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课程生物教学在创新中提高

时间:2022-08-14 12:24:27

让新课程生物教学在创新中提高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基本理念,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然而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课堂的主人,是离不开教师科学合理指导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素质就是关键。教师工作是一项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尤其在新课程教学的形势下,怎样更新教育理念探索出一条更加行之有效的育人之路尤为关键。

一、巧妙引导新课激发学习生物兴趣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新课的导入,因为新课的导入至关重要。恰当的导言可以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习的主动性增加。课堂中精心设计导言,恰似“引车入轨”,利用学生们的“知新”欲望引导思考,开始新知识的探索以及运用有趣的小资料给学生提出疑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自觉思维,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果没有兴趣,我们的一切课堂教学计划就会落空。高中生物教学要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达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它是培养学生推理、思维、决策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前提,问题的确立是学生学习的动因和目标。有效的课堂设计的实施既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手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学生只有在创新性学习的环境中,才能真正地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才能在体验中学习,进行他们自己的科学性探索。生物教学中教师的责任:一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二是可以给学生提供诸多事例,提供探究的材料;三是可以给学生提供指导,避免学生进入“死胡同”或钻“牛角尖”;四是可以向学生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去探索。

二、不断探索开拓创新教学模式

新课程教学是在不断实践中完善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教学新模式。生物课堂教学是以探究、分析解决问题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它把探究未知世界的方法传授给学生。生物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索的实践过程,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如何面对疑难,养成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习惯,并学会搜集和加工需要的新资料,从而获得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任何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问题性的情境中产生的,问题情境能够诱发学生学习的需要,极大地促进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现。问题情境的创设讲究“妙”,课题的引入关键在“巧”,因为“妙”能生趣,“巧”能激趣。不管是“巧”,还是“妙”,都要以实际生活、生产事实或经验为出发点。高中生物新课程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和探究生物学。因此,教师应联系生活,善于为学生准备好问题情境素材,设置适当的途径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继而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利用课堂教学提问启发学生

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有效方法,课堂提问是教师启发、引导、调控课堂教学的纽带。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什么样的问题才会促进教学相长,才是有效的呢?

1.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空间

切忌提出“是不是”“对不对”诸如此类无助于发展学生心智,而且浪费时间、降低师生交往的低效问题。例如,在讲解基因突变时,我提出如下核心问题:(1)什么是基因突变?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都能传给后代吗?(2)基因突变的原因是什么?(3)基因突变有什么特点?基因突变发生在什么时候?任何细胞都会发生基因突变吗?(4)基因突变的结果怎样?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有什么影响?通过以上核心问题,能清晰地体现出该课的脉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主干知识。

2.问题要有利于学生学习

提出的问题要有益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问题的指向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要给学生思考的时空,在提出问题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再让学生回答,回答后也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交流和评价。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评价。学生答完问题后,教师要给予及时评价,评价要体现公正性、激励性和示范性。

四、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最重要的工作是教育本身的创新,其中教育工作者是否具有创新精神最为关键。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型教育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与之相应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先导。教育观念涉及的范围甚多,这里仅就几个方面浅谈更新教育观念的问题。关于教育目的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坚持素质教育的目的观。我们应该树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施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高尚的教育目的观,来支配自己的一切教育行为。关于教学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具有创新的教育观念,并将之贯穿于教育的各个环节,统帅教学的全过程,关于学生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正确定位好坏学生的评价标准。而学生们的某些淘气或不合常规的行为往往孕育着可贵的探索力、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总之,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来提高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学中的积极因素,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更好地实现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水县第二高级中学)

上一篇:无线充电技术:PMA、Qi、A4WP 下一篇:浅议多渠道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