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考试管理工作的问题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09-28 09:42:29

高等院校考试管理工作的问题现状与对策

摘要:课程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方式,它能为高校进行教学改革提供必要信息。但是目前高校考试管理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了考试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考试管理,使考试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充分发挥考试的积极功能,是高校考试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院校;考试管理;对策

高校考试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与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工程,考试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教与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加强考试管理,树立良好的考风考纪,保证考试的客观性、公平性和公正性,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当前高校考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考试管理层次上的问题

课程考试是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检验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为师生提供改进教学的事实依据,最终为学校的教学规划和教学管理提供信息依据。尽管目前课程管理都倾向于规范化,但是,由于受教育理念的影响,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课程考试目的不明确

考试作为教育测量的主要形式之一,自古有之。其目的是通过考试对教学过程进行教育评价,以此作为衡量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标准之一。但是,部分高校仍存在着教师只想通过考试给自己的课程下个结论、学生只是为了取得分数和获得学分、管理者也只是把考试作为学生留级、退学、毕业和授予学位的评判依据等表面形式上,忽视了考试的真正目的只是检验手段,是一种约束机制。

(2)教学评价体制不健全

目前高校基本上都采用在学期末最后几周考试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考核,学生成绩也偏重于期末考试成绩,不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也难于测定综合素质;同时,单纯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习质量的标准,助长了应试教学和应试学习的不良倾向,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也可能由于期末考试科目较多,压力较大而发挥不出正常水平。

(3)补考把关不严

为了使学生都能通过课程的考试,就放松了对补考的要求,使得一些学生千方百计办理补考手续,以期补考时混个好分数,钻补考工作的空子,这就使补考形同虚设,补考考试也变成了走过场,走形式,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造成一些学生认为课程学的好不好无所谓,反正补考都能通过,一旦这些思想蔓延,不良的学习和考试风气就会慢慢形成。

1.2教师管理上的问题

(1)考试命题缺乏科学性

部分教师考试命题没有依据,考试形式单一。闭卷、理论、笔试的形式较多,而开卷、口试、答辩、论文、技能操作等体现应用能力的形式较少,试题客观题型较多,综合性的思考题较少,试题覆盖面也较小;同时“考教合一”的考试方式(即授课、命题、阅卷、评分均由任课教师一人承担)很容易造成主观随意性,这不但很难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试环节的功能,不能准确的向教学过程提供反馈信息,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2)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但是,部分高校教师责任心不强,投入时间和精力不够,未能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进行讲授。为避免最后出现学生成绩一塌糊涂的现象,他们在命题考试时人为降低考试标准,划定考试范围,出重复考题,甚至放弃原则,透露考题,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致使考试制度形同虚设。

(3)监考、阅卷工作需要进一步规范化

监考工作通常由本院系的教师负责,在监考过程中,部分教师不能做到严格考场纪律,怕抓到学生作弊会在背后遭到议论,充当老好人,对作弊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作弊的风气。甚至出现学生在考试之前先打听好监考安排,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考试作弊做好准备的现象。

阅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有些院系不能实现流水阅卷,特别是新建院系、专业,教师根据自己制定的评分标准单独进行阅卷、评分。这样,阅卷教师根据印象给人情分的几率大大增加。

(4)缺乏合理的教师考核制度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采用了量化考核机制,对教师的科研成绩进行业绩考核,并与职称等一系列待遇挂钩,这种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使得科研成果的产出大幅提高;但是,另一方面,这种机制也让教学工作面临挑战,因为缺少量化指标,教学工作的“好”与“坏”,教学中付出的多与少也只能从例行的听课和学生评价上做主观的结论。

1.3 学生管理上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

高等教育过程是一个知识、能力不断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树立以自我为中心的主动学习转变的过程,过多强调书本知识,只对考试内容感兴趣,造成学生对高等教育认识上的片面性,思想上会有“大学教育等于一纸文凭”的谬论,有些学生为了考取研究生,大学期间甚至只学习研究生的考试科目,而对于大纲要求的其它科目却是置之不理。

(2)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由于市场经济对高校教学的冲击,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曾一度蔓延,尽管学校再三强调严格考试纪律,但仍有个别学生铤而走险,置学校纪律于不顾,通过作弊手段取得成绩,调查表明:有67.2%的大学生承认自己在考试中作弊,56.7%的被调查大学生根本不相信有未作过弊的大学生存在;作弊率最低的山东大学西校区调查结果也达到了19.48%,作弊行为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破坏了考试的公平、公正原则,也使得学生个人的诚信受到质疑,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2考试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加强考试管理,是树立良好的学风和考风的客观需要,为了实现教书育人,从严治教,使考试管理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笔者认为应该“对症下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健全考试规章制度,加强监管力度

高校应该制定明确的考试管理制度,包括《考试管理条例》、《考场规则》、《监考人员守则》、《巡考人员守则》、《学生考试违纪处分条例》等,考前要成立考试领导小组、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考风考纪监督小组,加强考试监督机制。除此之外,对考务等具体工作也应作相关规定,如试卷的分法、装订、阅卷、考场安排等。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加强考试管理,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要严格执行这些制度。

(2)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合理引导

学生、教师和管理者要把考试的目的定位在检查教学效果,促进教和学、提高能力和素质上,端正态度,明确目的,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不是靠教师的督促去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考试前更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提倡诚信,杜绝作弊,要靠自己的能力通过考试。

(3)树立良好的教学风气

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高层次的学业水平是保障教学的基本条件,除此之外,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也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考试纪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教学手段,活跃教学气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杜绝在命题、监考、阅卷时产生的不负责任现象。

(4)改革考试形式,注重平时考核

考试形式和考试方法的选择可以由学科门类的特点来决定,要探索多元化的考试方法,例如有些课程可以采用半开卷考、口试、实际操作考、论文答辩考等多种形式,逐步改变单一的集中闭卷考试和一次性终结考试的现状;同时,考核成绩的构成也应增加一些辅助考核成绩,如最终成绩可由期末成绩、期中成绩、试验成绩、作业成绩和辅助考核成绩综合评定。

(5)健全试题库制度,实行教考分离

应加强试题库的建设,命题工作由院系专门负责考务的人员完成,杜绝了任课教师划范围,变向透露考题的事情发生,同时考试成绩能真实反应出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果。

(6)加强补考管理,严惩作弊行为

补考工作的管理要严格安装正常考试的要求进行,从根本上杜绝钻补考空子的不正当行为,扭转补考工作不利的局面,同时,对于发现的作弊考生,决不姑息迁就,必须从严从速处理,并及时将处理结果进行通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作弊行为起到威慑作用,以此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严格遵守考试纪律。

(7)重视考试质量的分析评估工作

做好考试后的管理工作,注重试卷分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步骤,通过对试卷的分析,发现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教师、学生和相关的职能部门,以便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进行纠正,这样,既保证了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又有利于教与学体系的完善。

总之,考试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常规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教学管理部门要积极开展考试管理的研究工作,认真分析考试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考试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努力提高考试管理水平,进一步促进考试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秦霞.大学生考试作弊与诚信问题调查[J].中国大学教学,2004,(7):54.

[2]候淑军.大学生作弊情况分析[J].中国校医,2004,(3):199―202.

[3]黄燕妮.高校课程考试管理研究的现状与进展[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2):65―68.

[4]候家龙,高艳.推进考试改革,促进素质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0,(5):26―27.

[5]王玉荣.完善考试制度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交通高教研究,2003,(3)59―60.

上一篇:考前如何提高历史试题的应试能力 下一篇:把国家利益至上烙进每一个公民的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