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质量控制和应用

时间:2022-09-28 09:46:58

浅析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质量控制和应用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不断加快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扩大了经济发展空间,但伴随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剧。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大力发展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这样才能尽快的发现污染源头。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质量控制,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合法性,以全面应用于环境管理,切实发挥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效用

关键词: 污染源;自动监控;质量控制;应用

中图分类号:X50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扩大了经济发展空间,但伴随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剧。目前,全国各地的监控中心及企业端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还没有全面的投入使用,由于在系统的应用和管理上仍存在很多问题,导致数据大多处于闲置状态。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质量控制,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合法性,全面将数据应用于环境管理,切实发挥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效用。

一、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质量控制及应用现状

1.1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及运行现状

在我国五年计划的实施期间,全国各地市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监控中心的建设、企业端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建设及联网工作。目前,大部分地区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投入正式运行,收集了大量的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部分地区采用第三方运营的方式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进行日常运行管理,有资质的运营单位提供了相应的技术、人员的支持,有效保障了企业现场端污染源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行。

1.2 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质量控制情况

近几年我国制定了相关的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办法,为更好更规范的监控企业,全国各地区陆续开展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有效性审核工作,由责任环保部门每季度组织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信息、污染源监控等部门对企业端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情况进行考核,内容包括设备比对监测、制度建立与执行、现场端设备运行与管理核查等,通过有效性审核的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方可应用于环境执法及环保管理工作。

1.3 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应用情况

由于缺少必要的政策、制度支持及对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合法性的管理不到位,目前,自动监控数据多应用于排污收费和对企业的日常辅助监管,很少真正应用于总量减排、环境统计、环评管理、污染防控等工作,导致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作用发挥情况还不尽如人意,无法切实地为环保管理决策提供服务。

二、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质量控制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2.1 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质量控制模式存在问题

2.1.1 前期建设不规范,导致数据质量不良

①初期建设过程中不规范导致设备运行不稳定,难于保证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十一五”建设期间,全国各地市急于建成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部分设施在建设时没有达到国家的相关规范要求,比如企业排污口未进行排规范建设,采样点位、计量堰槽的设计、数据传输达不到要求等,建设过程的不规范易出现设备在运行不稳定、比对监测不合格、数据不全等情况。②部分设备存在缺陷,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大部分地区企业端使用的监控设施仅设计有普通采样系统、分析系统、数据传输系统,没有真正意义的反控系统,对出现超标或异常数据无法进行进一步的判别与处理,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大多数设备的采样系统(主要是废水自动监控系统)均存在无法全面封闭与控制的缺陷,企业可利用其制作虚假数据;部分数据传输系统与分析系统之间采用模拟信号传输,输出量程的设置若不合理即影响到采集数据的准确性,环境监察部门也难于监管。

2.1.2 监控设施比对监测难以全面完成,影响数据有效性审核通过率

目前,国控企业的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有效性基本得到了保障,但由于非国控企业不在强制监督性比对监测范围内,也没有相应的补助资金,很难自觉申请进行数据有效性审核工作,无法确保所有企业自动监控数据的合法性。同时,还有些企业属季节性生产的企业(比如淀粉、制糖行业),企业根据市场及原料情况开停机时间并不确定,监测部门难以按照监测计划开展比对监测。

2.1.3 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校核机制尚不完善,数据的准确性仍有待提高

通过有效性审核的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可应用于环境执法和企业排污量的核定,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监控设备的特殊性或运行环境的改变,难免还是会出现一些异常数据和缺失数据时段,数据应按照国家的规范和要求进行剔除和补遗后才能真正应用。目前,大部分地区对数据校核并不重视,有些是没进行校核就直接应用,有些是通过手工进行部分校核,有些是通过软件全面进行校核,然而并没有配套建设校核过程的数据质量控制机制,无法真正保障数据的准确。

2.2 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质量控制模式存在问题对策探讨

2.2.1 落实企业端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规范化整治工作

各地区根据国家规范要求对建设完成的系统进行全面清查并提出整改方案,督促企业实施 ①对于未列入环保部产品认证名录、未通过适用性检测的设备,对设施生产企业已倒闭、设备损坏无零配件更换、长期瘫痪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对数据采集系统及分析系统无反控功能的设备实施淘汰更新;②增强环保部门对现场端设备的反控功能,增设超标、异常留样系统及数据日志管理系统,实现环保部门对数据的真实掌控与分析处理。

2.2.2 改变比对监测模式,采用多元化的质量控制方式

①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当地社会化监测的制度,非国控企业可选择社会上其他有相关资质的监测部门开展比对监测工作。效仿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第三方运行模式,想承接比对监测业务的监测单位按规定在当地环保部门进行登记备案,环保部门每年定期对其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的单位可进入当地市场。同时,将监测补助直接下拨非国控企业,鼓励其完成有效性审核的相关工作。②环保部门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合作,企业可任意选择采用环保监测部门或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仪器的检定,同样保障数据的有效性、合法性。

三、建立健全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校核机制, 提高数据准确性

建立数据校核过程的质量控制机制,一级校核人员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通过软件对数据进行剔除与补遗完成初步校核,二级校核人员通过企业生产设施、污染处理设施的运行数据,根据物料衡算的方式计算排污量,与补步校核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对,三级校核人员根据分析结果及实际工作业务情况,对数据进行最终的校核确认。通过校核后的数据可全面应用排污收费、环境统计等相关的环保管理工作。

四、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的应用

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的准确性、合法性得到有力保障后,应全面应用于环境管理。首先应配套相应的制度对数据的应用管理,通过制度要求统一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避免再出现一个企业多套数据的情况;其次应提升监控软件平台功能,集成融合其他环保业务数据,提升数据应用层次,实现智能化环保评估审批、环境容量核算评估等,切实为环境管理提供服务。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对于环境的保护也越来越关注,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对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进行质量控制与应用分析旨在更好的服务于同行人员,希望共同为污染源自动监控出一份力,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生活环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的通知[Z].2008.

[2]陈建江.对我国环境自动监测发展的思考[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7,19(1): 1-3.

[3]喻义勇等.污染源在线监控管理模式探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8(05).

上一篇:浅析建筑电气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与控制方法 下一篇:浅析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