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回眸:大中原的“大卫生”

时间:2022-09-28 08:35:03

五年回眸:大中原的“大卫生”

年初岁尾,身为一个一亿人口大省的卫生厅厅长,其工作之忙,可想而知。1月6日,趁着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的机会,记者终于采访到了前来参加会议的刘学周厅长。每年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大多只有两天的会期,而且,刘厅长还是分组讨论的召集者之一,其时间之宝贵,基本上能够用“分秒如金”来形容了。尽管如此,在会议间隙,他还是挤出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浓黑的头发,宽阔的前额;如剑的长眉,犀亮的眼神;有力的手势,爽朗的声音……中原汉子敦厚、豁达、率直的气息扑面逼来。采访,就在分组讨论会议室门外走廊的沙发上开始了……

人口第一大省的卫生“剪刀差”

“大家都知道,河南是我国人口第一大省。说实话,人口大省的什么官儿都不好当,卫生厅长也一样。”采访一开始,刘学周居然先诉起“苦”来,这多少让记者有些意外。

还没等记者问个中缘由,刘学周便接着说:“人口多,各种医药卫生问题发生的基数就大。比如说医疗救治量、比如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比如说新农合涉及人群等等,总体数量肯定和人口数量一样,是成正比的。这相对于别的省、市、区来说,是不是河南的卫生厅厅长压力更大呢?”随后,刘学周说到了另一个问题,“与这种情况相反的是,河南的整体卫生资源不足,平均每千人口拥有的床位数、医生数、护士数比西部省份还要低。因为历史上的各种原因,这已经在河南形成了一个现实中的卫生‘剪刀差’。先说人力资源,河南省在国内有影响的名医大家太少,比如说中华医学会下设的83个专业委员会里,河南省有常委的仅仅16个,而且至今尚未实现本土院士‘零’的突破。这与我们拥有的60万人的医护队伍相比,就是一个小‘剪刀差’。背着这些‘剪刀差’的大包袱,河南卫生事业的发展,压力不用说是很大的。”

刘学周接着介绍说,河南卫生方面整体资源不足所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每年有近10万人要远赴省外求医,这无疑加重了城乡居民的医疗负担。

刘学周认为,近些年来,河南的工业、农业等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河南要整体协调地实现“中原崛起”,不缩小并逐步消灭这个卫生“剪刀差”肯定是不行的。这对于河南近些年飞速发展的局势,已经成为一个必须突破的“瓶颈”。

刘学周抬起右手,往下一劈,接着说:“河南的人口包袱是现实,你无法改变。卫生系统所能下大功夫去改变的,就是如何采取措施,消灭这些‘剪刀差’,突破这个‘瓶颈’。在这次来北京开会之前,我和另一家报社的记者谈起这个问题时,就给他们说:我们需要有改革创新的意识和魄力,要采取‘特殊手段’,‘大步快跑’、‘又好又快’地逐步缩短差距。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我们筹划了一个医疗卫生资源方面的五年计划,我们给这个计划起了一个名字,叫‘倍增计划’。比如说县医院建设,河南上百万人口的大县有27个,但县医院床位数最多的只有500张,加到一起也才有8万多张,根本满足不了病人的住院需求。针对这个情况,我们计划在5年内,使县医院床位数增加一倍,达到16万张!”

刘学周说,这个计划,其实早在两年前就开始实施了,只是当时还没有一个贴切的“名分”而已。截至目前,河南全省已经有107个县医院在扩建,中央国债项目建设资金给每个项目县2000万元。“这笔资金不够,我们就强力推行‘五年百亿工程’,多方筹措资金,总投资一定要在5年内达到百亿元以上。因为根据河南的特殊现实来看,这个计划将是河南卫生事业保基本、强基层的一个支点。”

说到这里,刘学周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人是决定一切的根本因素。卫生人才,就是支点的‘支点’,所以,在这个计划中,‘人才倍增’是贯穿全局的红线。我们规定,愿意到基层锻炼身手、寻找发展空间的年轻医学生,我们采取全额报销学费、核定专项编制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优秀的医学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这个计划从2009年启动以来,相继选拔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1480人充实到县乡医疗卫生机构,遴选1795名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进行订单、定向培养。完成了1800名全科医生、1770名社区护士、244名全科医师和1460名社区7个专业的专项技术人员的培训任务。在高端人才方面,我们还实施了‘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在全省优势医学学科领域引进9位院士和院士级专家,引进培养特聘学科带头人、卫生科技领军人才、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等4个层面的人选370人。”

回首“十一五”:大中原的“大卫生”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而今年,则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采访当天的上午,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作了全国卫生工作报告,其中,对全国卫生事业“十一五”期间的总结和回顾,就占了相当长的篇幅。但记者的采访一开始,刘学周却率先坦陈了河南卫生事业存在的现实问题,因此,等他把这个话题谈完之后,我们才触及了河南医药卫生方面“十一五”期间所取得的各方面成就。

“怎么说呢?人口大省的卫生事业,那就是‘大卫生’事业了。总体来说,河南‘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的发展成效还是很显著的。因为我们有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面对河南严峻的城乡卫生问题,全省卫生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地做到了团结拼搏,真抓实干,克难攻坚,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五大工程’带动卫生工作全局,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我们基本上没有辜负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一亿人民的期待,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说到这里,刘学周说出了一组数据:“概括来说,‘十一五’期间,河南的城乡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就医环境明显提高,医学科技快速发展,行业作风不断好转,疾病防治能力迅速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稳固发展,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在2009年,人均期望寿命已经达到了73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05年的44.8/10万下降到了16.92/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05年的12.52‰下降到了8.86‰,婴儿死亡率从2005年的10.8‰下降到了7.02‰,总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接着,刘学周扳起手指,一项一项地向记者阐释道:首先,在“十一五”期间,河南的卫生资源总量有了显著增加。“十一五”期间,财政投入卫生事业费272.4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4倍;卫生资源总量达668亿元,是“十五”末的1.8倍。全省卫生机构总数12157个,卫生人员435004人,比“十五”末增长20%,卫生技术人员346444人,增长19.8%;床位数302358张,比“十五”末增长41.3%。

其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刘学周介绍说,2009年7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河南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全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各项重点改革进展顺利。城乡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十一五”期间,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61667个,是“十五”期间的33.9倍,项目总投资98.6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9倍,医疗救治、疾病控制、卫生监督体系基本健全。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五年百亿工程”,建设和改造了109个县级医院、2089所乡镇卫生院、3.1万个村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参合率、人均筹资水平和医疗费用报销封顶线分别由2005年的73.2%、30元、3万元上升到2010年的96.51%、150元、6万元,全省累计获得补偿的参合农民达到2.218亿人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积极实施国家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15元。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序开展。郑州等6个省辖市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彻底改变“以药养医”机制,患者就医负担明显减轻。

再次,“十一五”期间,河南启动的“五大工程”建设惠及民生。立足打基础、管长远、惠民生,强力推行“五大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实施农村卫生体系建设“五年百亿工程”,县级医院龙头作用日益显现,乡镇卫生院“枢纽作用”大大强化,村卫生室“网底”作用得到巩固,基本实现“小伤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乡、大病基本不出县”的目标。实施了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51111工程”;实施了卫生文化建设工程,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行业作风建设,行业形象明显提升。在全省政风行风评议中,卫生部门一年一个新台阶,不但受到了省政府的表彰,还获得了城乡居民越来越热烈的支持和拥戴。

第四,“十一五”期间,河南的重大疾病防控成效显著。按照“夯实一个基础、突出三个重点”的防控策略,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得到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积极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免费接种12类疫苗,预防15种疾病。持续保持无脊灰状态、无白喉病例报告;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0.73%,比“十五”末降低76.8%;1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27%,比“十五”末降低62.6%。全面落实“四免一关怀”和“四有一不”政策,形成以“一个机制、三大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河南艾滋病防治模式,艾滋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达100%,新涂阳病人发现率达70%,治愈率达到85%以上。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疾病防控取得重大胜利。在全省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妇幼保健水平不断提高,全省孕产妇保健管理率达到70%以上,城市和农村地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分别达到了98%和90%以上。在抗击“非典”和汶川特大地震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中,凸显了医疗卫生工作者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风貌。

第五,在“十一五”期间,河南的医疗服务、血液安全监管确实做到了科学有力。河南持续开展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万里行和三级医院十大指标宏观监管,开展按病种付费试点,探索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门诊人均费用、出院人均费用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服务。装备建设18个市级120急救指挥中心(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和90个县级120急救指挥中心,院前急救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建立完善的重大传染病救治体系,圆满完成甲型H1N1型流感、手足口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医疗救治任务。加大血液监管力度,临床用血100%来源于无偿献血,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唯一的无偿献血先进省。

第六,“十一五”期间,河南的卫生监督执法与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持续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基本健全,卫生执法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不但强化了医疗服务、职业卫生、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学校卫生、健康相关产品监督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还建立了基本符合省情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使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制不断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初步建立。

第七,河南在卫生应急、信息化建设方面,“十一五”期间也得到了不断加强,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一体化的卫生信息化网络。卫生应急决策指挥、儿童免疫规划、新农合管理、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等实现省级终端与各地的有效对接,“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卫生信息化框架基本确立。卫生应急有力有序,在此期间,陆续经受了抗震救灾、手足口病防治、甲型H1NI流感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严峻考验。

第八,医学科技水平得以全面提升。“十一五”期间,河南年均获得国家级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8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0余项。首次发现两个食管癌易感基因,食管癌易感基因研究步入国际先进水平。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项目脱颖而出,并成为新的优势学科和技术增长点。

最后,刘厅长说,河南是不仅是人口大省,更是文化大省,尤其是传统文化;而中医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因此,河南发展中医,有着良好的氛围和基础。因此,“十一五”期间,河南的中医药事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河南全省实施中医建设项目80余个,新增建筑面积121.3 万平方米。省级和市级重点中医院改造建设项目基本实现全覆盖。五年当中,河南培养了中医“四类人才”2500多名,建设国家级重点学科11个,国家级重点专科29个,省级重点专科32个。拥有国家认定的全国重点中医药研究室4个,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7个。承担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十一五”科技计划、“863”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20余项。免费为3579名艾滋病人提供了中医药治疗。

如数家珍地介绍完这些情况,刘学周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停顿了一下,接着说:“我刚才说了,人口大省的官儿不好当。大中原、大河南,是天天挂在电视上、印在报刊上的称誉,其实在河南,不仅仅医药卫生是‘大卫生’问题,人口大省的任何领域,都不是小问题,都不能愧对了‘大中原、大河南’的称谓。”

迈进“十二五”:让一亿父老病有所医

介绍完河南省“十一五”期间所取得的成就,很自然地,我们的话题就触及到了河南“十二五”期间的卫生发展问题。刘学周沉吟了一下说:“一句话,群众利益无小事,比天都大。坐在这个位置上,不解决好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这个卫生厅长就对不起老百姓!”

接着,刘学周大致介绍了河南“十二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和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努力实现城乡居民病有所医,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这期间,河南将进一步提高新农合制度覆盖面,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门诊统筹全覆盖,实现参合农民跨区域就医报销直补。同时,“十二五”期间,河南还将不断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扩大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建立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等工作。

“说起来,这也就是几句话的问题,但我和我的同事都明白,尽管有‘十一五’期间的成就垫底儿,但要真正实现这些目标,或许要付出比上一个五年更多的汗水、智慧,心血和努力。但无论如何,我们河南卫生系统早就达成了一个共识:通过5年的努力,取得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成效!”采访临结束时,刘学周站了起来,斩钉截铁地说。

此前据记者了解,刘学周是从基层干上来的 “老卫生”了。因此,对他的采访十分顺利。一组组的数据,就像含在他的口中,不假思索地接二连三往外倒,事后记者找来资料一核对,几乎无一谬处。可见,这么多年在卫生系统的历练,已经让他对河南全省的卫生工作,从宏观到微观,由横向到纵向,都了然于胸了。但现在,大中原也好、大河南也罢,记者在采访中领悟到,他所说的“大卫生”,比往常我们所理解的“大卫生”,有了更特殊而又别致的另一层含义;同时,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记者也清晰地感受到:事关一亿人口的医药卫生问题中,仅仅是“病有所医”这四个字,就已经成了这位河南汉子肩上所承载的一副沉甸甸的担子了……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上一篇:可溶性Fas和sFasL检测在冠心病诊疗中的临床价... 下一篇:RNA干扰沉默mTOR基因对肝癌HepG2细胞侵袭和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