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节目的故事化

时间:2022-09-28 04:00:53

电视专题节目的故事化

当今在电视界,电视专题节目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表现新闻事件、表现节目主题已经成为众多从业者的共识,如《经济与法》、《今日说法》、《走进科学》等,《新闻调查》明确地要求选题要“有故事、有情节、有冲突”。

一、电视专题节目故事化的发展、特点和弊端。

电视专题节目故事化手法的流行,源于“新闻故事化”理念的出现。所谓新闻故事化,目前有两种说法:“其一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其二是“记者在新闻写作中发掘新闻事实中的故事因素,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新闻事件。”

新闻故事化在国外最早出现于美国BBS的《60分钟》栏目,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子栏目《生活空间》首个把“讲故事”的理念带入新闻报道,从而一改电视新闻在观众心目中单一、刻板、枯燥的形象。

后来,从业者发现用这种“讲故事”的手法来创作电视专题节目,往往能够“用平凡的题材提炼深刻的主题,挖掘新闻事实中具有人情味的因素,情理交融,揭示人性的闪光点,激活人类的情感,增强新闻报道的趣味性与可读性,实现新闻传播的社会价值”。于是,故事化的理念在中国得到迅速普及。

如今,在各级电视台的节目中,知名的故事化电视专题节目有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经济与法》、《人物》、《讲述》等,江西电视台的《传奇故事》,辽宁卫视的《王刚讲故事》等,四川电视台还在国内首次提出了要打造“故事频道”。

综观这些故事化的电视专题节目,可以发现它们有以下特点:

易懂,有趣味。将新闻事件以故事化的形式讲述,实现了电视语言的回归,增强了电视新闻的可视性和可信性。吸引电视观众,提高节目收视率。

传神。不仅仅是传递资讯,而且拨动情感之弦,触及人性,写出悲壮、崇高、苍凉、颓败等审美境界,上升到艺术高度。

整体性。概括性的叙述往往是对事实的约化,只有文学化的叙事,才是整体的,是活生生的生活,可以呼吸的事实。

然而,就在电视专题节目故事化大行其道的同时,我们应当看到它并非完美无缺。故事化的弊端也正是由其优点生发而出,二者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重故事化轻本质挖掘;唯故事化至上;追求故事化、故弄玄虚、过度渲染、忽视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人为安排甚至违背新闻原则等弊端的存在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电视专题节目故事化的发展。

二、如何做好故事化电视新闻专题节目。

故事介入新闻报道――特别是电视专题节目,给电视传播带来了一种新的思维,给观众带来了一种清新的感觉。在进行电视专题节目故事化创作时,记者除要遵循新闻节目创作的一般规律外,还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工夫。

“故事”必须真实客观。

电视是一种声画并茂的直观真实的艺术。任何一点虚假造作都会引起观众的警觉,所以在故事介入的方式上要充分遵循电视新闻报道客观真实的原则。“故事”可以通过记者客观的叙述与画面的真实记录来反映,也可以让报道中的人物自己来讲述,切忌加入记者过多的观点与摆布,以免使真实的故事因为作者的主观叙述而变得虚假失真。

“故事”必须有代表性。

电视新闻故事讲得是否成功,关键看故事选得有没有代表性,是否反映新闻的主题思想,讲得是否有新意。选择人物或事件,首先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通过这些典型人物或事件,以小见大,以点代面,扩展新闻报道的内涵与外延,达到增强节目可视性的效果。

讲“故事”需要注意技巧。

讲究技巧就是把真实典型的故事很巧妙地融入电视专题节目中,让故事讲得更具有情感性,更容易让观众对新闻事实产生共鸣。

用故事作为新闻的切入点。现象类的社会问题,是电视专题节目经常遇到的选题。传统的专题手法一般都是摆出问题,分析原因,探讨解决办法。如果用一个好的故事引入,并贯穿全篇,效果会更好。

在节目一开始主持人串场的时候就设置冲突。强烈的对比和冲突能够有效地抓住观众的好奇心。前一段时间采写了一篇专题:一个“修车匠”的故事。修车匠很平常,但是主持人一开始就介绍了这个修车匠的身份――清华大学的在读博士,对比和冲突就出来了:在读博士为什么要辍学?读博士的时候是清华大学党委保卫部副部长的他为什么要辞职?辞职后为什么要修理电动车?这一切对观众来说都是好奇的,吸引着观众一步步地看下去。

要在讲故事中不断设置悬念。相声是大家喜爱的一门语言艺术,其魅力表现在不断抖落的包袱上。电视专题节目也一样,在讲故事的时候也要不断地“设包袱”、“抖包袱”,设置悬念,一个悬念连着一个悬念,上一个悬念的解开就是下一个悬念的开始,这样观众才会跟着编导的思路走,看完整个节目后还意犹未尽。

三、辩证地运用故事化。

综上所述,“故事化”是新闻性、故事性和谐融合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实战性、操作性都很强的手法,特别是对于电视专题节目而言,不失为一种捷径。但是对于电视专题节目的故事化,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决不能认为“故事化”手法“软化”了新闻,有了吸引力,就无限制地使用这种方式。同样,并不是所有类型的电视专题节目都可以采用故事化的手法,记者在创作的时候一定要慎重。

故事化只是一种手法、手段、形式,是为表现、揭示、阐发主题而服务的,它替代不了对新闻主题的分析、透视和揭示。在电视专题节目故事化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强调报道的细节化和情节性,在顾及受众阅读需求的同时,要特别重视挖掘新闻的社会价值。关键是要通过故事化彰显公益性,来打造媒体的良好社会影响力,彰显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持续保持对受众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雷跃捷著:《新闻理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2.李希光著:《找故事的艺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单位:郑州电视台)

编校:杨彩霞

上一篇:奥运报道:唱响唱准唱好主旋律 下一篇:怎样应对“寒冬”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