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09-28 07:03:16

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学的思考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以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的一种模式。

在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以下一些方法进行英语教学:

一、课前学习(自主学习)

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为了有效地学习,学生应该在给定的条件下,尽量多地自己去发现材料,并从中激发兴趣,找到乐趣,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有序学习。传统教学模式下,我们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课前学习。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前时间,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

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主要包括三部分:学生先预习课本相应的内容,再思考相关的问题,最后做相应的习题。

教师告诉学生书本具体的页码,学生预习时就不会乱翻乱看。他们会根据教师布置的问题和相应的习题,认真看书、思考、做题。当然自主学习设计的问题都比较简单。我们把课本知识列成知识框架,然后以填空题和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这样学生既能了解大概的知识结构,又能初步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

二、课堂学习

课堂上,要想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课堂学习,我们有课堂检测、自查自纠、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动、总结提升、当堂检测这几个部分。

1.课堂检测

课前学生已经根据学案上的问题预习过了,那么效果如何呢?课堂伊始,教师通常花几分钟的时间,背诵或默写相关的知识。这样无形之中,也对学生的学习有督促的作用。

2.自查自纠

课前学生根据自主学习都完成了预习时要掌握的问题。默写后,通过幻灯片展示问题的答案,学生自己检查自己订正。这种自查自纠,不仅避免教师课堂上讲个不停,让学生产生倦态;还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更深刻地掌握知识。

3.小组合作探究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以学生知识学习和掌握为前提的。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不能片面理解为放弃课堂的传道授业,离开教师的讲解与引导,完全由学生自主研讨和辩论。

新模式下,在给予学生知识的时候,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把知识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提供案例、问题和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选择、去解决,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己去判断是不是、能不能、该不该、值不值,自己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

(1)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把课前预习时拥有、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出发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探究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思考和生成自己的合理见解。学生在讨论时,教师观察他们有没有真正讨论;会不会讨论,不会讨论的话,教师在一边可以加以引导;讨论时有没有发现新问题,老师再单独讲解。

在设计“小组合作探究”时,问题必须由浅入深,注重问题的生成,根据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模块二第一单元project Telling about an unexplained mystery,我们在“合作探究”时是这样设计的问题:

What kind of mysteries have you heard about? Can you share it with us? Possible causes for such mystery?

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这一类话题,并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组织自己的语言,比如很多学生都用到了这样的句式结构It is said that...;There is a high possibility that...; People have reported that...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入了课堂,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的精神。

(2)“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设计的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通过讨论、思考得出结论。“师生互动”相当于“综合探究”。相对而言,问题设计的就稍微难一点、深一点。“师生互动”包括两个部分:“递进探究”和“例题讲解”。

“递进探究”和“例题讲解”的功能主要是综合和强化。

所谓综合,就是围绕一个主题,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把相关的问题和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概括和总结。比如在模块二第二单元中讲短语 in case;in case of; in this case;in that case; in which case; in no case时,我们就是简单的设计了几个相关的填空题让学生根据预习时掌握的知识解题。但是在“递进探究”时,我们对上述的不同用法进行了综合讲解。

4.总结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适宜的方法(如summary,task-based reading, writing)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然后,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联系,并最终把知识编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这一过程是学生认知结构重新系统构建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

5.课堂检测

课堂能最有效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能创造性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就是好课,相反教师讲得再好,形式再美也不应算是好课。这样,教师备课、讲课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杜绝形式主义、花架子。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完成课堂练习,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这样不仅及时反馈信息,将所学知识通过训练,内化为操作能力;而且让学生和老师对本节课的任务做到心中有数,便于课后的复习。

三、课后复习

想在课堂上就把一天所学的知识全部掌握是很困难的,还需要通过课后复习来进一步掌握知识,课后复习可以说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后复习虽然很重要,但常常是一个无人检查的学习环节,因此容易被忽视。所以我们要把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切实落实并贯彻下去。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成长,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真正有成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第三高级中学)

上一篇:也谈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