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阅读兴趣 培养自主精神

时间:2022-09-28 05:38:41

激发阅读兴趣 培养自主精神

摘 要 让阅读为学生认识世界打开一扇新的大门,为学生提供无穷无尽的乐趣。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认识世界的视野在开阔的同时也获得快乐。在现实世界得不到的快乐,学生可以在想象世界中获得。阅读为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也提供了挥洒自由与快乐的机会。

关键词 阅读 兴趣 自主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0030-01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下,关于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谈几点看法:

一、合理选材,为学生创造感受阅读乐趣的条件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阅读活动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学校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至关重要。课程标准特对此别强调“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具体要求中也特别突出这样的要求,如“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等这就告诉我们,阅读的过程就是感受快乐的过程。让阅读为学生认识世界打开一扇新的大门,为学生提供无穷无尽的乐趣。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认识世界的视野在开阔的同时也获得快乐。在现实世界得不到的快乐,学生可以在想象世界中获得。阅读为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也提供了挥洒自由与快乐的机会。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学生阅读乐趣比对阅读材料的认识的最后结论更重要。因此,在阅读中学生是否获得阅读乐趣应该成为评价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二、教学中建立平等、尊重、理解、合作型的人际关系

热爱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是搞好教育教学的首要条件和保证。良好的人际关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基础。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尊重、爱护和鼓励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学习,主动探索。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不同思维角度、生活经历、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决定了他们对同一部作品的认识观点也不同。阅读虽有规律,但是面对不同题材的文章,阅读主体的感受过程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可见,不同的阅读内容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新课标做出针对性的要求是必要的。我们在教学中,要以新课标为依据,以课改理念为指导,把握课改方向,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努力营造平等、尊重、理解、合作的和谐氛围,以学生为友,尊重学生的感受,理解和宽容学生知识的缺乏。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有利条件,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大胆提问,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内动力。这样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里和开心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每个人都受到鼓舞,智力活动处于高峰状态,才能取得学习的最佳效果。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建立学习目标

教师只有帮助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适当的、具体的学习目标,让他们知道自己在某段时间里该做什么、怎样做,应从哪些方面努力,怎样才能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首先,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阅读教学的目的并不是仅仅是理解教材的内容,重要的是要把那些优美的诗歌、经典的散文、感人的故事以及名人的著作作为我们学习知识、增长见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的学习材料。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观念,纠正学生惯于依赖教师、家长或其他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思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他们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可以把学生请上讲台,让他们充分享受和支配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从台下走到台上,会渐渐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意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在课前讨论学习目标和能力发展目标,使学生在课中有的放矢。引导学生主动查阅资料来理解课文,阻止他们在质疑、交流、讨论中完成学习目标。

上一篇:优化小学语文朗读训练之策略 下一篇:初中美术教学方法多样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