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精品课程协作学习体系构建的探析

时间:2022-09-28 09:23:14

网络精品课程协作学习体系构建的探析

摘要:本文基于协作知识建构的教学理论,提出利用网络技术实现网络精品课程协作知识建构学习的新模式。网络精品课程协作学习平台构建要注重网络精品课程协作学习环境、课程协作学习共同体、学习资源与课程协作信息技术和学习指导的提供等四个方面。

Abstract: Based on the education theory of Collaborative-knowledge,a new model of learning to realize the learning by using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network quality course has been put forwar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collaborative learning community,learning resources,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supply of the learning guidance are the four aspects should be focused on.

关键词:协作学习;知识建构;网络精品课程;学习平台;资源建设

Key words:collaborative learning;knowledge construction;excellent network course;learning platform;resources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5-0238-02

0引言

精品课程建设是聚集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并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教学共享的一项教学创建活动。2003年4月,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所在学科的规划,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及网络课程等等内容。网络课程是精品课程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开发要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利于带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网络课程的协作知识建构是网络课程的灵魂,它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进行协商、交流的学习方式重要体现,在这学习共同体中,学习成员之间有着共同的目标,通过群体协作,实现意义的建构和共享。因此,我们应当积极研究和探索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精品课程学习协作知识建构的方法。

1网络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平台与现状分析

1.1 网络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网络课程开发理论中最主要的理论是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指出了网络学习环境中协作学习环境建构的重要性,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的四大属性,强调学习者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提出“人本主义理论”,该理论指出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始终要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成为网络教育中积极的自主学习者。迪克和凯里提出“教学设计的系统化”,该理论指出良好的教学设计思想,才有可能开发出高质量的网络课程,强调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评价。Stahl提出一个CSCL(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cooperate Learning,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合作学习)的理论框架[1-3],该框架由四个层次构成,一是知识建构,强调与学习的不同点,避免个体认识论的影响,确立社会实践的观点;二是协作知识建构,强调不能忽略个体智力角色,应从小组交互的角度对它们进认识;三是以人工产物为中介,强调人工产物(语言、认知、文化、物质和数学产品)为基础进行知识构建,并创立新的产品以形成、嵌入、保存和交流新知识;四是交流分析,强调对协作知识建构案例进行细致分析后明确学习中的知识建构活动。

1.2 国内的研究与应用现状2001年,林君芬在《关于我国网络课程现状与问题的思考》中提出高校网络学院应注重科学教育课程,强调共同开发优秀网络课程[4]。邢金阁等强调协作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学习环境能够支持协作学习,强调网络课程设计中需实现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协作等建议[5]。国内学术界对网络课程评价和网络课程评价标准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如国家教育部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开发标准(征求意见稿)》,国家精品课程网络课程评价标准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比照国外的通行做法,国内研究和应用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协作学习方式简单,大多采用BBS论坛方式实现;二是协作教学活动缺乏设计,如网络环境下学习情境的创设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策略的指导、交流和反馈;三是协作学习平台利用率较低,发起主题者没有按时回答学生问题,没有形成持续发展;四是协作平台持续质量改进,随着时间推移,课程的更新速度较快,不能即时更新落后的精品课程。如何弥补这些不足是我们开发网络课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2影响网络精品课程知识建构的环境因素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单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情境和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与人交流,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和建构工具,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而获得的[6]。因此,基于网络平台知识建构包括“网络学习情境”、“网络协作互动”、“网络学习资源共享”三大环境因素。本文首先探讨这几种环境因素的组成、作用等,旨在提高网络精品课程学习协作建构的质量。

2.1 影响网络精品课程知识建构环境――网络学习情境网络精品课程是基于网络平台创建学习情境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与学习发生的情境紧密相连,知识内容与学习问题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与提炼,而学习情境则是要还原知识产生的背景,恢复其原来的生动性、丰富性。学习情境实际上就是驱使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的物理环境。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具有情境性,而且是被利用的文化背景及活动的部分产物,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7] ”。与情境学习理论相一致,建构主义也十分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强调把学习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情境挂起钩来。首先,网络环境下学习情境的创设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将学习置于真实的、复杂的情境中,会导致学习者对知识和技能的不同的理解.从而使学习能适应不同的问题情境,在实际生活中能有更为广泛的迁移。其次,利用网络技术设计学习真实的情境,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受时空限制,让学生的学习经历自主的探索过程,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探索、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自主建构。

2.2 影响网络精品课程知识建构环境――网络协作互动网络协作互动是网络学习最重要的特征,它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来支持学生与其学习伙伴的交互活动、通过协作过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构成学生学习的社会因素主要有教师、学生(学习伙伴)及其由二者构成的学习者共同体。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仅仅是个体在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网络协作的相互作用同样重要。建构主义主张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形成学生者共同体,在学习者共同体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知识建构学习。由此可见,影响知识建构的社会环境主要是指教学情境中的网络协作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等。

2.3 影响网络精品课程知识建构环境――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是精品课程知识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必要条件之一。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学习资源丰富且无序,呈现出多媒体性、动态性、互动性和共享性等特点,因此,为促进学生知识建构,需要对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资源管理可使学习者准确、有效、迅速地对大量信息进行科学、有效并富有个性化地加工、处理、组织、创造,以挖掘隐藏在信息中的知识,使学习者进行知识的创造和创新,进行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和共享化,从而为知识建构提供有利条件。为了确保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学生需要根据学习任务,对学习资源进行评价、选择,通过加工整理等方式进行有意义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善于利用学习资源、善于运用各种社会网络工具,分析与他人交流互动中所蕴含的信息,解决问题,运用最短最佳路径获取资源,保障信息的精确性和实时性;在找寻资源的过程中,不仅关注强连接的节点,也善于关注弱连接的节点等。

3网络精品课程学习协作体系构建

以协作知识建构理论为指导而设计与开发的网络课程需要解决好网络协作交互问题,即在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如何实现协作交流。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增强网络课程的协作交互功能,可以将传统环境下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计算机支持下的学习者和网络学习资源的交互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师生、学生和资源之间的互动,从而实现知识建构。结合影响网络精品课程知识建构环境因素,从网络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角度提出以下几种学习协作体系构建方法。

3.1 构建网络精品课程协作学习环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协作学习环境以及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网络学习环境设计有以下几功能:一是网络精品课程设计的问题必须是启发性的,有利于学生在该学习情境中发现问题;一般先由经验主讲教师或学科专家围绕主题设计能引起讨论的初始问题,教师在交互平台中建立相应的学科主题讨论组,设计不同的题目与方案。二是网络精品课程利用学生“我回复帖子”功能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参与到某一讨论组中,进行讨论或发言;三是教师回复学生提出实施方案、验证假说的条件,主持在线讨论,回答学习者提出的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辅导、指导、激励作用等;四是提供将学生发现的新知识整合到原有知识经验中的方法,促使学生实现新旧知识的整合,促进学习者从多个角度来建构知识;五是提供将新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案例,促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在网络课程设计中,为实现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可以添加一些支持学习者之间网络通信交流的模块。可以使学习者进行方便有效的协作式学习,促进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3.2 构建网络精品课程协作学习共同体建构学习共同体是协作知识建构的必要前提。学习需要建立一个团体,在这个团体中,成员间有着共同的目标,为了解决某一问题或为了获得认可,共同获取某一领域的经验知识,通过讨论不同见解、产生内部的认知矛盾,这种认知矛盾的解决将会引起每一个个体内部的知识的重新建构[9]。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协作学习新模式:一是协作小组。网络精品课程协作小组是协作学习模式的基本组成部分,协作小组中的成员不要太多,小组过于庞大不利于学习过程的控制与把握,直接影响到协作学习的效果。小组成员为课题组负责专家,主讲经验教师等组成。二是协作成员。成员是指学习者,根据学习者申请功能申请到各协作小组中。由小组负责人根据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学习成绩、认知方式、知识结构、认知风格等审核小组成员的组建。三是教师。教师协作学习过程的组织,学习者对学习目标的实现效率、协作学习的效果等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保证。教师对协作学习的过程要有控制,随时对学习的进程进行观察,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

3.3 构建网络精品课程协作学习资源学习资源的设计由知识领域专家和具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完成。构建网络精品课程协作学习资源内容包括学习内容、信息资源、测试题目等。一是学习内容。网络精品课程提供精心设计的教案、扩展的阅读材料和操作视频剪辑构成网络学习资源的主要形式。针对课程内容分解成知识点或较小的单元模块,用知识结构图和章节概述表示,并采用超链接的方法将相关知识点联系成知识整体,保持课程知识的系统性。二是信息资源。学习者在了解学习内容的背景、建构知识的时候,需要知道有关内容的详细背景,并需要学习必要的预备知识,因此,在设计网上学习资源的时候,根据学习者搜索确定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需要哪类相关信息检索,提供学习者选择的、丰富的、与学习内容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源,并通过检索功能将检索资料存于信息资源库中。同时要尊重学习者中存在的差异,为学习者定制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要的资源,建设多层次、多元化、开放性和及时动态更新的信息资源库,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三是测试题目。提供例题、案例和阶段性的练习、单元测试和课程测试题目,以及适当的参考资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随时进行在线单元题目测试,检测当前的学习效果,方便学生的理解和知识点的掌握。在学习结束之后,进行课程测试,检验是否对学习内容整体上的理解和把握,哪些单元需要补充学习,便于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自主地选择性学习。

3.4 构建网络精品课程协作信息技术,提供学习的指导利用网络工具和网络协作学习平台进行协作知识建构,使学生掌握学习过程和进展程度,并设置课程进度表和辅助指导学生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平台应该监控学生的自学能力提供章节学习状态评价功能,及时提供教师的点评和课程的进展。学生间的协作应不仅仅局限于与周围的同学、教师,而应充分利用网络,运用各种网络交流工具进行协作,解决问题。各种网络工具有利于学生与学习资源之间的交互,通过作业、练习、自测、案例分析等方式创设交互环境,计算机、机械、化工、广告、艺术及实务类课程可在实验演示、操作方面做出一些创新性尝试,尽可能启发学生动脑、动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0]。获得丰富的资源、进行深度交流。尤其是随着WEB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通过网络自由、陈述自己的观点,通过其它社会网络工具和网络协作学习平台较易与其他成员建立网络连接,进行交流。

综上所述,基于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来构建网络精品课程的协作知识学习体系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新模式的构建有利于支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对网络精品课程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我们认为新模式构建的关键是要注重网络精品课程协作学习环境、课程协作学习共同体、学习资源与课程协作信息技术和学习指导的提供等方面的合理设计与建构。

参考文献:

[1]Johnson,D.W.,&Johnson,R.T.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g: Cooperative,Competitive,and Individualistic Learning(5th Ed)[M].Massachusetts: Allyn and Bacon,1999.

[2]Slavin,R. E. Cooperative Learning [M].New York:Longman,1983.

[3]Gilbert,N.J.,& Driscoll,M.P.Collaborative knowledge building:A case study[J].Educational Technology,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2,50(1):59-79.

[4]林群芬,余胜泉.关于我国网络课程现状与问题的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1,1(34):55-59.

[5]邢金阁,张宏伟.浅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网络课程开发中的应用 [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3):58-60.

[6]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和优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电化教育,2004(209):5-10.

[7]陈青,乌美娜.从抛锚教学看情境学习观点对教学及教学设计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1999(4):58-61.

[8]袁维新.影响知识建构的环境因素探析[J].2003,19(1):41-44.

[9]钟启泉.社会建构主义:在对话与合作中学习[J].上海教育,2001(7).

[10]任为民.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标准要求与开发策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4).

上一篇:三维有限元方法在大坝安全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创建适合后勤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推进后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