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质量安全探讨

时间:2022-09-28 04:26:57

建筑施工质量安全探讨

摘要:建筑企业要把加强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好。建筑工程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当前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如何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是每个建筑业管理者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质量管理现状差,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因素多,需要从人、机、材料、工艺等多方面、多环节抓好施工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的措施,才能切实保障建筑项目优质高效施工。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TV523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现状

1、轻视质量问题,存在侥幸心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部分企业存在侥幸心理,缺乏对实际工程情况的过程监控,光凭主观经验进行质量监控,主要原因是意识上对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监管力不足,给部分投机取巧者提供了机会,给建筑工程的质量埋下隐患。

2、追赶工程进度,忽视工程质量

部分商者为使企业获取最大化的利益,施工过程中赶工程进度、赶工期问题严重,在这样为速致上的工程管理中,往往会忽视对施工过程中质量的管理。施工者为求加快工程进度也会在施工现场忽视对建筑产品的质量要求,为求快捷方便,不严格遵守操作的规范标准,继而发生错误操作或违规操作。另外,由于缺乏对现场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的监管,管理措施没有落实,现场建筑施工情况的质量控制不严密,部分施工人员借机粗制滥造,使得建筑产品质量不合格,给建筑工程的使用者的生活、生命财产造成威胁。

(3)未有效落实管理措施

由于管理人员对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视不够,管理人员未将具体的管理措施落实到每个施工环节上,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仅仅是做表面功夫,这种走马观花,不负责任的质量管理监督是无效且不具有实际意义,只有严格谨慎的落实每项管理措施,认真负责的监督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情况,才可以有效遏制建筑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缺乏细节深入的质量管理工作势必会给建筑成品带来一定的影响。

(4)缺少专业的质检人员

当前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不注重质量检查,缺少对质检人员的培训,导致质检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无法得到提高,加之,部分企业未设置专职质检部门,质检人员的流动性太强,质检工作无法得到顺利开展。随着施工现场的技术逐渐提高,技术素质得不到及时提升的质检人员无法对新技术进行监管,在施工中落实具体监管措施成了难题。同时,人员流动性也给上下级质检工作的衔接性造成困难,继而导致质量管理工作脱节,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管理工作开展不力,效果不强。

二、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因素

1、单位管理松懈

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建筑企业管理比较粗放松散,这种管理模式在最初的创业阶段,有其可行性与合理性。但企业要做大做强,持续健康的发展,则需要向现代化的公司企业经营模式转变,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做到权责分明、层次分明、主次分明、责利分明。

2、 资金不到位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有些建筑施工单位资金短缺,使建筑工程运作出现问题。比如,压价现象泛滥、承包方垫资建设、拖欠建筑工程款等问题仍然存在;工程多次转包,资金严重流失,建筑企业偷工减料现象比较严重。这些都会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

3、 建筑施工人员水平较低

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要求一般较低,行业准入门槛不高,加上大量的农民工的加入,建筑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另外,由于企业不具备与同行业的大企业相抗衡的竞争能力,使得企业施工项目不连续,影响企业效益,造成企业员工流动性过大。人才大量无序的流动使队伍素质的提高也受到冲击。同时企业也很难吸引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加入。不少企业不惜减少现场技术人员,如此严重影响了企业本身的发展,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也存在隐患。

4、建材价格上涨过快

随着房地产产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原材料呈现出供求紧张的现象。建设工程所用的钢材、水泥及建筑劳务用工价格持续上涨,造成施工成本大幅上升。一方面给施工单位带来严重困难,效益减少,利润下降。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受到影响。

三、抓好施工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的措施

1、提高质量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

现今,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大多文化素质不高,对施工质量的认识程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建筑工程的承建质量,为加强建筑的施工质量,工程各施工人员要认清自身的责任,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严于克己,对自己的工作要认真负责,避免自身出现错误导致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确保建筑工程可以优质优量的完成。作为基层管理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吸收更多的新知识,提高管理水平,切实把好工程质量的第一关。管理人员应适时开展相关施工质量知识的培训,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教育,让施工人员的工程施工方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也提升施工人员处理应急事故的能力,而且各施工企业可以相互间进行交流学习,各施工单位可以定期进行技术切磋交流,以达到共同提高技术水平的目的。

2、细化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

要确保建筑产品的质量,就要从根本处着手,强化对现场施工质量的管理监督,细化对每道操作工序的审查。如一道工序结束后先由作业组自检,再由施工项目经理组织有关技术员、质检员、施工人员进行互检和轮流检,让一个全体员工都参与到质量管理中,各个部门和单位相互配合、严格审查。全员提高建筑全过程质量,严格遵守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检验制度,加大现场施工的管理工作,明确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责任,增强现场施工人员对质量管理的认识。

3、把好材料控制关

材料供应是保证正常施工的先决条件,也是实现造价控制和进度控制的前提。因此,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环节。对材料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审,对所需材料进行统一招标,建立材料供应商的供应档案。建立健全材料的运输、储存管理制度,避免材料损失、变质,保证进入现场的材料安全可靠。把好材料验收关,不使用有害含量超标和淘汰的材料。施工所使用的材料作好防污染控制。确保材料、成品、构配件的质量。

4、强化对施工质量管理的控制

对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主要是施工组织和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控制的对象包括建筑工艺质量控制和产品质量控制。影响建筑产品质量主要有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等因素。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设计图纸和业主的施工要求,遵从施工设计方案进行操作,若出现与图纸不相适应情况时,要及时向管理人员汇报,与建设方和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对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合理的更改调整,严禁施工人员私下篡改图纸的行为。质量控制的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上设置质量管理点。采取事前控制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质量控制点设置原则是根据工程的重要程度,即质量特性对整个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来确定,因此应对施工工程对象进行全面分析比较,明确质量控制点,再分析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质量控制点涉及面较广。根据工程特点并视其重要性和复杂性、质量标准和要求等确定。质量控制点可能是结构复杂的工程项目,也可能是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某结构构件或分项、分部工程,也可能是影响质量关键的某环节的某工序等。总之无论是操作、材料、机械设备、施工顺序、技术参数、自然条件、工程环境等,均可作为质量控制点来设置,主要视其对质量特征影响的大小及危害程度而定。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也要抓紧工程制度的进展,对于落后的工程进度,要及时组织施工人员加班赶制,避免拖后整体的进展,力求产品优质优量完成。

参考文献;

【1】李雪冰.提高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七点建议【J】.四川建材,2008(3).

【2】刘津明等.建筑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栾世瑜.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浅析【J】.科技信息。2008(3).

【4】赵广林.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初探[J].山西建筑.2008(22).

上一篇:江风口分洪闸液压启闭系统同步运行及安装的质... 下一篇: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