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新型技师的探索

时间:2022-09-28 07:31:03

“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新型技师的探索

【摘 要】学校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校内专业教学和企业实习衔接紧密,通过一学期的课题实训,学生们能更深刻了解本专业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形成初步规划,使其在研修阶段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学生融入企业速度更快,更顺利。

【关键词】产学研;课题实训;项目研修

一、引言

2011年始,我院中等职业院校国家示范校建设,在此之前,我们在技师层次学生中一直在尝试推行“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方法。但是在此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如课程体系不配套、相关制度不完善、缺乏政策支持、运行资金短缺、合作企业少等。因为这些问题的困扰,此教学模式运作一直处于摸索状态。国家示范校的建设为“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成熟并形成自己特点提供了巨大推动力,在预备技师班整编制的开始实施这种模式的教学。为了能使 “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形成一套理论性、制度性的文件,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目标着眼。首先要规范校企合作运作形式,与企业建立“合作共赢”的长效合作机制;其次与企业共同开发建设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评价体系,尝试推行学分制。

二、实践过程

2012年7月,12级预备技师班本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互补多赢”的原则,以模具为纽带,联合我市开发区某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制造、应用、培训三位一体的实验班。根据学生专业基础,我们同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了技师班“三步走”的学习形式,即下企业-回学校-下企业,课题难度由浅入深。在教学学制上,弹性学制支撑了半工半读和边学习、边工作学习模式,也为学生创造勤工俭学机会。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企业导师在现场指导

第一步,企业课题实训,在和索特模具合作初期,笔者先考察了该企业的设备和产品情况,其中包括5台加工中心、三个模具装配平台、四台线切割,其中包括一台慢走丝机床,有三台电火花、几台普通机床和三台注塑机,除此之外,培训室等基础设施也很完备,这些设备对于学生来说不算陌生,但是操作起来却不能得心应手,主要是因为缺乏经验。根据这几个工作岗位、笔者和企业负责人商定了“企业课题实训”合作模式,要求学生以工人的身份参与企业生产,服从企业规章制度,学习企业文化。要求企业以员工的标准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把学生编入生产序列,安排企业导师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并按合作协议给与学生工作报酬。实施初期,笔者和企业导师根据设备状况制订培训计划,为每位同学做了学习档案,用来记录学生出勤情况、学习日志、教学反馈、评价情况等。为了协助管理学生,学校派老师驻厂,并利用业余时间对学生进行理论辅导,并与企业共同对学生实习过程做出综合评价。例如,加工中心操作工岗位,工作中承载着大量的知识点与技能点,机床基本操作、找正方法等,通过在岗位上操作,企业导师指导学生掌握标准的操作方法。在此过程学生适应了倒班制度,了解了企业管理状况。为了让学生学习的更全面,我们制订了“交替轮换”模式,让学生主修一个岗位,兼修相关岗位,构建“一专多能”职业能力结构。除此之外每月一次的卡拉OK大赛、乒乓球比赛中,学生与企业员工一视同仁,学生有归属感,企业活动注入了积极活泼因素,企业文化深刻地影响了学生,学生管理问题也得到很好的解决。为了使企业生工作产不因为学生更换而受到影响,使合作模式具有长效性,我们对学生更换衔接做了细致的规划,使各年级来实习时不积压,不空缺。在这6个月的实训中,学生熟练的掌握了专业技能,基本具备相关岗位工作能力。

第二步,校内项目研修,技师班完成企业课题实训阶段后,转为校内学习,全面开展“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和燕山大学机械学院合作研修完成了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项目,主要负责了关键部件加工和调试,与秦皇岛速泰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颅骨损伤钛合金修复体数字化设计与制备项目、微型蒸汽机、液压千斤顶、线切割旋转轴、手摇叶片泵、定远号战舰模型等项目。通过丰富的校内研修课题的研修,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地同时,着重培养学生核心职业技能,强化质量、成本和效率意识,增强学生责任感以及合作精神,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机融

微型蒸汽机

第三步,技师第三、四学期,在企业进行“企业课题研修”,学生带课题下工厂一边实习,一边学习。研究课题紧紧围绕学生体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工作岗位特点,选择或申报研修课题,教师认可后开始项目研修。先后完成火灾报警电话模具设计与制造、墙壁开关模具设计与制造等课题。学生在研修阶段具有学校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员工意识、效率意识和职业素养。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受到企业文化、环境、管理、行业标准等方面的熏陶。在企业项目研修阶段,我们采用弹性学制,企业课题完成后就可参加答辩,限定四年完成。

三、实践成果

对于合作机制,学院相关的规章、企业积极的态度,给技师班与模具厂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企业合作开发的课程体系、评价体系为此培养模式提供软件支持。实习基地则提供着硬件支持。目前校内拥有较完善的用于实践教学的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中包括1个数控实训基地、2个生产性实训车间、3个实训室。共有设备431台套,实训面积6560平方米。按照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要求,我们建立了10个一体化工作站,通过一体化工作站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专项技能训练,促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为后续的生产性实训打下坚实基础索特模具也拥有大量的先进的实训设备,这些设备为课程的开展起到基础性作用2012年技师08-1班学生五人获得河北省技能大赛前三名,其中二人获得全国决赛资格,并取得全国第七名的成绩,在2013年河北省中职院校数控比赛两个第一名、一个第二名的成绩。除此之外,一大批毕业生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

四、笔者的思考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有成功也有失败,此教学模式实践之初遇到的各种问题给我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机会。下面就教学方法上说一下体会。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及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教学实施,实现工作与学习的任务交替,学校与工厂的环境交替,学生与员工、教师与师傅角色交替,实现学生理论学习、实践训练与企业认知、岗位体验和顶岗锻炼的全线融通,将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落到实处。两年下来,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显著提高。学生受益,家长满意。

一是转变培养目标。为了使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技师班教学更有针对性,体现“因材施教”理念,在教学中实施项目研修式教学。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社会认识自由选择研修方向。包括:机械设计、模具制造、数控维修、机械加工、企业管理等,分别针对于机械设计师、模具制造工、数控维修工、机械加工操作等岗位。

二是转变培养方式。通过在校、在厂交替学习和顶岗完成本专业项目研修课程,在毕业前根据选定的研修方向进行毕业设计,最后通过答辩和预备技师技能鉴定后毕业。

三是转变考核评价模式。在校内学习阶段各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形式。在校外企业课题实训阶段实施“双导师”制评价制度,在企业以企业考勤、工作态度、工作成效为主要考核指标,通过导师评语和量化的考勤和导师评分综合评价。实施学分制,搞弹性学制。敞开入口,把严出口,确保毕业生质量。

五、结束语

学校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校内专业教学和企业实习衔接紧密,学生融入企业速度快,师生专业能力得到了强化,学校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升华。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正在成长为企业骨干力量,为本地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作者简介:

李智慧,毕业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预备技师教育。

王春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高级讲师, 研究方向:预备技师教育。

上一篇:高职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及改进对策 下一篇:大学生讨价还价行为差异及其原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