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低碳教育思考

时间:2022-09-28 06:28:35

大学生低碳教育思考

[摘 要]低碳教育是伴随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应运而生的教育理念,与之相同有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低碳蕴含的科技和散发的趣味深深地吸引着大学生,这种魅力使他们自觉地养成很好的低碳素质;结合高校低碳教育开展情况;认为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通过共同营造低碳校园环境、主题活动突出低碳元素、增强低碳教育的趣味性等教育形式定能实现高校低碳教育取得预期目标。

[关键词]低碳,低碳生活,低碳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1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9 — 0122 — 02

低碳是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它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利用转型和经济转型,这种理念不能排斥发展和产出最大化,也不排斥长期经济增长。〔1〕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涵盖了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多种经济形态,旨在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能源消费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全新变革,也是从化石燃料为特征的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又一次巨大进步。〔2〕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是与低碳经济相伴而生的,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具有无限潜力,被看作为是人类社会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低碳生活是低碳经济观念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一种现实行为,其表现能够有力地说明低碳经济在民众中落实情况。大学生作为时代、时尚的先锋易于接受、践行和传播这种生活方式,并对此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行为诠释。

低碳生活对于高校师生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大学生低碳生活现状研究是对大学生进行低碳教育的基础性研究。通过对大学生低碳生活的调查与研究,归纳出他们的低碳生活方式,从而对其加强低碳教育,展望低碳教育的前景。对大学生低碳生活现状进行研究有助于把握他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特点,使教师能够有的放矢地组织低碳教学。为此,我们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向全省五所高校发出问卷,了解黑龙江大学生低碳生活,并提出加强高校低碳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们通过电子邮件向黑龙江省内五所高校大三学生发放500份问卷,理工类专业300份,社科类专业200份,其中男生303人,女生197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回收472份,其中有效问卷461份。回收率为94.4%,有效率为97.6%。通过问卷进一步掌握了黑龙江省大学生群体对低碳、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一、大学生低碳生活

(一)低碳知识丰富渠道多样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低碳、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认识,更多地来源于现代媒体,如:电视、广播、网络、杂志等媒体的宣传。他们对低碳、低碳经济、低碳生活都有一定了解,并且能够准确回答一些低碳生活常识。认识到低碳的重要性,支持发展低碳经济,也有践行低碳生活的态度,已有在某方面生活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低碳习惯。他们会首选择公共交通作为出行工具;用水时适量,注意再利用;及时关闭电器、电源等,已养成清洁卫生的生活方式。大学生既然能够自觉关注与践行低碳生活;那么,高校教学就应该为他们提供相关的知识与讲解。院校环境、课余活动、课堂教学融进低碳元素、开展低碳教育,既能拓展了学生科技视野,也能增强学生生活热情与传播了低碳教育理念。

(二)知易行难追求舒适

调查发现大学生低碳生活情形与行为方式,与其生活条件的舒适程度、便捷程度等利己取向关系密切。虽然,生活在浓郁学习氛围当中的大学生,思想进步、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求知欲望强烈,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生活。能够乐于了解、传播低碳理念,有意接受低碳生活方式,想要自觉地践行着低碳生活;但是,日常生活上大学生更加倾向选择较为舒适、方便、卫生的行为方式。比较而言,他们夏季更喜欢使用空调纳凉、使用洗衣机洗衣服等。舒适便捷的生活方式是他们首先考虑、选择的。值得注意的是在消费或用度上大学生更倾向选择节能环保、经济适用的商品与消费方式,网购已经成为大学生购物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高校低碳教育现状

低碳教育是由中小学生教育家于新春在2009年提出的教育新理念。低碳教育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将“低碳生活”的内容引入学校教育教学内容之中去。第二层次是将“低耗、高效、优质”的低碳教育理念引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去。高校低碳教育更加侧重后者,即将低碳教育理念引入教育教学活动,使低碳教育理念为高校师生接受、践行与传播。

低碳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虽然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主流引导,但节能减排的教育与管理理念很早就得到了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其内容与低碳教育异曲同工。低碳教育主要通过学校建立管理制度强化低碳意识,优化校园环境陶冶低碳情趣,课堂教学传播低碳教育理念。

三、加强大学生低碳教育的途径

能否正确地引导消费者进行低碳消费,关键在于能否抓住消费者的核心心理需求,而消费者低碳利益关注(指消费者对青睐低碳产品、践行低碳消费、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所能为他们带来好处的关注程度) 既是消费者践行低碳消费的原始驱动力,也是其践行低碳消费的终极需求,它能够影响消费者的态度,故模型中引入低碳利益关注作为影响低碳消费的前因变量。〔3〕对大学生进行低碳教育同样也要从低碳利益出发,培养他们低碳责任。当行为者有了责任意识后,就会明确责任,表明态度,从而更加理性地进行低碳行为。高校开展大学生低碳教育与培养低碳责任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营造低碳校园环境

大学低碳教育在于激发大学生自身的低碳意识与责任,明确一种态度,培养这种素质应从校园建设做起。一、学校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学校低碳生活的相关文件与管理机构。对外经贸大学设有以副校长为组长的小节能领导小组,并建立了很好的节能减排监管体系。2007年9月,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第一批“节能减排学校行动主题教育活动”试点高校。二、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环境建设可以借鉴2008年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理念。新建设施尽量使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教学办公设施和学生生活场所要体现出低碳理念,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低碳生活带来的益处。如:校园照明、景观装饰可选用太阳能或节能照明产品。学生寝室装上节能灯,既经济又节能。

(二)主题活动突出低碳元素

校园文化内容多样,形式异彩纷呈,代表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与时尚的低碳 低碳经济、生活与文化也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元素。在世界水日、世界湿地日、国际气象节、世界地球日、植树节等节日高校开展了丰富的文化活动。河海大学在2010年3月22日当天展开了第18届“世界水日”和第23届“中国水周”活动。围绕着联合国确定的2010年“世界水日”主题“关注水质、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组织举行了主题为“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宣讲活动。河海大学作为一所以水利为特色的知名高校,在此期间,组织举办了一系列相关活动。2012年3月20日,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了“世界水日,我们学习水治理”的主题讲座,受邀专家结合自身工作经历生动地讲述了水资源保护与治理的经验和前景,学生深受启发,其中男同学表示要参加极富创意的名为“蓄须以明志”的环保公益行动。2011年东北农业大学9名在校大学生亲手绘制印刷出版了“绿地图”。与其他地图不同的是,这份地图详尽介绍了该校园内生态景观、节能设施等,以此来提倡绿色、低碳的校园生活。同学们发出了“低碳校园承诺,我行动”的号召: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不乱扔垃圾、减少纸张浪费、使用环保购物袋、乘坐公交车、外出自带水杯等低碳生活习惯。

(三)增强低碳教育的趣味性

低碳生活对于高校师生来说是一种态度、一种意识,高校低碳教育就是要加强学生这种态度和意识。一方面,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蕴含着许多乐趣;一方面,高新科学技术产品与技术的应用,使得低碳教育充满科学趣味。因此,低碳教育内容上可选取科学常识做科普教育,方法上可采取寓教于乐。

科普教育。低碳生活有别于以往传统的生活方式,更加强调减少生活作息所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这些细节处处透露着科学知识与技术。因此,低碳教育可以结合生活用具介绍它们的制造与使用、工作原理、作用与效果及其回收再利用等方面科学常识。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高、新科技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触手可得。将科普纳入到低碳将遇到中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为生活带来的便利,又可以普及推广科学常识与现象。

寓教于乐。低碳生活虽然是严肃、郑重的话题,但低碳知识与生活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低碳教育可以引入既时尚又低碳生活用具,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呈献给学生,使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低碳生活的魅力。如2007年,18岁的加拿大安大略省少年Ben和Jason发明了“探戈”电动摩托车。“探戈”电动摩托车没有手把,完全靠驾驶者身体的扭动来控制摩托车的前进方向。就像站在一只大轮子上跳探戈一样。既环保又可以锻炼四肢协调能力和四肢力量。有款太阳能窗户,玻璃本身就是用太阳能电池板做成,除了透光还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窗户下附带电插座,供接咖啡壶、吐司机或者给移动设备充电。这些高新科技产品贴近我们现实生活,如果配以图片展示讲解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低碳教育作为价值取向、行为导向、品德修养教育,是一项长期教育工作。大学生低碳素质与能力的提升有赖于校园环境熏陶、文化活动感染和课堂教学活动贯彻。在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与作用下,师生的低碳知识会得以到充实、 低碳意识得以提高、低碳理念得以践行、低碳行为更加科学。具有低碳素养的人才走向社会,将会传播、促进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教育的发展,形成校内外良好的低碳氛围,保护、建设美好的生活环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申秀英,刘沛林,徐美.低碳理念下的环境教育优化研究〔J〕.教育评论,2010,(01).

〔2〕肖林.低碳经济与新发展模式〔N〕.文汇报,2010-04-06(12).

〔3〕贺爱忠,李韬武,盖延涛.城市居民低碳利益关注和低碳责任意识对低碳消费的影响〔J〕.中国软科学, 2011,(08).

上一篇:关于深化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工商银行竞争力研究 下一篇:再见上海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