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中学”

时间:2022-09-28 01:36:51

“在动中学”

1 背景分析

动觉型学习者,他们在课堂上学生更多地是愿意在活动中思考,只有当他们亲身亲为、体验和实验时,才能确定自己学会了新的知识.对他们来说.感觉就是内在的感受.而且极容易从这种感受中去理解事物.他们擅长用手势、姿势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热衷于各种动手实验,有极强的方向感.具有集体合作的精神,并且擅长手工制作和使用工具,而且手艺非常精巧.他们喜欢行动,而不是说教.

在我对学生进行《你的学习类型》的调查报告中,108位学生其中有2位是纯粹的“动觉型”学习者.他们对视觉和听觉刺激反应并不明显.数量这么少的一群人是我们平时物理课堂上特别容易忽略的少数派.

2 案例分析

其中一位H同学在物理课堂上,特别喜欢“动”,是典型的动觉型学习者!他在物理课堂上有如下表现:老师每讲一个概念,H同学都要动手做一遍.比如在讲到“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时,他立刻用手揉了一个纸团,把纸团从高处落到桌面上;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喜欢用手指比划,答错问题会用脚跺地,用手拍脸;实验课是他最喜欢的,每一堂实验课,他都从头忙到尾,忙的满头大汗.在学习“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全班同学进入实验室后,大部分同学都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和老师一起思考实验原理.H同学却已经动手穿起了滑轮组.我认为H同学没有认真在思考我提出的问题.于是就让他起立,分析实验原理.H同学就用手比划着,流利地说:用有用功除以总功.在说如何测总功的时候,他拿起了弹簧测力计,边说边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拉力的大小,在说明如何测量有用功时,他又拿起了钩码,示意如何测量.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在阐述的过程中,他就在不停的动手中,把一般同学所遇到的难点迎刃而解了.

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我发现H同学有时候动的内容与课堂知识有关,有些时候他动的内容与课堂知识无关.有一次我在督促班级同学记录笔记的时候,其他同学都在认真记录笔记,H同学却把两手撑开,做起了霹雳舞的动作.第一次遇到他这样,我立刻喝止了他!叫他把手好好放在桌上.谁知道,这个学生手停止动作以后,就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思维也像停止了一样,眼神远没有动作的时候有灵气.那堂课结束后,我找他询问:课堂上的知识听懂了没有?H学生就跟我说:“老师,你不让我动,我就不知道我该干什么了,我完全听不进去.”这次进行了学习类型调查后,我发现他原来是“动觉型”学习者,于是我就给H同学开了特例:允许他在不影响其他同学的情况下,可以加动作.后来H同学“边动边学”还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实验能力很强,而且笔试成绩也名列前茅.一位相熟的老师告诉我,他的孩子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小时候学习奥数知识的时候,他必须爬上爬下,不停地动,在动中才能领会知识,停止动作后这类孩子就无法更好地思考了.经过对学生的调查我发现在物理课堂上,要尽可能让这部分“动觉型”孩子活动起来,教师要敢于允许他们动.

在对H同学长达一年的观察中,我发现,他这样的“动觉型”学习者,很难在课堂45分钟内完全集中注意力,当然这对14岁的孩子来说都是件难事.H每隔15分钟左右就会来点小插曲,在物理课上抛一下笔,或是做一个霹雳舞动作……由于我发现了他学习类型跟一般孩子不太一样,就一直默许了他这样的小动作.我也询问了他回家复习物理的情况,H告诉我:回家后,他会边动边做作业,尤其遇到难题时他会站起来跳两下,边跳边想,他觉得这样效率更高.他最喜欢玩乐高玩具,就是把一些片状的拼搭玩具组合成各种事物,有高楼大厦、车、小动物等等.针对他好动的特点.我建议他在课堂上和课后学习过程中的采用“分段式学习”方法.就是每隔20分钟左右就休息一会儿,在家时可以休息5~7分钟,然后再继续下一个20分钟的学习.在这样的分段式学习的过程中,我对他提出的要求就是要尽量延长学习时间,将每20分钟的间隔延长到30分钟甚至更长,就是最大的成功.经过一年的训练,H同学的分段式学习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可以将这时间段延长到32分钟再进行休息.在对H同学的关注中,我也发现有些方法特别适合他的物理课堂学习.比如“制作物理小制作”,H同学自制的“伽利略望远镜”非常有价值,他很聪明地寻找到2片凸透镜,在制作镜筒的时候他竟然想到了用硬纸板卡住透镜的好方法,这只望远镜在班级讲授《凸透镜的应用》时派上了大用场,H同学把自己制作的思路在班级介绍,在这个过程中他自己学到了很多,甚至对望远镜如何调焦也进行了研究.在我进行的《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这堂课上,我还鼓励H同学自编一场小短剧,把《小鬼当家》的一小段场景表演出来,表现了超声波的存在.H同学说:在这样的表演活动中,他能更加深刻领会知识的意义.于是我就建议他尽量在平时的活动中、或者运动中,如跑步、游泳时,脑中反复回忆所学的知识,果然效果要比对着书本理解要好的多.针对H同学这样的“动觉型”学习者,在动中学可谓是受益匪浅.对于这样典型的“动觉型”学习者,给他们创造一个尽可能安静的学习环境是必要的.有一些小的干扰因素,就会让动觉型学习者分散注意力.安静的环境有利于动觉学习者不断克服他们容易走神的缺点.发挥他们的长处.

3 自我反思

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我们可能总能遇到这样一两个“动觉型”的学习者.对于他们,我们教师要大胆肯定,切忌一棒子打死,打消了这类孩子的积极性.给他们一个宽裕的环境,敢于让他们动,并能指导他们好好动、正确动.让孩子在动中认识自我、克服自我、超越自我.我想这就是我研究这类学生的价值所在.

上一篇:找回缺失的“理趣” 下一篇:如何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