在思想意识、文化认知等方面存在不小的差异;学生团体的差异型逐渐扩大,甚至出现相差一个年级的学生就出现代沟等等。

面对这样的一个复杂的社会群体,用传统的单纯说教的办法已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辅导员如何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开展工作,这需要学习型、研究型的辅导员通过不断学习各种知识、文化,研究学生群体特征和个体特征,才能应对这些挑战,找出服务学生、教育学生、管理学生的新途径、新方法。

1.4 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需要学习型、研究型的辅导员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的辅导员,是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工作的需要,也是提高辅导员队伍综合素质的必然途径。首先,它能提高辅导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认识水平,帮助其正确处理各种工作关系。其次它能增强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能力,不断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质与理论素质,为理论与实践更加完美的结合做好了准备;再次,它有利于辅导员自身准确把握学生工作的前沿问题和提高科研水平,有利于辅导员在学生工作方面走向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最后,它有利于辅导员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进而使自己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

2建设学习型、研究型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和问题

2.1 辅导员自身的定位和认同感得不到支持,放松了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学习和研究

2.1.1 辅导员每天进行着高负荷、长时间、琐碎繁重的工作,而工资待遇偏低,辅导员心理失衡,进而对做职业辅导员工作提出质疑,影响了辅导员在学生工作方面学习和研究的激情。

2.1.2 各高校对辅导员的职责没有明确,忽视了辅导员工作的真正内涵,辅导员甚至被理解为学生的“高级保姆”。凡是涉及学生事务的,各单位、部门都可以直接找辅导员处理,辅导员终日被繁杂的事务困扰,忽视了对学生工作的学习和研究。

2.1.3 辅导员的工作价值未得到社会的认可,许多高校不认可优秀资深辅导员的专家地位,使辅导员社会地位难保障,工作不安心。辅导员队伍职称普遍在中级以下,很少有人晋升到高级职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对本职工作的认同感,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因此,辅导员未将自己的职业规划定位在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方向上,而将精力投入到转岗等其它方面,从而放松了对学生工作的学习和研究。

2.2 高校对建设学习型、研究型辅导员队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

2.2.1 高校注重学生工作停留在表面上,忽视了学生工作的实质内涵。很多高校甚至认为,只要学生管理不出乱子,学生不出大的安全事故,学生工作就算过关。忽视了时展和社会形式变化给辅导员带来的巨大挑战,对学习型、研究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实作用认识不深刻。

2.2.2 高校只注重学科人才的培养,注重本校专业学术科研,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中,未将辅导员队伍纳入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对辅导员的学术科研不以为然,不能很好的提供培养造就学习型、研究型辅导员的条件,严重挫伤了辅导员学习和研究的动力。

2.2.3 高校缺乏辅导员学习和研究的长效激励机制和平台高校在建立学习型、研究型辅导员队伍上未有有效的奖励措施、培训计划,在根据辅导员自身的发展,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方面下的功夫不够。

3建设学习型、研究型辅导员队伍的几点建议

3.1 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建设学习型、研究型辅导员队伍打好思想基础由于各种原因,辅导员对本职工作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思想上的不稳定,使他们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学习和研究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必须从根本上消除辅导员的心理顾虑,稳定辅导员的思想,使他们能够安心做好本职工作,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辅导员专职化、专业化、专家化的方向上,只有这样,他们不断的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学生工作的学习和研究上。

3.1.1 提高辅导员的经济待遇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考虑辅导员岗位津贴,确保辅导员实际收入与其担任的工作量相当,保证他们的收入与本校专任教师的平均收入水平相当。

3.1.2 在职称评定上给予专职辅导员相应的支持政策辅导员工作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与专职教师有所不同,完善辅导员职称评定标准,在评定过程中,应多考虑辅导员工作的日常表现。

3.1.3 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理解辅导员的辛勤工作,肯定辅导员的工作业绩,重视辅导员的工作价值和意义,提高辅导员的地位。

3.2 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鼓励辅导员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的人才高校要将学习型、研究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建设大局中。建立健全科学的、合理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是打造学习型、研究型辅导员队伍的动力源。

3.2.1 将辅导员的学习效果和研究成果纳入辅导员年度业绩考核中,在辅导员职级晋升、评先评优、绩效考评中将辅导员在本职工作上的学习情况、学习效果、研究能力及研究成果作为的主要参考内容和标准。

3.2.2 设立辅导员学习和科研基金高校专门设立基金,在针对辅导员在马克思主义学科、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等与学生工作紧密相关的学科上的学习予以资助和奖励。鼓励在岗辅导员积极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利用基金资助辅导员进行与学生工作相关的科研项目。

3.2.3 制定辅导员继续深造的政策和规划辅导员专家化方向

制定鼓励辅导员继续攻读与其工作密切相关的硕士学位或者第二学位的政策,提高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水平。高校在充分考虑辅导员的本人意愿、结合辅导员的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引导辅导员在某个领域深入学习和研究,使他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通过政策鼓励和科学规划,使每位辅导员都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和研究问题,从而成为一专多能的学习型、研究型人才。

3.3 转变辅导员工作理念,搭建平台,提高辅导员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坚持“可持续发展”思路,以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为契机促进学习型、研究型辅导员队伍的发展。

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转变辅导员对学生工作的传统理念,鼓励辅导员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展现勤于研究的态度,引导他们从事务型辅导员向学习型辅导员转变,从经验型辅导员向研究型辅导员转变。

3.3.1 搭建有效的学习培训平台科学设置学习培训的内容,打破一锅烩的学习培训机制,按需进行学习培训。将辅导员上岗前的培训、阶段性的工作培训、辅导员专家化的学习培训等统筹考虑,科学规划,增强辅导员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3.3.2 搭建工作研究和理论研讨平台鼓励辅导员开展工作研究和理论研讨,在研究内容上予以指导[3],及时将学生工作的前沿、热点、难点问题予以通报,鼓励辅导员以项目化的形式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举办辅导员论坛,鼓励辅导员撰写论文,参加思政相关学术会议;倡导辅导员参与两课教师科研合作,设立面向辅导员的专项学生工作研究课题[4]。通过这些措施,提高辅导员的科研兴趣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霍雪莲.新形势下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0,(2):53-54.

[2]曾茜.创新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辅导员工作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63-65.

[3]吴永辉.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论文述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03-106.

[4]屈云.科学发展观背景下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54-55.

上一篇:西洋参引种培育技术 下一篇:研讨式教学方法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