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健康消费

时间:2022-09-28 12:30:58

引领学生健康消费

在儿童节班级联欢会上,学生纷纷拿相机拍照,而有一位同学则用手机拍下了那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在他旁边的同学羡慕地告诉我:“老师,您知道吗?他的手机是iphone4s,拍的照片比数码相机的还清晰呢。”第二天全校联欢,又有一位同学拿来iPad3来拍照,引来不少学生唏嘘不已。几天后,一位家长忧心忡忡地给我打来电话说:“徐老师,这几天孩子回家谈了不少关于谁有苹果手机,谁有苹果电脑,谁的手表是1000多元买来的事,言辞之间抱怨自己什么都没有……”放下电话,我不由地陷入沉思。

最近班上同学们的表现确实有一些变化,讲台上不知谁丢的圆珠笔、钢笔、中性笔,常常几天就攒了一小盒;笔记本用了一半就随手扔掉;明明铅笔盒还能用,却逼着家长买新的;笔芯一买就是几十根,仅用了一半就换新的……同学间比的不是学习,而是谁家有钱,谁的衣服、鞋子是名牌,谁的玩具最新,谁吃的零食最多,等等,同学之间应有的互帮互助也变成了“有偿服务”。如有同学放学骑自行车顺路带同学回家,会根据路程远近收钱;有同学给同桌记作业纸条要收钱;有同学组建了“苦力公司”,对各种“帮助”明码标价。如帮同学买一瓶3元的饮料,跑腿费要1元;帮同学做一天值日收2元代劳费;春游帮同学背包,收2元苦力钱……甚至有同学在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都与父母算工钱。一些同学相互攀比,穿名牌,用名牌;今天麦当劳,明天肯德基,父母稍有不从,就以不起床、不吃饭、不上学相要挟。有些父母一味地迁就孩子,孩子便更加任性,欲望无度。

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使他们懂得适度消费呢?我作了一些尝试和努力。

一、启动“金点子”程序

帮助学生学会合理消费,不仅是培养一种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针对孩子们乱花零用钱的现象,我决定从源头上下手,彻底解决问题。于是我启动班级“金点子”程序,布置了一项社会调查任务―“算算我们的零花钱”。星期一班会是我们班的“金点子”时间,我先让大家算算自己每月花零用钱的数额,发现最少的也得十几元,有的甚至一百多元,这么大的数目让他们自己都吃惊不已:“每天只花一点,没想到加起来这么多!”我趁势告诉大家,这次班级“金点子”的主题就是“不乱花零用钱”。

大家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办法,有的说“提醒爸妈少给自己零花钱”;有的说“可以写一张不乱花零用钱的字条,贴在课桌上,时刻提醒自己”;还有的说“可以建一个记账本,记录零花钱的用途,定期让家长检查”;等等。更有同学们提议在班上建立一个“小银行”,大家把自己的零花钱存进去,需要的时候向“行长”写申请,写清楚用途,如买书、给爸妈爷爷奶奶买生日礼物、买学习用具、捐给灾区儿童……经过批准以后,方可取用。于是,大家民主选举产生了“小银行”行长、副行长,一个负责数钱,一个负责记账,还选了五个董事监督“小银行”的运行。“小银行”建立后,大家常常围在行长身边争着往银行里存零花钱,乱花零用钱的现象大大减少,慢慢地就养成了节俭储蓄的好习惯。

二、评选“合理消费之星”

一位银行家曾说过:“教导你的孩子善于掌握金钱,是培育他们应付生活道路上将会遇到的各种预计不到的变故的良方。”针对孩子对新事物往往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特点,我打算以此为突破口,倡导合理消费。

这天一上课,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消费EQ”几个大字,我告诉同学们:“这是合理利用零花钱、避免透支的智慧。具体说就是每月做好预算计划,少买无用的东西或停止买东西。在购买一样东西之前先问问自己为何要买这样的东西,买了有什么用,有没有不必花钱的方法,或是用‘带新东西回来,就把旧的东西折旧卖出去’的方式减少消费,也可以和精打细算者逛街,来提高自己的‘消费EQ’。”听完后,同学们纷纷称这办法好,一致同意班级每月评选5名“合理消费之星”。

有同学不好意思地说:“家里有许多我买的没有多大用处的东西,光毛茸茸的小玩具就有30个,足足装了两箱,真的浪费了很多钱。”有同学惭愧地说:“以前我总是盲目购买东西,不仅浪费钱,还影响了我的学习状态。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想着法子去买东西,还要比别人买得更高档。以后我再也不跟别人攀比了。”为进一步调动大家的热情,我让同学们制订自己的消费计划。通过制订计划,同学们发现,需再买的东西并不是很多。下面是一位同学关于压岁钱的消费计划。

我的压岁钱消费计划

我以前的压岁钱大部分是妈妈拿去了,另外的就买了玩具、零食,从没有做过规划。今年我拿到了1500元压岁钱,为这笔钱我作了一份使用计划:把其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请父母替我存到银行,以后每年的压岁钱都拿出一部分存到这张存折里,等高中毕业和父母一同去旅游,也可在读大学的时候专款专用;另一部分分成两半,一半存入“妈妈银行”,妈妈每月会像银行那样付给我利息。另一半我留着用,快开学了,可以买一些自己需要的学习用具,当然不重复消费,能用旧的尽量用旧的。母亲节和其他一些节日,我还会给父母买些小礼物,如果有募捐活动,还可以用这些钱帮助困难的人。

为使大家买到物美价廉的学习用品,我责成两位同学收集购物信息,大家了解到的信息也要及时报告给他们,如价格的高低,质量的优劣,零售价和批发价的差别等,还要注意时间差(开学初、学期中间、学期末),自己进行对比、评价,再着手去买,使孩子们逐渐养成购物“货比三家”的好习惯。

我受电视节目的启示,组织了班级小型购物比赛。每场比赛有5名同学参加,要他们到指定的超市,在规定时间内购完20元钱的班级活动的奖品,然后进行评比,看谁搭配最合理,最实用,最有价值。此项活动训练了学生的消费技能,不仅受到学生的喜爱,还得到了家长的好评。

受《品德与社会》(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做聪明的消费者”的启发,我决定在班级创办一个模拟“跳蚤市场”。跳蚤市场以大组为单位,设10个拍卖摊位,上架的商品有书籍、工艺品、玩具、其他学习用品等,物品摆放整齐而且有特色。“小老板”们激情四溢,有大声向过往同学叫卖的;有干脆拿着物品在人流中兜售的;有“礼仪小姐”彬彬有礼地向大家介绍的;有专注于讨价还价的。现场“买一送一”“清仓大甩卖”“跳楼价”等叫卖声不绝于耳。原来孩子们家里有不少看过的图书、玩腻的玩具,都扔在了角落里成了“废品”,现在通过交换,这些“废品”又重新产生了价值。同学们历经近2个小时跳蚤市场的经营活动,自然强化了正确的消费观念,还训练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给家长提出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与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只有学校、家长相互配合,才能彰显教育合力。于是我特意召开了一次家长会,历数了当下学生中存在的不良消费现象,并给家长提出了以下建议。

1.拒绝孩子过度频繁的消费请求。家长不能一味地迁就孩子,任由孩子虚荣心的膨胀。

2.实施亲子量“财”消费计划。中高年级家长,可将自己每月的收入告诉孩子,让孩子记录家庭各项花销,到月底进行结算。通过管理家庭开支,使孩子明白,如果不合理安排,就没法好好生活。在孩子提出购物要求时,要引导他们为父母、家庭着想。

3.开展小管家理财活动。寒暑假期间,家长要让孩子承担买菜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会当家的烦恼,学会在生活中精打细算。

在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下,孩子们增进了理财意识,树立了正确的消费观念,学会了健康消费。

【徐静,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实验小学,小学高级教师】

上一篇:到“开心农场”探寻教育本真 下一篇: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之行动导向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