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字 新 解

时间:2022-09-28 03:10:50

摘 要:文字不仅是一种文化工具,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两种不同文化的接触下,文字在被借用的时候或多或少地会由于地区、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的不同被赋予新的意义,以满足人们对于文字语义的需求。“潮”字在《广韵》中为“直遥切,平宵澄”,在《汉语大字典》中有八种解释。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语言文字的演变,“潮”字在使用时被赋予了新的释义,为原本沉寂的文字增添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潮 文字 文化

文字作为语言表达的外在书写形式,它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是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用的文化工具,对人类文明的促进起很大的作用”(《辞海》)。文字既是一种文化工具,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可以说,文字不仅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民族凝聚力的象征。萨丕尔(Edward Sapir)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并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作为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与文化也有着重要的联系,文字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可以相互协助,相互启发。

本文将对“潮”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义进行描述。在一些领域以及少数方言地区,人们对“潮”字所赋予的新的意义进行举例说明,以解释文字与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

一、“潮”字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

“潮”,《广韵》:直遥切,平宵澄。在《说文解字》中释为:“禹贡、荆州、江汉朝宗于海。郑以周礼春见曰朝,夏见曰宗。释之。古说则谓潮也。”在《汉语大词典》中,“潮”字共有八种释义。

(一)江河流向海,后作“朝”

这一释义在很多著作中可以看到。《集韵・宵韵》:“淖,《说文》:‘水潮宗于海。’作潮,通作朝。”《说文・水部》:“淖,水朝宗于海。”清桂馥义证:“言水赴海,一如诸侯之见天子也。”“潮”即指一种趋势,江河向海的一种状态,就如同诸侯涌入朝中参见天子般的趋势。《诗经》有“沔彼流水,朝宗于海。”《笺》中释义为:“水流而入海,小就大也。”从以上注释中可看出,“潮”指的是一种状态,小就大、分源而聚的一种集体的动向。

(二)海水因受太阳和月亮的引力而定期涨落的现象

“潮”指潮水的涨落现象。《广韵・宵韵》:“潮,潮水。”《字・水部》:“潮者,地之喘息也,随月消长,早曰潮,晚曰汐’。”汉代枚乘的《七发》:“江水逆流,海水上潮。”唐代李益的《江南曲》:“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其中的“潮”都指海水的涨落现象。在现代汉语中,我们也经常能够见到这一释义。如:

(1)此外,中国古代已经注意到生理状态随日月、潮汐、月令、季节变化的节律问题,留下了大量的关于古生物的解释。

(2)自汉、唐起,江、浙、福建沿海的人民为防御潮水的灾害而开始修建江海堤防。

(3)中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影响中国沿海的风暴潮、海浪、海地震海啸、海岸侵蚀、台风和海雾以及赤潮生物灾。

(三)代指一昼夜

清代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浙江七・舟山》:“东五潮至西庄石马山,与高丽国分界。西二潮至蛟门,与定海县分界。”这里的“潮”就是指“一天一夜”。

(四)比喻像潮水那样汹涌起伏,如:“风潮、工潮、怒潮”等

清代蒋智由《庐骚》:“力填平等路,血灌自由苗。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指“等到文字收工的那天,全球将会掀起一场想用起伏的革命风潮”。如:

(4)《菩萨蛮・黄鹤楼》:“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5)读后,心潮难平。王俊彬前后的角色转换,也让我们陷入了痛苦而良久的沉思。

(6)革历法的议论,亦并无真知灼见之识,或为“祖制不可变”的强大思潮所淹没。遂使有明一代,沿用元代授时历,一无更改,殊可悲叹!

以上例句中,“潮”指思想上或心理上的一种汹涌起伏的状态。

(五)湿,潮湿

《红楼梦》第三十五回:“大清早起,在这个潮地上站了半日,也该回去歇歇了。”鲁迅《呐喊・白光》:“他日安排停当的前程,这时候又像受潮的糖塔一般,霎时倒塌。”老舍《骆驼祥子》:“他的头有些发晕,身上潮渌渌的难过,头发里发痒,两脚发酸,口中又干又涩。”

(六)(两颊)泛起

指两颊泛起的红韵。如:宋代范大成《崇宁红》:“早起光沁粉,晚来醉面潮红。”《红楼梦》第一百零九回:“那五儿早已羞得两颊红潮,又不敢大声说话。”郭沫若《司马迁发愤》:“(司马迁)兴奋还未十分解除,颊上还潮着微红。”

(七)成色或技术低劣。如:“潮金”。

(7)《红楼梦》第一百零五回:“潮银七千两,淡金一百五十二两。”

(八)古州名,今广东省潮安县

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广东四・潮州府》:“潮州府,《禹贡》扬州南境,后为闽越地,秦属南海郡,汉初属南越国,武帝平南越,后以其地属南海郡,后汉因之。晋咸和七年,属东官郡,义熙九年,又析置义安郡。宋齐因之,梁兼置东阳州,后改曰赢州。陈废州,隋废郡,改置潮州。大业初,后曰义安郡。唐武德四年,仍置潮州。天宝初,曰朝阳郡。五代时,属于南汉。宋仍曰潮州。元曰潮州路。明初改路为府,领县十一,今因之。”

“潮白”(产于潮安县一带的一种蔗糖)、“潮剧”(流行于潮安、汕头等地)均以此得名。

以上八种即为“潮”字的释义,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潮”的解释已经不仅仅限于以上八种,在现代网络中,在少数地区方言中已经赋予了“潮”新的释义,在“潮”原有的意义上给予了引申义。

二、“潮”字新义

“潮”字在普通话和方言中,在基本义的基础上产生了新义,使原来的文字更具实用性。以下将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一)“潮”在网络语言中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潮”字原有的意义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语言需求,因此,一些新的释义正在网络上被大量地使用,不难发现,这些意义已经悄无声息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并且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下面将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1.潮流

“潮”的本义指一种趋势,指江河向海的一种状态。引申为“潮流”义,是将“潮”的原有意义进行综合,即像潮水一般分流而聚的一种趋势,像潮水般涌向一个方向。如:

(8)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都不愿意看到世界上任何地区再发生新的热潮。

(9)鸟结队迁徙等怪现象的发生。古印第安人出于迷信,称这种反常的温暖“潮流”称为“神童”潮流,即“厄尔尼诺”潮流。

2.时尚

“你好潮啊!”“XX人很会打扮自己,什么时候都打扮得那么‘潮’”“他/她是个典型的潮男/潮女”等等这些网络流行语都给“潮”字赋予了新的意义,即指某个人追求时尚,于是也就有了“潮人”一词。“潮人”是“时尚”的代名词,它往往是把主流的时尚和自己的见解融合在一起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型”,从而表达自我与独特。“时尚发型、时尚人物、时尚生活、潮流品牌、潮流服饰”等等往往是“潮人”的标志。

(二)“潮”在方言中的意义

在宁夏的一些方言地区,如固原、吴忠、中卫等地,人们经常使用“潮”字,但因为民族、地区文化、习俗等的不同,“潮”字有了与原意相距甚远的新义。

1.技术不高

在宁夏的一些方言区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这个人的技术潮得很”,就是说这个人的技术不好,有待提高。“这个裁缝的手艺真潮,衣服穿身上都漏风”,意思是裁缝的手艺不好,缝补的衣服针脚太大,穿着漏风。“你的手艺潮得很,我们下次就到别家去了”,说明商家手艺不精,需要提高。

2.恶心

在宁夏的少数方言区,多有这样的表述:“你的话把我跌潮了”,就是说你的话把我说恶心了。“昨天晚上喝潮了”是指昨天晚上喝多了,喝恶心了。“有这么一件事就把我整的潮潮的”,“潮”在这里也是“恶心”的意思。

3.言语或者行为比较偏激,暗示此人说话办事不经过大脑,属于冲动型。“这个人有点潮。”是说这个人的思维有点不正常,指行为或者言语超出正常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没脑子”。“潮怂”是指某人“不长脑子”,说话办事不经过大脑思考。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潮”在方言中不仅保留了原义,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含义。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可以轻松地了解“潮”字在方言中的新义。

总之,文字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文字的使用中,往往能够反映其特有的文化。文字会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新的意义。文字意义的增加,首先是在一小部分地区使用,逐渐扩大到更大的范围内,这与一个区域内的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在研究文字时,要了解相关的文化信息,将文字与文化相结合才能够更好、更全面地分析文字。

(本文系北方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成果之一。)

附 注:

文中的多数例子来自于北大语料库。

参考文献:

[1]罗常培.语言与文化注释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胡双宝.汉语・汉字・汉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汉]许慎撰,[宋]徐铉校订.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4]汉语大字典(缩印本)[Z].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95.

[5]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王瑞 宁夏银川 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 750021)

上一篇:“被”格式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 下一篇:言语交际中沉默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