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体育教学与人文精神

时间:2022-09-28 01:08:38

谈体育教学与人文精神

“体育”一词的原义,最早被18世纪末德国的J.C.F.古茨穆茨统称为“体操”,而其本名自英文或俄语中译为“身体教育”以来,所含本义不单只有“体”而没有“人”,也不单只有“体”而没有“文化”。体育教育不仅仅指“育体”“健身”,更重要的是还包括“育心”、“育情”和“人格教育”“素质教育”等应有之义。体育及整个教育都只是手段,运动项目及训练是手段,体育课也是手段,而人自身才真正是目的,这才是体育教育的精神与真谛。人本质上就是尺度,人本来就是主体存在。体育之本是“人”,体育学也是一门人学或人类学,体育的发展本质上是人的发展。

世界上大多数科技创新、科技发明的背后都有着深厚的人文精神的支撑,都是以人文精神为先导的。在创新教育中,把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一体,是一个很值得深入研究大力推进的教育理念。当今教育对于学生的科技素质的培养,理当非常重视,但是人文素质的培养却被淡漠了。其实,在学校的各专业学科中都有着丰富的人文素材,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捕捉鲜活的事例,把握身边的契机,使人文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内化学生个体思想的作用。体育教学能使学生的身心同时参与,与其他专业相比,对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及创新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一、重视教师形象的感染教育作用

人文精神的树立和人格的养成,不仅“靠言传”,还要靠“身教”,从某种意义上讲“身教重于言传”。体育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导于学生的大脑,并反馈于教学课堂和生活之中。因此,体育教师无论课上还是课下,校内还是校外,都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规范仪表――衣着得体,精神饱满;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文明用语和体育专业用语;规范环境,体育场地有坦率情调与真诚风度的美的表现范畴。在这一美的范畴下,美术作品带给人的既是一种本真,又是一种高雅,更是一种尊贵。因而在美术教学中,雅的“超俗”范畴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向上的精神、纯真的情感以及美好的理想,从而有助于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其“心远地自偏”的艺术境界与精神境界。

二、发挥体育的生命功能,开拓高校体育创新教育的新境界

西方哲学家卡西尔基于功能主义的人学建构,把人看作是符号或文化符号的动物。我国台湾地区哲学家牟宗三在对宋明唯心主义理学做出人学唯实论奠基和实体化心学推进时,曾提出“心体”和“性体”两个经典范畴。参照哲学人学和文化论人学的思路,我们认为对体育之“体”的理解,不单单指体质、体能、体格、体形等常义,还涉及到“身体”、“心体”、“性体”、“灵体”四个方面的生命哲理范畴。体育之体是生命形而上之本体与完整人格存在的主体,人的生命是人的健康与社会文化的多重关系的总和,并非健康和文化简单相加的部分之和。因此,体育的生命功能就是体育的文化功能与健康功能的优化整合,也就是用体育文化来保育生命、化育生命、敬爱生命、关爱生命,使人的生命健康与万物的生命存在和生态环境相和谐,由此我们可以发掘出高校体育教育四个方面的创新点:“育体”,即健身健体,这是“立其体”;“美体”,即健美健情,这是“立其美”;“育心”,即健心健智,这是“立其德”;“育人”,即健脑健行,这是“立其人”。发挥体育的生命功能,生成“人”“心”“身”“体”和谐的生命系统,造就与生命皈依、渐趋完美的人性系统,塑造既适应社会又全面发展、人格完整的高素质人才。

三、寓“美”于教的体育教学路径分析

“美”的内在话语权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相关范畴的拓展,决定了新教学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必须进行理性的路径选择,努力使学生在成功的体育教育中得到审美艺术的熏陶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此,体育教学在实际操上应遵循理性的、寓“美”于教的教学路径,从而把学生对“美”的认识、理解与创作力的培养寓于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首先,在大美学基础上营造“美”的教学氛围。所“谓大美学”,我们通常用“三结合”来体现,即音乐与体育的结合,纯艺术与实用艺术的结合,专业体育教育与普及艺术教育的结合。反映在具体操作上就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中适当地对其进行有效结合,让体育类学生在姐妹体育中拓展其美的范畴,促使学生形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方式,并能从中吸取营养,获得美感,丰富自己的美学认知与感受。同时,教育者也应遵循美的内在话语权,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美的氛围塑造,让学生在大美学环境下接触各种美的范畴,并在崇尚之美的欣赏中激发其美术创作灵感和创作激情,在和谐之美的体会中实现心情愉悦并为新的体育创作提供良好的素材和对象。其次,在情境设置下让学生进行“美”的欣赏。作为体育最直观表现形式之一的体育艺术作品,是人们对美的感受的典型载体。这一载体因时代、现实以及创作主体的特殊性而具有不同的理解深度,从而造成了美感定位的多样化,也由此涵盖了美学范畴的方方面面。此外,从欣赏的角度来看,多样化的美感定位也就必要形成对“于美”的不同理解和欣赏角度,因此,在对美术“美”之范畴的认识上,教师应努力通过多种方式的美术欣赏行为指导学生深入挖掘分析生活中各种物象带给人的优美感,以提高学生有关“美”的具体认知与理解,继而实现对学生的美术思路的开拓、美术视野与美术修养的塑造。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质,也将为学生创作高质量的美术作品打下坚实的美学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学新理念下,我们必须坚持“寓美”于教的体育教学路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加强对学生进行各种美的范畴在认知、理解和创作方面的拓展,保证其课程的合理安排、过程的良好操作以及任务的有效实现上具有合理性,从而在寓美于教的体育教学路径中有效开阔学生的美学素养与审美情趣,提高其艺术创作力。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上一篇:农民在转型期社会心理的嬗变 下一篇:论美国高等工程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