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要夯实双基

时间:2022-09-28 08:30:13

一年级数学教学要夯实双基

【关键词】一年级 数学教学 基础知识 基础技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A-

0105-01

许多人普遍认为一年级的数学简单,教起来轻松,但是笔者认为一年级数学的教学并不轻松。一年级数学是基础中的基础,根基是否扎实,直接影响着学生后续的发展。因此,一年级数学的教学中,夯实双基,发展思维,显得至关重要。以下笔者从几个案例来谈谈夯实双基的重要性。

【案例一】

一次一位家长来电,探讨作业本(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的一道题:第( )层和第( )层的木头合起来是6根。她儿子的答案为:第2层和第6层。笔者当时从上往下确定层数也没多想,在孩子的答案下画了红线,要求改正。这位家长也是一位小学数学老师,她很委婉地道出她的想法:堆木头只有下面堆实了,上面方稳得住。她个人觉得可以从下面往上数层数。笔者觉得她说得很在理,便请教了同行,翻阅了一些资料后答复了这位家长:如果题目明确“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第几层就很明确;没有交代数的顺序,用“最上层”“最下层”规范些。一般情况下,从上往下数木头的层数。

虽然自己并没有讲错,但心里感觉还是沉甸甸的。教育无小事,每堂课、每道题甚至每句话都需要琢磨,每个教育细节都需要关注。教师要引导孩子从小读题要细致,思考问题要周密,数学表达要严密。一年级,学生求知路上的第一步,教师要帮助学生走得稳健。

【案例二】

教学苏教版上册《求未知加数》时,笔者创设情境后出示书本第62页的情境图。在讨论8+( )=10时,许多学生脱口而出:8+2=10。再问2怎么来的,各抒己见,侃侃而谈,归纳为5种:

③减 10-8=2

④加 8+(2)=10

⑤看见图上有两个空格,还能再放两个。

瞧,一年级的学生,真的很了不起,脑袋瓜儿真灵!

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渗透了方程思想,与以往的问题不同,学生思考需要逆向思维,有些困难。但课堂的生成带给了笔者惊喜:学生已经学会调用自己的知识储备,结合刚刚学的分与合、加减法的计算,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思维视角。华东师范大学张奠宙教授认为:双基数学教学是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创新发展。一年级的教学,不能按部就班,而是灵活创新。

【案例三】

苏教版一年级《认位置》单元有道操作题“摆一摆”:把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书的右面,把学具盒摆在书的左面,把尺摆在文具盒的上面。

学生在实际操作时,笔者见到了两种摆放的方法:一是直尺压在文具盒上;二是直尺直接摆在桌上,位于文具盒的前方。当时有些不置可否。笔者课后与同事交流,发现两种方法都对。第一种做法是在立体的空间里操作,第二种方法是在“桌面”这个平面上操作。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王尚志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要学会听懂孩子们的“数学普通话”!笔者认为:孩子的想法中往往蕴含着朴素的数学思维,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讲道理,能培养孩子思维的深刻性。当课堂上面对孩子林林总总的答案时,教师须慎之又慎,尊重孩子的想法,保护孩子求异思维的萌芽。

【案例四】

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遇到老师或者文本设置的“陷阱”,以此考查孩子读题是否细心、思考是否全面。如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1页《加法与减法的应用》中的“试一试”时,指导学生理解图意:一共有10个苹果,篮子外面有3个,篮子里面有几个?学生应用减法的含义得出:从总数10个里面去掉篮子外面的3个,就是篮子里面的苹果数。当学生列出10-3=7时,笔者指着黑板上的贴图(篮子上方显示出5个),追问:得数是7,可篮子里明明装了5个呀,是不是弄错了?马上有学生应对:有的苹果放在篮底,我们看到的是露在篮子上面的一部分。多聪明的孩子呀!此前学生学习的图与式中的数均是对应的。从这节课开始,答案在图上不一定完全呈现。所以,要提醒学生注意图画中的“陷阱”。虽然《教师教学用书》没有提及“陷阱”之说,但是教师要做有心人,研读文本,读通读透,站在孩子角度,读出“画外之音”“题外之音”。

郑毓信教授在《走进数学思维》讲座中提出:基础知识:不应求全,而应求联;基本技能:不应求全,而应求变;数学思维:不应求全,而应求用。我们应该使数学教学深入浅出,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数学思维的脉络,从而掌握一定的思维方式,提高基本技能。

一年级,学生求知路上的第一步。每一个日子的累积,每一份养料的汲取,只为今天的数学根系扎得牢扎得稳,明天能枝繁叶茂,长成一片风景。

(责编 黄珍平)

上一篇:例谈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质疑 下一篇:以技能大赛为平台构建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