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打开美术教学的大门

时间:2022-09-28 05:50:11

让兴趣打开美术教学的大门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信息的社会。各种信息遍布各地。人都首先具有选择性,这种选择性是建立在不同的人需要、兴趣、认知结构和水平上,也与信息的载体和呈现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初中学生的选择则是建立在兴趣上。在需要的基础上获取信息,一旦信息被我们接受,它就为引起我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技能以及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化。而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我们要最低限度的满足他们的需要,有了动力,再营造可以使学生感到愉快的环境,那么美术优质教学就离的不远了。如果人有某种急切的需要,他就会主动地寻找和搜索相关信息。只有满足了某种需要,才会引起注意。只有引起注意才能开启大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兴趣转化为学习动机。“所谓学习动机,概括地说就是使个体引起学习行动的动力。”

一、激发兴趣——在欣赏中获得愉快和积极的体验

如果一个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中获得积极愉快的体验,他就会希望重复这种体验,期盼下一次的美术学习活动。反之就厌恶美术学习。

在欣赏课教学中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时我采用情景式教学,安排学生进行情景再现的游戏,耶稣说“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这句话为十二个门徒所表现出的生动形象配上了确切、独特的语言,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每位学生设计的语言都不一样。马太说:“我们上网,进行人肉搜索。”托马斯伸出一手指:“要了他的命!”菲利普则很无辜的说“我可是表现最好的。”达太对西门说:“我们现在就让他现形。”显然这些发言很搞笑,没有主题的严肃性。但显示了学生们很强的观察力和生活性。我们用自然的生活语言,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

二、引导兴趣——注意满足学生的需要与生活相联系

由于人们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或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因此人的兴趣也同样表现在这两个方面。人的生理需要或物质需要一般来说是暂时的,容易满足。例如,人对某一种食物、衣服感兴趣,吃饱了、穿上了也就满足了;而人的社会需要或精神需要却是持久的、稳定的、不断增长的,例如人际交往、对文学和艺术的兴趣、对社会生活的参与则是长期的、终生的,并且不断追求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也在需要的基础上发展的。中学生需要知识,他的知识越多,他的兴趣也就越广泛,越浓厚。所学的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认知需要,感情需要,生活需要)那他们的学习兴趣会比学习一般的内容、抽象的内容,与他们的生活相距遥远的内容要大得多,投入的热情要大得多。

在工艺创作课中,“中国结”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一根红绳,就这么三缠两绕,一种祝福就这样编结而成。熟悉它是因为它是我国传统的编织工艺,一直被视为吉祥之物;还因为这美好的物件,只会看不会做。此物件的创造,能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和活动———动手编织。环节内容安排知识传授在教学环节中用“源、承、艺、祈”讲解中国结,它所寄予的含义是浓浓的爱国心在每一个同学心中激荡,伴着学习的兴趣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趁热打铁学习编织方法理解编织要领。中国结的编织完成,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动手的乐趣。

三、推动兴趣——运用多种美术教学方式和手段

激活学生的各种感受。新课程的实施,一改以往一根粉笔、一本书的教学现象,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更多的感受形式和手段的变化,享受新异的刺激。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甚至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学方法多样化,从而使学生每节课都有新鲜感,特别是有一些教学设计有戏剧性的,有故事情节的,就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

在上美术欣赏课《格尔尼卡》时,一位教师一改传统的单一的讲授,而以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发他们进行思考,进行视觉感受。让学生产生欣赏的动机和兴趣,引起欣赏的欲望。在此基础上学生表达对作品的基本氛围的感受,了解作品并学习立体主义和象征的概念,依据描述、诠释、分析和评价的程序理解作品,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并运用一定的情境,播放“5.12”的片断,让学生找到“格尔尼卡”与“5.12”的相同点“灾难给人们带来的伤害。”以此为契机,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人民对四川灾民的祈福,为中国加油的一片火热爱心。本节课的设计实现了认识的提高、思想的升华。

四、拓展兴趣——设置问题,激疑激趣

适当地设置能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兴趣的问题。每位学生心中都存在好奇心理,情境设疑,就会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现代主义绘画中,马蒂斯的作品《舞蹈》,色彩强烈、线条粗犷、形象夸张,近于狂怪而又充满野性的风格,画家试图把色彩和形象从题材中解救出来,追求视觉上的快慰与精神上的舒适。表现一种十分纯粹、轻松,没有束缚的情绪宣泄,是一种娱乐性的绘画。它与我国哪一种艺术形式接近?你喜欢他的作品吗?为什么叫野兽派?这一串问题特别是“野兽”一词本身就含贬义,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就提上来了。了解过后,也就理解了绘画的多元性。

五、保持兴趣——反馈学习成果

及时反馈美术学习的成果,并以鼓励或奖励的方式为主。积极和鼓励性的评价,重视评价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在我国,长期以来评价方式就是选拔和甄别,最为典型的当属高考,甄别优秀,优胜劣汰。从这个角度看美术还不是“重灾区”因为美术在中小学中还不是升学的重要因素。在美术教学中但我们可以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评价的方法而言,形式多样,有口头或书面形式让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师生问答对话方式集体讨论方式。另外,还可以运用观察、记录、交谈、录像、摄影等方式收集学生学习表现的信息进行综合表现性评价;运用分数、等级、评语、座谈、展览等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进步,充分肯定与促进学生的发展。注意评价的方法方式。对同学的美术成果的评价,应该坦诚,不要虚以委蛇,表面敷衍,同时也因该避免伤及同学的自尊,尽量让对方能够心悦诚服的接收意见。避免评价草率以及方式简单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的评价也往往可以结合起来进行,教师在组织评价时,需要高度的智慧,将评价活动进行的非常有趣,甚至变成一次有益的教学活动。

从兴趣入手,以生活化的美术教学,让学生都抬起头来,让我们的美术课堂在心动中、行动中——愉悦起来。

上一篇:引导幼儿感知音乐活动中的美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