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语言特色 发展学生思维

时间:2022-09-28 07:32:32

把握语言特色 发展学生思维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2011课标语)。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根据教材的语言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训练因素,巧用教学手段,有的放矢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呢?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下面几点做法,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 一.把握教材,激发思维兴趣

1. 1.抓住课题,诱发兴趣。从课题入手,诱发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是激发学生思维兴趣的有效途径。如教学《将相和》一文,让学生围绕课题思考:①“将相”分别指谁?②他们是怎样和好的?③他们为什么曾经不和?怎样不和?这些问题既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与理清脉络结构的主要线索,又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主动而积极地学习,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学生兴趣浓,思维活跃,效率高。

2. 2.辨析词语,激发兴趣。把课文中的重点词、关键词换成另一个词来表达,让学生分析、比较,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如我在教学《触摸春天》一课时抓住第四自然段中的“竟然”一词引导学生辨析:

师:请同学们用“然”组几个词语。

生:突然、忽然、居然、竟然……;

师:请同学们读读这些词语,想想如果我们把文中的“竟然”换成另一个词,你准备用哪个词?(生读)

生:(齐声)居然。

师:为什么用“居然”,而不用其它的词语?

生:因为它们都是表示意料之外的。

师:那我们把“竟然”换成“居然”可以吗?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3. 3..揭示矛盾,启发兴趣。抓住课文内容中的矛盾冲突,启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写“小女孩因为寒冷终于抽出一根火柴,‘哧’,火柴燃烧起来了,冒出了火焰来了,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一根火柴发出的光和热是很有限的,作者用感叹的语气说它“多么温暖”、“多么明亮”,这就产生了矛盾,可以抓住这个矛盾提问:小女孩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这一提问,激发学生急于探究的欲望。再启发学生联系小女孩的处境,进行思考、讨论。经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小女孩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是因为她在大年夜光着头,赤着脚,在大街上卖火柴已整整一天了。她在极度寒冷和讥饿的情况下,擦亮这一根火柴所发出的光和热。虽然是短暂和微弱的,但对小女孩来说却是异常宝贵的,那是唯一的精神上能给她一点安慰的神圣之火。懂得这一层意思,就能进一步启发了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二. 二.标新立异,发展求异思维

要鼓励学生敢于并善于突破人们同一观点,同一认识,发表独特见解,使思维有标“新”立“异” 的特点。如教学《乡下人家》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读句子:“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我设计问题让学生上课:想想“成群地探出头来”是怎样的一个场面?如果你是“成群里”的一个“嫩笋”你首先会看到哪些美丽的景色?把你最喜欢的景色写下来,然后交流。通过读书思考学生思维活跃,发言气氛热烈,可谓是精彩纷呈。

三. 三.循循善诱,发展逻辑思维

如教《他是我的朋友》我抓住重点句:“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设计如下问题:①“颤抖”是怎样一种神情?②阮恒是因为什么而颤抖?③阮恒的手举起来为什么又放下,放下了为什么又举起来?④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并把你的体会读出来。这样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铺垫,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升华,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训练。

四. 四.注意联系,发展广阔思维

思维的广阔性,指思维广泛,善于把握事物各方面的联系,善于全面地思考和分析问题。我们常发现学生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会出现片面概括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忽视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来引导学生学习。比如教学:《一面五星红旗》学生很容易把课文主要内容概括成:“我”(作者)在漂流遇险时是如何保护五星红旗,来突出作者的爱国热情,偏离了作者意图。究其原因就是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全面的思考和分析。如果改成这样去引导:我们来画出描写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句子,讨论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样给学生的思考作了指向,拓宽了的思维发展了思维的广阔性。

五. 五.抓住重点,发展创造思维

例如《司马光》一文重点段是在第五段,在学生自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之后,可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用石头砸缸救小孩之外,还有什么其它法?在学生想象出一系列的办法后,再与司马光的办法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在当时的情况下,用石头砸缸是唯一可行的办法。通过分析、比较、推理,从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六. 六.巧用悬念,发展发散思维

抓住课文中的悬念提出问题,有利于展开推测、想象和联想,结论不急于归一,注意鼓励学生提出多方面的设想或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讨论筛选,找到比较合理的结论。因此,提问要善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使思维的方向由一点生发开去,不断扩散到各条渠道、各个侧面、各种角度,以求问题的解决。如教学《凡卡》结尾时,凡卡给爷爷写的信寄出以后,他的命运出现哪些可能性变化?学生怀着较大的兴趣,紧张地思考考,说出了下面几种可能:①爷爷收到信后,立即接凡卡走;②爷爷没接到信,凡卡继续受苦;③凡卡未等到爷爷来接,就被折磨死了;④爷爷收不到凡卡的信,凡卡受不了老板的折磨,逃走了.讨论到这里,应启发学生进一步讨论爷爷到底能不能收到凡卡的信,为什么?经过思考,学生认识到,凡卡的爷爷是收不到信的,因为信封上没有写收信人的地址和名字。另外,即使爷爷能收到信,接他回乡下去,还是要过手剥削受压迫的苦难生活。这样使学生进一步得到升华。

上一篇:浅谈小学德育教育工作 下一篇:倒装法在超高层建筑管井内大管径空调水管道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