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称得上名副其实的企业家

时间:2022-09-28 04:25:29

如何才称得上名副其实的企业家

国有企业本身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就是要采取各种措施使国有企业、国有经济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所以评价企业改制是否完成,应当从改制后的企业能否适应市场、能否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职工能否适应市场等方面来入手,进而判断改革是否到位。我没有到冷水江钢铁总厂(以下简称冷钢)进行过实地调研,从各方面的材料看,说冷钢改制倒不如说冷钢进行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更确切,因为冷钢的改制是把一部分设备、资金、人员分离出来,引入其他资本,成立冷水江博长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冷水江博大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并在内部运行机制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而冷钢自身的历史债务问题、员工的社会化问题及其存在的法律形态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目前也还存在与所投资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问题、冷钢及其投资企业实际控制人一体的问题等,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我认为冷钢的改革即使可以称作改制,也不能说是改制完全到位、完全规范。

但是与改革取得的效果相比,过程显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冷钢经过一系列改革,职工的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内部运行机制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生产能力得以全部发挥,纳入“破产”范围的有效资产重新为国家带来了效益,使一个“病危”的人重新看到了希望、焕发了生机。冷钢职工的精神面貌变了、钱袋子鼓了,小社会更加和谐,而创造一个和谐社会要比彻底解决所有问题显得更重要、更有意义。

国有企业改革的模式不是惟一的,不能依据某个简化的标杆简单评价哪种模式好、哪种模式不好,而应该根据改制企业的实际情况判断采取哪一种模式相对较优,因为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其他方面非常好的配套条件,比如需要多方筹集改革的成本,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安置职工,需要各方面承接社会职能等,这些都不是很容易办到的事情。陈代富的高明之处是暂时把这些问题搁置起来,首先将冷钢的一部分设备、资金、人员用起来,既盘活了企业的有效资产,又解决职工的生存问题,然后采取步步为营的策略,逐步把冷钢的产品链延伸,以提高冷钢的生存和发展能力,这样做不失为解决冷钢问题的良策。现在的冷钢,尽管深层次的困难和问题依然存在,也不可能凭其自身发展、积累使改革完全做到位,但毕竟为彻底解决冷钢的问题创造了一定条件。冷钢要完全摆脱困境,破产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而破产就需要有一定的外部条件,需要付出成本。在一个内陆小城,“人往哪里去”是一个很令人头痛的问题,原有资产到底能够变现多少资金用于职工安置也是一个问题。现在的冷钢与陈代富接手时候的冷钢已大不相同,因为原来的“废铜烂铁”有了市场并且升值了,一大部分人的出路问题也解决了,实施破产比原来要顺利一些,效果也要好一些。

另外,值得称道的是陈代富的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在省城优厚待遇和深山老林去中一个濒临破产的“烂摊子”二者之间,陈代富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把自己的命运同企业职工的命运捆在了一起。职工不会相信你说得如何天花乱坠,只有你心中装着职工,为职工办事,职工才会信服你、支持你、维护你。陈代富有这样的基础,他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企业家。

上一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节点 下一篇:泰盛化工,从外向循环到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