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开放的高中化学学习环境

时间:2022-09-28 08:10:52

创设开放的高中化学学习环境

提要:施金纳的行为主义教育观认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开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选择权,让选择权回归,只有这样学生学习才有积极性、主动性。而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能让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充分的激发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实行开放性教学是新课程标准实施的需要。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实效性。

关键词:开放性 实效性 探究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地深入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和社区的各种活动,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发现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实效性。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打破课时、教材的束缚,把学习的触角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大环境、大渠道中学习、发展。

一、开放学习工具和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

开放性学习环境的工具和资料不局限于传统教具、学具、教科书和辅导资料,它应更具广泛性,像网络、媒体、真实的学习素材、各种说明书等。新课程的化学教学理念注重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生产的联系,许多生活中的化学物质和生产上的设备、过程、原理被引入了课堂。

例如,盐酸、硫酸的用途、氢氧化钠的用途、海水晒盐的过程等等,学生很难有机会亲眼目睹这些生产过程,利用多媒体课件将相关的图片、视频短片展示给学生,既拉近了化学课堂与生产、生活的距离,也能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化学物质和化学知识对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但是,多媒体教学方式应该使用得当和适时,切忌泛用多媒体教学和弄巧成拙。

二、开放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立足教材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材对教与学的制约是不容置疑的,因为教材是一种特殊的读物,是“基于一定的教育方针和学生的发展阶段,经过选择,编排好的,适于教学的用书。”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材,在内容上力求开放、富有活力,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经验、兴趣和需要,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个重要读物。因此用好教材是首要的。

2.拓展教材进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鼓励学生在教师科学指导、宏观把握的基础上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如《纯碱》的教学,向学生们介绍使我国化工技术第一次登上世界舞台的“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侯德榜先生,他为振兴民族工业,毅然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不顾国外的技术封锁,创立了“侯氏制碱法”,生产出了中国的纯碱。其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挑战困难的勇气是极好的人文教育素材。

3.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课本设置了多个家庭小实验,我每次遇到都会向学生布置,并且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还补充了与所学知识密切相关的家庭小实验,按教学进度布置给学生完成,并要求每位学生把所完成实验的日期、项目、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等详细记录下来,并且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和他们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三、开放课堂教学模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1.利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知识应用的实效性。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胃酸过多的处理、发酵粉的使用原理等。

2.精心设计探究性实验,提高学生对概念掌握的实效性。在学习《常见的酸》时,学生通过做实验得出了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结论。学完本课题后,学生知道了在稀盐酸中有H+、Cl-、H2O三种粒子,在稀硫酸中也有H+、SO42-、H2O三种粒子。

于是有些同学便对结论产生了疑惑,在进行本课题小结时,一位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稀盐酸和稀硫酸中,究竟是哪一种粒子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呢?”,我抓住这个机会因势利导,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来证明,到底是哪一种粒子使石蕊试液变红了。

同学们通过讨论交流,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把水、NaCl溶液、Na2SO4溶液、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倒入5支试管中,然后再分别加入紫色的石蕊试液。结果只有盛稀盐酸和稀硫酸的两支试管中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了,同学们很快就得出了是H+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不但把学生很快从迷惑中解脱出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提升了他们的科学素养。

3.鼓励学生设计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不像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那样有明显现象,课本上是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可以借助气球涨大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四、开放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终结环节,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活动情况、课堂教学的质量等,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进行评定,以利于下一步调整改进。

开放的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要有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因此,要倡导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而且要以学生互评、自评为主。

教师要善于捕捉最佳“评价点”,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客观的、真诚的、又是发展性的评价。教师要善于敏锐地发现学生的优点,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成长。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变化。

总之,实效性的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是根据学生和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节奏,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追求教学真实性,敢于放手,师生的思想情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

(河北辛集中学)

上一篇:初中语文课的导入分析 下一篇:略谈高考文学作品总复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