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诵读对古诗文教学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2-09-28 08:23:35

试论诵读对古诗文教学的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00-02

古诗文泛指中国古代的诗歌散文,千百年来成为滋养中华民族成长的宝贵精神营养,很好的担负起了叙事言情、传承文化的重任。历经几千年的洗礼却依然绽放着熠熠光彩。和现代文教学相比,当前古诗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教学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重心放在疏通文意上。虽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整个初中阶段有几十篇古诗文,如果用同一种方法,套用同一种模式,难免乏味,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如何让古诗文教学走出"低谷"?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古诗文时,必须改变教法,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古诗文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文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好酒不品不知其味,好文不读不知其美。要学习古诗文,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学问家朱熹也曾说"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这些都充分的说明诵读是古诗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借此理解文意的好方式。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古诗文教学可尝试分三步走:

1.初读课文,即读准字音,读清停顿,读出语气

这一环节旨在学生能初步感知课文,解决字词障碍,把握朗读节奏。在上《石壕吏》这首叙事诗时,为了能让学生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给学生一个正确的示范,老师可播放音频或亲身朗读,让学生在认真听读的同时,先解决字词障碍,再小声的跟读,获得初步的文本体验。再此基础上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一遍,看是否能把握停顿,老师借机引导。作为五言的叙事诗,停顿节奏一般为"二二一"或"二一二",例如"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学生以此为基础尝试划分停顿节奏,有了老师的方法提示,又结合自身的阅读实践,这个环节的目标很快就达成了。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文的角色,有利于理解古诗文的含义。在读准字音,读清停顿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出语气,可选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保有其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不自觉得对语感进行训练。例如,在学习《孙权劝学》时,学生先听老师范读,生掌握了"卿、邪、孰"等字的读音后自读文本一遍,注意划分正确的停顿方式,再全班齐读课文,最后由学生分角色读出人物的语气。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必然会被古诗文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欲罢不能,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诗文的感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兴趣,而且为学生理解文意、品味语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再读课文,即读懂题目,读懂作者,读通文意

2.1 读题目。很多时候,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是对课文内容的高度凝练的概括。释题有助于我们快速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把握文章线索。

2.2 读作者。我们常说"文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文。也常说"知人论世",那么弄清楚了作者的写作背景与意图,才能对文章内容和主题进行深入的揣摹与分析。因此,了解作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介绍作者的文风。(2)介绍作者的生平。(3)介绍作者的创作背景。我们在读作者的环节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他们,让他们在有效预习的基础上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2.3 读懂文意。在古诗文的学习过程中,要读懂文本,必须以扫清翻译障碍为前提。这一环节的教法是灵活多样的,但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还是让学生们一字一句的把诗文读一读,再结合注释或工具书读懂文意,把不懂的字、词、句作上标记,反复读几遍,如果还是存在着问题,再在小组内提出解决,解决不了的在班上提出,师生一起探讨。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同学分析解决,解决不了老师再适时点拨。这一环节的训练,学生提出的问题的"面"广,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能使学生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投身到课堂中来,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说的就是这种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后对学生的助益。

3.又读课文,即品味语言,含英咀华,熟读成诵

古诗文的美,常常表现在它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意境的把握不能作太高的要求,只需要其能领悟文章的美,欣赏画面的美,品味文字的美即可。同样,要实现这个目标,应该坚持学生以读为主,在课堂上穿插多种方式的朗读,自读,齐读,轮读,抽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在不断的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值得提出的是,由于入选初中课本的每一篇古诗文都堪称经典,而教学的范围又大,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该大胆取舍,以读为基,促进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文化修养的提高。当然,对一些典范的文章应要求学生背诵。因为要想深入理解课文内涵,必须熟知课文,也就是背诵。可以说,背诵是朗读的最高要求。背诵不仅能积累文言词语,还能将各段理解兼收并蓄,背出意蕴,背出情感,也背出自己的理解,获得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满足,汲取传统文化的养份。

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思考,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我们才能时时在教学中注入活水,让语文课堂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上一篇: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应用 下一篇:高中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