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舞蹈创作中编导如何做到“匠心独运”

时间:2022-09-28 07:24:09

在舞蹈创作中编导如何做到“匠心独运”

【摘 要】舞蹈作品的产生,是舞蹈创作者感受生活中的事情,通过舞蹈动作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艺术的加工上而表现出来的结果,这样的作品实际上是以编导的感受为主体,艺术加工为模式,再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感受而进行舞蹈艺术构思,最后通过舞蹈艺术表现出来的艺术作品,最终实现舞蹈形象以最美的姿态、最好的舞蹈艺术思维创造出来。然而要想使舞蹈创作做到“匠心独运”则需要编导更加深入地理解事物与创新思维,最后创造出好的作品。本文从地方特色、舞姿、音乐三个方面来谈论在舞蹈创作中编导如何做到“匠心独运”。

【关键词】舞蹈创作 编导 匠心独运

【中图分类号】J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9-0194-01

舞蹈来源于生活,创作于生活之中,只有认识生活、贴近生活、反映生活的舞蹈作品才会是好的作品,因为没有生活作为前提,这样的舞蹈也不会有生活气息,更无法感染观众,使其身临其境,不是真正的艺术创作。没有生活经历更无法创作出有生命力的作品,编导对某类事物关注可以激发其创作灵感,使其创作出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形象。

一 编导应该在舞蹈创作中加入地方特色、民族元素

在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创新中,而我国的舞蹈发展也在不断地创新,编导在舞蹈创作中更需要独特并吸引观众的眼球,因而编导要想在舞蹈创作中做到“匠心独运”,加入地方特色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种民族特色的元素越来越成为创作者的首选,而如今的快餐文化也使得中国的舞蹈发展向民族风转变,原生态越来越被提到人们的面前,与此同时,民族元素的舞蹈作品也更满足了现代人对祖国的喜爱和对其他民族好奇的心理,既创新了舞蹈,更使民族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与融洽。因而,民族元素、地方特色越来越成为编导者使自己的作品得到创新的“杀手锏”,可见其对舞蹈创作的影响。因而编导者在舞蹈创作中运用民族元素地方特色,更显得舞蹈的个性化、风格化、特色化,同时民族的特色更容易被同民族的人们所接受,更容易得到认同与感染,因而给其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这样的舞蹈更显示出作品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特质,这正是地方特色即民间舞蹈所富有的,并最终实现舞蹈创作的“匠心独运”。

二 编导应该在舞蹈创作中注重舞蹈中动律的创新

舞蹈中动律在舞蹈创作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在视觉和听觉上,舞蹈中动律所起的作用也许与音乐不同,但是舞蹈中动律决定着舞蹈的可看性与内涵,舞蹈中动律并不是由简单的动作组成的,不同的舞姿在不同的环境、情景里所表达的意义内涵是不同的,甚至是所要表达的意义由于环境的不同而发生相反的变化,就如同同样的动律在不同的音乐下所表述的意义也不同。而这样的动律变换则需要编导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与体验。同时动律在整个舞蹈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动律可以像音乐一样的静止来表达其动作的延伸。时空的转换,也是一种为下一个动作做准备的前提条件,同时,舞蹈中动律也有音乐所无法取代的作用,它以其特有的延伸作用带来更广泛的意义,来弥补音乐带来的缺憾,这样的动律不仅给观众带来延伸的意义,更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上的盛宴,这也是舞蹈的独特吸引力之所在。因而,编导要想在舞蹈创作中做到“匠心独运”,必须在舞蹈创作中注重舞蹈中动律的创新。而这样的创新则需要编导的个人修养和艺术气息、生活阅历等通过艺术构思创作出来,再通过演员来演绎表达出来,这样的二元结合才可以让舞蹈舞出更好的内涵与意义,带给观众以美的享受或其他意蕴的感受。

三 编导应该在舞蹈创作中注重音乐的选择

中国的音乐与舞蹈的关系一直是密切联系的,所谓诗歌创作舞蹈配乐等都是联系在一起的,而诗歌的产生也是在舞蹈、音乐的前提下形成的,这所有的一切都证明着舞蹈创作中音乐的重要性。而舞蹈在最初的意义并不是单纯的娱乐,而是在重大节日或祭祀、祭天时来表达人民群众的一种对神权的敬畏,利用舞蹈来与神仙进行对话,而这中间音乐更是起着连接作用。同时,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音乐所表达出的舞蹈意义也不相同,同一个舞蹈,在欢快的音乐中可以表示出喜悦之情;在悲伤的音乐中,慢慢的演绎也会表达出更加悲伤的意蕴,因此,音乐在舞蹈中的作用不可小觑,编导要想在舞蹈创作中表现出“匠心独运”,就应该在舞蹈创作中注重音乐选择的作用,这样可以表达编导者不同的性格与个性,并表达其想表达的意义,最终实现其独创性。而舞蹈者在一定的时间根据音乐的发展来演绎舞蹈,最终将舞姿呈现在观众面前,音乐是必不可少的,编导应该在舞蹈创作中注重音乐的选择,最终实现编导在舞蹈创作的“匠心独运”。

总之,舞蹈是一个需要编导者的创作与演绎二者相结合的产物,在舞蹈创作中编导做到“匠心独运”,对于舞蹈事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因而编导创造出好的作品,就需要从地方特色、舞姿、音乐这三个方面来发展创新,最终实现其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尔充、隆荫培.试谈舞蹈艺术形式美[J].文艺研究,1980(05)

[2]黄玉华.《唱论》产生于元代的必然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6)

[3]吴建国.黄梅戏改革要想到青少年[J].黄梅戏艺术,1981(01)

[4]张颖.浅谈色彩在舞蹈服装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09)

[5]王静波.浅论《舞赋》[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01)

[6]周震.浅谈中国现当代舞剧发展借鉴中的文化自觉[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01)

[7]袁艺.谈编导个人意识在舞剧改编中的艺术创作差异[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04)

上一篇:如何在技校生中进行篮球运动训练 下一篇:浅谈现代企业人事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