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多渠道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时间:2022-09-28 06:41:02

浅议多渠道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数学实践,不宜刻意追求数学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数学又是基础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数学材料,在大量的数学实践中掌握运用数学的规律。”我认为,《课标》提出的“实践”是指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能力,应该包括适应实际需要的计算能力、作图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为了让学生乐于学数学,学好数学,提高数学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数学综合素养,我通过多渠道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一、以教材为蓝本,开展数学综合性学习

数学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科书是数学的课堂教学资源之一。因此,我们要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

1.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探究其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数学教材上的许多素材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寻求知识产生的起因,探索它与其他事物的联系,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形成概念、寻求规律、获得结论。事实证明,将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数学实践机会,拓宽了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信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当今信息社会,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他们了解的信息有时比老师了解的还要多。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上课时,我经常借助网络、报纸上刊登的相关新闻素材来引入新课教学,他们很有兴趣,想办法解决我提出的问题,汇报交流时还很积极主动。

3.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学习,是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形式。这样的学习活动,改变了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地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

二、走出教材,让学生拓展视野,多实践

教师要引领学生在课外去完成一些数学实践活动,让他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体验,使知识进入个人的内心世界,与其生活境遇和人生经验融合在一起,从而获得精神的丰富和成长,这是每位数学老师不管怎么追求都不为过的事,因为还有许多没有找到数学入口的学生更需要学会用数学素养看问题、看世界、看人生。数学素养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光靠教材的章节,学生要学会数学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要带着学生走出教材,开阔他们的视野,加强数学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实践能力。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数学课都要留出3~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节内容有关的材料,或做一些与内容有关的实验,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使其数学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比如,学习《测量旗杆的高度》这一课,我上课时用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先熟悉内容,制定好测量方案,然后分组到操场进行测量,我在一旁“倾听”小组长的讲解,“目睹”他们的测量过程,“感悟”他们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又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成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何乐而不为呢?

从课外来说,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既是必要的,也具有广阔的操作余地的。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数学环境。数学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要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造“数学化”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数学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利用课改理念,让学生学会评价

实施发展性教育评价以来,课堂评价由教师为主体到由学生自己、同学间、小组间和老师的多主体评价的转化。从上学期开始,我尝试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引导学生不仅要养成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的习惯,更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评价别人。我想,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是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尝试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这其实也是数学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果只让学生使用“好”“对”“错了”等简单的词汇进行评价,就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不利于引导评价的深入,也不利于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所以我要求学生学会使用“用数据展示”的评价方式。这样的评价方式让学生不仅有机会讲清楚他的看法,还通过陈述原因清晰地展现出思维过程。我训练学生学会评价,首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他评时要引导学生先看优点和长处,然后再提不足。在学生自评或互评时,我不在一边旁观,而是把关注的面铺开些,适时对评价者进行再评价,及时鼓励和表扬,激发他们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的兴趣和自信。经过训练,不少学生初步学会了评价自己和别人,彻底转变了过去课堂死板的局面,让课堂更加活跃、更加互动、更加开放、更加高效。

总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应贯穿整个数学课程之中,“综合与实践”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和有效载体。数学教学要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只有在多渠道的反复实践当中,不断训练,不断反思,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江南中学)

上一篇:让新课程生物教学在创新中提高 下一篇:中学生的体育教育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