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实践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9-28 12:31:41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实践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摘要:国际交往的日益密切和高校教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高校教育国际化步伐加快,众多高校纷纷跨国合作办学,其蓬勃发展的态势为我国高等教育注入了新的办学理念,有利于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但在合作办学的快速成长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需引起重视。

关键词: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等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体制不断地改革推进,人们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呈现多元化。中外合作办学是教育国际化产物,始发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高校教育国际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和体现。

1中外合作办学现状

中外合作办学是以外国法人组织、个人以及有关国际组织同中国具有法人资格的教育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招收中国公民为主要对象的教育机构,实施教育教学的活动。目前,中外合作办学由最初的艰难摸索已到了一个较为规范的阶段,国家也大力支持其发展,200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明确指出“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随后还出台了《关于做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符合工作的通知》《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等配套政策。

国家对合作办学态度积极,可提升各地区教育水平和缓解教育资源供求失衡出现基本矛盾。有着政府政策、教育机构的推动,有着消费者本身的教育需求,催生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向前发展。从合作对象来看,主要选择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这些国家都制定了教育输出的发展战略,教育输出的不断发展成为这些国家进行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以及促进其经济扩张的主要推动因素。他们普遍高等教育水平较高,有着优质的教育资源,能更好地吸引学生,也有利于提升合作办学的知名度,除了众多的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外,主要是设立海外分校,或构建认证体系来维护教育质量和品牌,或是实行“3+1”“2+2”“3+2”等模式。这些多样性、多层次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模式,可满足不同层次高等教育的要求。

2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目的是为了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有着国内传统教育不可比拟的先进性,进入规范发展阶段以后,合作办学进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但在运作过程中,因各方面原因还是暴露了一系列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办学条件、办学层次、质量不高等方面,影响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前景。

2.1办学条件不完善

许多高校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时,急功近利,没有考虑教育资源是否是良好,或与自身发展相匹配,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这种逐利行为导致办学层次良莠不齐,合作办学的对象与一流名校之间合作甚少,较多都是二流、三流学校,这些合作对象教育质量不高,他们只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进行合作,却不注重质量的提升。还有许多合作项目是非学历教育项目,中外合作办学仅仅是国外大学的预科班,盲目地引进,势必会影响合作办学的效果。更有甚者,一些国外的野鸡大学并不具备中外合作办学所要求的资质,也到中国来开拓业务,通过虚假宣传教学条件、学习科目、学历认证等,来误导、吸纳学生骗取学费,造成学校形象、学生权益受损。

2.2专业学科建设较为落后

许多高校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不顾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例如,以选择文科领域为主,像艺术、经济金融等专业处于一个过剩的状况,或在不具备软硬件条件情况下,开设一些新的专业和学科,如动画专业。学生在选择这一学科后,因配套条件的落后与限制,跟不上国际最新动态的步伐,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学科建设的质量不高。

2.3老师及学生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关键,其素质直接影响办学质量,中外合作办学对于中方教师要求较高,教师需双语教学以及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但从目前来看,尤其是艺术类专业,双语人才极度短缺,许多学校因外语教学的硬性条件,聘请外语较好的教师来任教,而这些教师大部分都缺乏艺术学识、修养以及艺术创新能力。对于外方教师,他们大部分对中国文化知识了解有限,接受的是不同的教育制度,较难适应中方的教学模式,尤其汉语水平能力有限,师生之间沟通与交流存在一定的障碍,教师队伍鱼目混珠,教师人员的短缺和观念层面上的冲突导致合作办学的质量不高。

从学生素质来看,许多中外合作班因学费昂贵,录取学生都采用比国家分数线低的手段,导致录取到的学生学识水平和专业素质有限,加之家庭条件优越,使得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存有一定的差距,较难管理。

3中外合作办学的机遇与挑战

多元化、国际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我们在对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冷静思考,以期中外合作办学能健康稳步发展。作为高校,我们要提升办学能力,学习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学水平,坚持能力建设导向,合理、有效地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要坚持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实事求是,结合学校自身办学定位优势,优先发展适合本校重点学科专业方面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国际教育资源丰富,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中要有所甄别,有鉴定判断能力。例如,要从学校背景、管理模式、师资力量、教学教材等各方面了解合作对象的真实情况,再经过国内教育机制的吸收与整合,开发出具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符合学校实际、实用创新应用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我们还要加大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政策扶持,以更积极的态度、更扎实的措施,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实现合作双赢。

从学校自身来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必然举措,要培养一支专业素质强、职业素质高、能胜任合作办学岗位要求的教师,这是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提升的关键。要注重教师的培训,使双方教师的文化差异、不同教育观念加以融合。办学质量的提高才能吸引到更多学生,从而进一步壮大合作办学实力,同时要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除了引进来,还要走出去,我国亦是高等教育大国,优质资源通过中外合作办学输出国外,可扩大我国的文化影响力。

4小结

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教育国际化迎来发展的机遇,高等教育实行中外合作办学是一种趋势,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如果不切实际,盲目跟风引入,不考虑经济水平、政治体制、教育制度、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差别,只会给中国教育发展带来反作用力。因此,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用有益的办学经验来指导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跨越式发展。

上一篇:谈动漫造型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色彩在陶瓷雕塑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