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的四大成功宝典

时间:2022-09-28 10:42:02

求职的四大成功宝典

面试,是求职者要闯的最后一关。人们往往关注如何在面试时“包装”自己,营造良好的个人形象,而忽略了面试前的准备工作。大学生要在面试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做好面试前的准备工作。

职业规划“知己知彼”

求职前首先要做好职业规划。所谓“职业规划”,就是根据自己的现有条件和专长,在对自身了解的基础上确定求职目标、求职方向以及一定时期内的工作方向。

职业规划最重要的前提是要“知己”。既要明确目标,又要自我定位。明确目标,就是要清楚“你想干什么”,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以避免就业的盲目性,降低就业失败的可能性,为走向职业成功描绘最有效的路径。“知己”要尽可能全面了解自己,其核心是要找准优势,了解自己喜欢做什么,兴趣是什么,自己的个性适合做什么,自己目前的能力可以做什么。求职者要自信地应对面试,关键是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确定与自己的个性、兴趣相符合的工作环境。

职业规划还要“知彼”。面试前,求职者要设法充分了解用人单位。比如用人单位的性质、业务范围、公司的背景、行业地位、经营理念、公司规模、发展前景、公司产品、主要客户等。还要对应聘岗位职责及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对该企业有更全面的认识,才为在面试中进行有效沟通准备了素材,才可以使面试的话题更深入。掌握的信息越多,面试问答时就越自信。尤其是碰到一些专业问题,可以回答得自然流利。如果你对招聘单位一无所知,面试时就会茫然不知所措,必遭失败。了解用人单位的途径很多。比如可以查找该企业的招聘广告、有关媒体对其的报道、上网查询公司相关信息等。

求职材料巧制作

必要的材料准备是求职的基本前提。用人单位往往是通过书面材料判断和评价求职者的现状和工作潜力,书面材料往往决定你能否争取到面试的机会。所以,求职前制作一份合格的书面材料非常重要。求职的书面材料主要指求职信和个人简历。

首先是撰写求职信。求职信是以书面形式与用人单位进行的第一次接触,是“双向选择”的桥梁,只有过了这一关,才能拿到应聘的“门票”。写求职信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技巧。

1.为对方着想,有的放矢。只有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并针对用人单位的性质、特点和需要,着重介绍自己与之吻合的特长和潜能,才能牢牢吸引对方,并为日后的面试创造条件。

2.具体实在,言简意赅。求职信要尽量少用抽象的修饰性词语,要举具体实例和成果。胜任某项工作的条件,是求职信的核心部分。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求职者,尚无工作经历、成绩,不妨多介绍一些在校期间参加过的某些有关活动,如曾担任过何种社会职务、参加过哪些社会调查和公关社交活动等。在介绍上述情况时,要言简意赅,重点突出你的背景材料中和企业最有关系的内容,其内容紧紧围绕“我符合要求、我可以胜任”来展开,让对方感到你是做该项工作的最佳人选。

其次是制作个人简历。个人简历主要是针对应聘的工作,将相关经验、业绩、能力、性格等简要地列举出来,告诉应聘单位你是一个怎样的人才,以达到举荐自己的目的。一份好的简历不见得一定能获得工作,但一份糟糕的简历肯定将你淘汰出局。因此,准备一份独具特色的个人简历对于求职者是必不可少的。

一份完整的简历,一般包括个人资料、求职目标、任职资格、学历、工作经历、专长与成就、学术论著、课外活动、外语技能、社团职务等。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如果具有与应聘岗位相近或相关的经历,那么无论时间长短,一定要写上。在你所具有的各种专长中,与你应聘岗位相关的专长尤为重要。编写简历也要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在简历中,应让你未来的雇主或招聘单位看到你可能为他解决些什么问题,做些什么工作。这就要求在编写简历时,应根据对方的需要,以简洁、概括的文字表述对方希望了解的内容。

把握面试的绝对致胜点

面试时,考官将会向求职者提一大堆或一连串问题,通过求职者的回答来观察、了解应聘者。在能力相同的情况下,那些成功的求职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问答的成功。因此,求职者在面试前,要研究考官可能提出的问题,做好应答方案,以便对答如流。不同行业、不同职位对应聘者素质要求的重点不同,考官在面试时所提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但通常会围绕以下三方面提问。

首先是询问求职者的背景情况。虽然每位求职者的“应聘人员登记表”和简历已经反映了这方面的情况,但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检查这些情况,考官还会在面试中提出相关问题,并对照登记表进行核对。求职者只有回答正确,才会给用人单位以诚实、可信的感觉。

其次是询问求职者的求职动机。这是面试中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面试时用人单位往往要向应聘者提出“你为什么来应聘这个工作”“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等问题,来了解应聘者来本单位应聘的目的和动机,进一步考察其工作的态度是否端正,是否有诚意,是否有培养前途,能否在本单位长期工作。

最后是考察求职者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是面试时招聘方考核的重点。面试时通过询问应聘者交友的标准、特长爱好及胜任工作的专业技能等,了解应聘者个人修养、专业素质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情况。招聘方希望应聘者具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1.良好的品德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品德修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工作的可靠保证。同等条件下,品行端正、衣着整洁、举止文明、诚实守信的毕业生往往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和器重。

2.宽广的专业素质。用人单位往往录用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

3.强烈的事业进取心。用人单位需要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和同事们同甘共苦,能够为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4.和谐的团队精神。所有人通力合作,互相配合协作,是事业兴旺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具有团队意识,善于合作。

5.良好的心理素质。用人单位希望选拔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承受失败打击的心理能力,要有在艰苦或不利的环境中调整自己状态的能力,并且能较快适应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6.较强的社交能力。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一个人的社会交往能力,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也越来越重视。

做好心理准备挑战成功求职

健康的心态是求职成功的重要保证。面对求职中的激烈竞争,很多求职者都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不安,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解决的最好办法是面试前做好心理准备,用积极的心态来消除负面心理影响,满怀信心地在面试中展示自己的风采。

首先求职者要克服自卑,树立信心。一般求职者的自卑感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担心在众多的竞争中,自己不能取胜;二是担心自己不符合招聘单位的要求;三是担心考官提问的问题刁钻,自己回答不了。有一句格言:“你之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只是因为自己跪着。”一个求职者,只有坚信自己有实力能胜任某项工作,才能表现出坚定的态度和从容不迫的风度,才能赢得用人单位的赏识和信任。

其次是求职者要克服怯场心理,确立主体意识。怯场是指求职者在面试中过分紧张和焦虑,导致感觉的敏锐性下降,知识、技能的回忆受阻,注意力集中不起来,影响自己原有能力发挥的心理现象。大学生在求职面试时,多数人都会有点恐惧心理,因此,除了要克服怯场心理,除了树立信心、调整心态、放松自己外,还要确立主体意识、不畏考官,心理上处在与他平等的地位。这样,与考官见面,自然就不会胆怯了。

最后是求职者要敢于竞争,不怕失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虽然机遇面前人人平等,但事实上机遇往往只偏爱那些具有竞争意识的人。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观念,不主动“推销”自己,不善于捕捉一切有利时机,那么机会势必和自己擦肩而过。还有就是要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正确看待择业过程中的失败。在求职的过程中,被拒绝几次是很正常的,千万不要因为没有被录取而难过。最聪明的做法是,主动摆脱受挫后的颓丧情绪,吸取教训、重拾信心,积极寻求新的择业机遇,努力争取下一次就业竞争的成功。

为确保面试成功,另外还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面试前模拟面试场景,进行“实战演习”。必要时,可请亲朋好友参加,并担任“临时评委”。“面试官”可根据应聘岗位的性质和要求自拟模拟题,不仅要提面试中常见的问题,而且要在“全面了解求职者情况”之后,提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以训练求职者的应变能力,真正体验面试氛围。通过模拟训练,求职者可以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即时纠正,并且增强信心,在求职中取胜。

上一篇:笔迹测评助你选择合适的人才 下一篇:匿名招聘:全新方式带来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