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地盘”让孩子们来作主

时间:2022-09-28 05:01:21

学习的“地盘”让孩子们来作主

接到新时代课堂教学课题时,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仿佛回到了刚毕业时的心境,回到了当年对教育事业的那份执着,找回了当年立下的远大的教育理想,也找回了当年的那份自信和力量。这是新时代课堂教学改革给我们带来的力量,课堂教学改革又赋予了我新的教育理想,为我们今后思想坚定、业务创新等全方位指明了方向。我们的教育现在的教学缺少的不正是这样的力量吗?我也一直问自己,在课堂上,我真的关注学生的心灵,体现教育的平等与民主了吗?在课后,我注重教学的反思并落实在以后的教学中了吗?教育随笔我坚持写了吗?在这样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将自己定下的目标忘却――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民主”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这将是我长期而永恒的追求!

课堂教学改革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将会全方们实现教育的改变,改变教育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营造学生作主,师生共勉,交流合作的快乐教育理论、理念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更清楚的明白了美术的努力方向。现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规定”教学向自主学习转换

传统教育是是规定动作教育、是灌输式教育,学生往往担当的是被动的角色。教师是教书匠,处主动地位,既便具有教育思想、教育风格、教育能力,对教育活动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有自己独特的追求,有独立进行教育科研的意识和能力,也是对学生进行强迫性灌输式教育,或多或少会引起一些学生的压抑感,甚或是反感。新课改给我们的启示是,让孩子作充公发挥自身能动性,使教育过程成为实现和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生活热情、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塑造他们的高尚人格,实现自己的精神追求,丰富自己的情感,放射智慧的光辉,实现自己的幸福理想,让孩子们的在快乐中学习,在自由中成长,这才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境界。

这里表象上的学习“民主”并不是放任,更需要我们教师具备比较高的教育研究能力。在“民主”学习的过程中,每个教师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怎样转化差生,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等。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准确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引发孩子们的共鸣,取得孩子们的信任。

二、老师与孩子们一起成长

教育是师生共同的舞台,学校是师生合作的阵。新课改给我们展示的是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教育就是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发展。创建和谐社会是眼下人们说得最多一个词,创建和谐社会,教育应发挥怎样的功能?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教育生活。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这样才是和谐社会的教育。在继承成功的教学基础上,给孩子松一松绑,让孩子们的梦想得到尽美实现,是我们新时代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让自主变成孩子们学习的习惯,让快乐成为孩子一生的心灵港湾是多么的重要。

学生学习知识、学习生活的主要阵地是课堂。课堂生活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生活的质量和学校教育的成败。我们要构建什么样的课堂?新课改给我们了新的启示:构建理想课堂、放松课堂、融洽课堂应该是我们花园小学新的追求。

我们要提倡新课改的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联系的、延展度,落实有效教学框架,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体会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深刻领悟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老师引导,孩子作主。让师生把学习视为一个同时展开的三重对话:人与知识的对话、人与他人的对话,人与自己的对话,让我们与孩子一起成。

三、 教师要做有“情“人

新课改中在教室、在课堂,倡导的是一种行动科研。让教育的主体动起来,让教育的思想动起来,所有成功案例体现的都是一个“情”字。专家们都是能够放下心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作家峻青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人的一生是漫长的,但在关键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在你年轻的时候。成长是我们生命中永恒的主题。成长是什么?成长需要动力,可以是来自外在的动力,更需要内在的动力,我认为,内在的动力之源是一个“情”字:对教育的热烈、对孩子们的深情、对同事们的亲情……

教学需要精湛的教学艺术,充满情感的教育境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亲其师而新其道也”,“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教学一旦触击学生的情领域,就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教育的全部技巧就是一个字――爱:爱学生,爱教育,爱老师,爱祖国……爱的能量是无限的。

教育离不开爱心。当一个教师,需要用爱心去感染自己的学生。我们要用真诚的心灵赢得学生的心灵。把自己想象成自己是孩子,舍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把学生想成自己的孩子,对他们加倍地爱护。只要我们用自己的心认真、执着、民主地去爱,我们的学生个个都很可爱。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对人的理解和尊重,把每一个学生作为有个性的人去对待,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这便是做教育的有情人。

我们要把握契机,激励孩子的自信。学会在恰当的时间表扬孩子或批评孩子或采取其他的方式让孩子拥有学习的自信,让他们在学习上获得更大的动力。同时,我们要组合资源,形成合力,与科任老师和家长共同教育孩子,让教育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的内心,达到全程育人的效果。我们要自觉反思自己的做法,通过学悟结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我们可以对每周的情况进行反思总结,积累经验。做教育的有情人,我们便不会觉得教育是件苦事,教育对于我们而言便成了最快乐快乐的事。爱自己的孩子,教导自己的孩子,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新课改教学让我们学到的还有很很多很多,这是自己体会最深的几点,我相信,只要我们永远以学生为中心,孩子的兴趣上来了,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最大的发挥。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学习的地盘让孩子来作主,我们的教育便会是另一番天地,我们的教学能量将会无限释放……

上一篇:留二分之一给孩子做 下一篇:“差生”的心理状态与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