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高原反应影响因素与药物防治的研究

时间:2022-09-28 11:55:39

急性高原反应影响因素与药物防治的研究

【摘要】 目的:分析产生急性高原反应的影响因素,研究急性高原反应的预防措施及药物治疗方法。方法:选取于2012年02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因高原环境不适而接受治疗的游客或商人230例为研究对象,对上述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影响急性高原反应的因素。结果:本组选取对象中82例发生急性高原反应,发病率为35.65%,对上述选取对象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单因素分析发现,高原海拔高度、乘坐交通工具、高原旅途史以及上呼吸道感染均与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率呈现出相关性(P

【关键词】 急性高原反应;影响因素;Logistic分析

【中图分类号】R594.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136-01

为了分析影响急性高原反应的外部因素,提升患者缺氧能力,选取了在我院因高原环境不适而接受治疗的游客或商人230例为研究对象,对上述选取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发现交通运输方式和上呼吸道感染是引发急性高原反应的主要因素,现将研究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2年02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因高原环境不适而接受治疗的游客或商人230例为研究对象,上述选取对象中男110例,女120例;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27.3±6.5)岁。就诊时主要临床表现症状如下:血压异常升高、食欲下降、眼花、腹胀,呼吸急促且困难,伴随一定程度的头晕和头痛,呕吐等,同时存在胸闷咳嗽、急性咽炎等症状;其中有过呼吸道疾病史患者82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人数依次为31例、42例、17例和45例。

1.2诊断标准及研究方法

1.2.1 诊断标准

本文采取《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中相关规定对选取对象病症进行确诊;

1.2.2 研究方法

制定专门的调查问卷,对上述选取对象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体重(BMI)、身高等资料进行调查,同时对患者的急性高原反应症状指标进行分析和记录;调查患者原居住地海拔高度、有无高原生活史或旅游史(海拔超过3000米,为高原)、旅游交通,家庭及既往病史、AMS史、是否吸烟、服药情况、是否感冒以及预防措施等;

1.3 分析方法

本组调查数据均采取SAS9.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检验,并确定影响AMS相关因素;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分析

本组调查问卷230分,收回230份,问卷调查有效率100%,对上述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整理,发现230例患者中,82例发生AMS,AMS发生率为35.65%;详细结果整理如下表1所示:

表1 149例有效问卷调查基本情况一览表

对表1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影响AMS因素发生的最主要的因素为是否存在上呼吸道感染,其次依次为飞机旅行、原居地海拔在100m以下以及是否高原旅游史。

2.2 AMS主要症状分析

230例中,82例出现AMS症状,占35.65%,其中临床主要表现症状为头痛,其次为睡眠障碍,再次为气短;所占比例依次为54.1%、48.9%和42.3%,其中出现呕吐症状占7.5%。

2.3 影响AMS因素分析

2.3.1 单因素分析

通过上述因素及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性别、体重、年龄、是否吸烟等因素均与急性高原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相关性,而旅客或商人来香格里拉时,其原居住地海拔高度、所借助交通工具、是否有高原旅游史以及上呼吸道感染均与急性高原反应发生率有着明显的相关性(P

表2 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

2.3.2 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游客或商人发生AMS的独立因素为交通工具和上呼吸道感染,具体分析如下表3。

表3 多因素分析结果

表3分析,可发现坐飞机去海边在3000m以上地带,其发生AMS几率是乘坐汽车的24倍,而患上呼吸道感染者是未患该病的77倍。

3 讨论

3.1 背景

香格里拉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境内最高海拔 6740米,平均海拔3380米,州府所在地海拔3280米,是名副其实的高原地区,其风景优美,文化气息浓郁,因而吸引大批游客和商旅往来。但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氧气浓度及大气压强都会发生阶段性剧烈的变化,这会使得进入该地区的人群急性高原反应发生的几率大幅上升。而出现急性高原反应患者大多属于游客或商旅,这在一定程度限制了香格里拉等高原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文研究发现原居住地海拔高度、所借助交通工具、是否有高原旅游史以及上呼吸道感染均与急性高原反应发生率有着明显的相关性(P

3.2 急性高原病的预防

3.2.1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对于存在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其发生AMS几率远远高于未患该病患者;因此避免在呼吸道感染期间进入高海拔地区,能有效避免AMS发生率,这也是防止AMS发生的有效手段。

3.2.2本文研究发现坐飞机旅游者其发生AMS几率远远高于乘坐汽车者,因此对于想要去高原旅游或行商的人来说,若行程允许,尽量按逐级上升的方式进入高海拔地区,比如到香格里拉可以先在昆明、丽江、大理等地适当停留。若是行程较紧,确需乘坐飞机进入香格里拉等高海拔地区,可适当服用抗缺氧药物(如红景天制剂等,当地民间用红景天预防高原反应有一定疗效)。

3.3 急性高原病的治疗

3.3.1及时吸氧

AMS反应很大程度上与呼吸不适,导致头部或全身缺氧引起,因此对于发生AMS患者可以及时给予吸氧进行治疗,进而对患者体内氧代谢进行调解,缓解头晕、头痛、胸闷等症状。

3.3.2 对症治疗

即针对急性高原反应血压异常升高、食欲下降、眼花、腹胀,呼吸急促且困难和头晕、头痛、呕吐等不同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同时服用抗缺氧药物。当前,醋氮酰胺、新复方党参和红景天等药物对预防和治疗急性高原反应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其提升机体缺氧耐力功能并不明显。

3.4关于靶向性创新药物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力的研究

上述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限制该类人群的活动范围,研究新型靶向性药物,提升该类人群的耐缺氧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SUA(甲苯黄烷唑胺)是我国目前合成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碳酸酐酶靶向性抑制剂,临床小白鼠实验研究发现,该药物具有提升动物低氧耐受力的效果,其抗缺氧能力极佳,但还未用于临床人体中,由于醋氮酰胺、新复方党参和红景天等药物对提升机体缺氧耐力功能并不明显,因而加快靶向性创新性药物提升机体耐缺氧能力的研究,使之尽快适用于临床实践就显得极为重要。

综上所述,急速进入高原地区会提升急性高原反应发生率,而坐飞机及上呼吸道感染是影响急进高原地区旅客或商人出现急性高原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避免在呼吸道感染期间进入高海拔地区,适当服用提升机体缺氧耐力的药物,发生高原反应后及时对症治疗,对于避免或缓解急性高原反应,降低急性高原反应对身体的损害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总后勤部.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S],1991

[2] 柯涛,王吉野,龙泳,等.纳木错湖旅游人群急性高原病和上呼吸道感染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2): 116

[3] 汪海.职业性高原病药物治疗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王丽英(1976-9),女,云南维西,汉族,主管药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西药调配方面的工作。

上一篇: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析 下一篇:小儿肺炎并发呼衰的护理干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