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争端的解决

时间:2022-09-28 03:09:52

论我国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争端的解决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已成为技术标准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支撑,成为连接技术与经济贸易的纽带。我国对外贸易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知识产权问题却越来越突出,成为国外关注的焦点之一。知识产权成为发达国家垄断和控制技术的利器,并已成为我国众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大障碍。为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减少和化解外贸知识产权争端,政府和企业应联手协作,方能在国际知识产权战略中占据制高点。

Abstract: In times of knowledge-oriented economy, intellectual right has become important support of technology standard and technological trade barrier as well as the bridge which is connecting technology with economy and trade. In Our country foreign trade has developed substantially, while the issue of intellectual right is more and more outstanding so that has become one of the focuses of foreign attention. The intellectual right has become sharp weapon of developed country with monopolizing or controlling technology and a great obstacle to participat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 should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doing their best efforts in order to heighten competitive competence of our goods and decrease or dissolve disputes of intellectual right. Consequently, they can occupy peak in strategy of international intellectual right.

关键词:对外贸易 知识产权 争端 解决

Key words: foreign trade intellectual right dispute settlement

作者简介:车亮亮,(1980―),男,汉族,甘肃天水人,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法、金融法。

知识产权是现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知识产权制度正是人类历史上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这一制度的发展也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二百多年来,世界知识产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促进和保护了全球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已成为技术标准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支撑,成为连接技术与经济和贸易的纽带。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科技创新成为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知识产权已成为世界技术竞争与经济竞争的战略制高点。知识产权作为人类智力劳动成果的结晶,具有无形性、地域性和法定性。知识产权包括版权、专利和工业品外观设计。知识产权得到充分有效的保护可以激发创造的激情,开发新产品、创作新作品、发明新技术。基于任何权利之行使不得滥用的基本原理,知识产权同样不得滥用。因此法律需要在充分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和防止权利被滥用之间保持合理的平衡。[1]为此,西方国家纷纷制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把知识产权作为国际贸易竞争的主要手段和实施贸易保护的重要工具。知识产权本身已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对象,同时成为国际贸易的新手段。在WTO奠定的国际贸易框架下,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融合在一起,一个知识产权保护的新时代――全球化时代拉开了序幕。

相对而言,我国对外贸易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知识产权问题却越来越突出,成为国外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国制造”已在集装箱、家电、电子玩具等领域的上百个产品市场以第一的份额傲视全球。[2]但近年来,中国正成为各国以知识产权为武器猛烈狙击的对象,知识产权已成为国外企业遏制我国商品出口的利剑。[3] 来自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专利大国的知识产权压力已经对中国构筑了一道高高的门槛。通过知识产权来打压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 使中国企业进入一种国际化的怪圈循环: 生产――跨国公司专利限制――巨额专利许可费以及侵权费的支付――再生产。[1]因此, 我们在大力鼓励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 必须十分关注出口商品和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2007年6月9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在中国正式生效。国家版权局前局长龙新民表示,加入这两个条约,有利于加强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借鉴国际社会在互联网领域版权保护的成功经验,完善我国的著作权法律制度,有利于提高我国互联网版权保护水平,促进我国互联网产业的迅速发展。[4]这表明我们已经积极参与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着力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化解知识产权争端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一、 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争端概览

早在中国入世之前,就有知识产权方面的专家提出“中国加入WTO以后的最主要挑战可能是知识产权的法律问题”,时任科技部部长的朱丽兰就指出:“加入WTO以后,市场竞争的关键不是关税壁垒,而是技术壁垒,技术壁垒后面就是专利,不是一般的知识,是创新的知识,而且是法律化的创新知识”。[5]事实的确如此。在中国加入WTO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令中国的企业目瞪口呆。

首先是2002年1月,中国广东两家出口欧盟的4000多台的DVD分别被英国和德国海关扣留,它拉开了入世后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纠纷的序幕。此后各种知识产权争端便接踵而至,知识产权争端也正在逐渐成为影响中国商品出口的极大障碍。由于国外企业对国内企业收取各种知识产权使用费,从而令中国企业几乎已经“无利可图”,以致2004年我国100多家DVD企业现在只剩下20多家。[6]2004年8月底,德国科尼兹瓷器公司向德侵权产品受理机构举报:德国另一公司从中国进口的茶杯假冒其商标和图案设计,侵犯其商标权,要求销毁到港的所有假冒产品。汉堡海关按照2004年7月1日起生效的“欧盟关于海关打击涉嫌侵权产品及其措施的法令”中规定的“灵活程序”,即海关在得到申请人员承担销毁费用和进口商同意销毁的书面确认后可直接销毁涉嫌侵权产品而不需启动调查是否侵权的程序,于9月30日将1万只中国产茶杯销毁。这是欧盟新修改的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法令2004年7月1日生效后,发生的第一起中国产品在德国被销毁案,严重损害了中国产品的声誉。[7]

2006年更是中外知识产权摩擦多发之年。2月9日,欧盟新的《打火机安全标准法案》(新CR法案)通过,规定进入欧盟市场的普通打火机需要装备防止儿童开启的安全锁。而目前几乎我国全部的打火机安全锁专利被欧美企业控制,我国企业如采用则需交纳高额注册专利费,同时面临注册需时较长,每种款式须分别交纳专利费用等问题。如此众多的知识产权纠纷背后隐藏着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的危机。知识产权摩擦已经成为中国外贸发展的极大障碍,也是中国从“加工中心”走向“制造中心”的必须克服的困难。[3]

2007年4月9~13日,美国政府将就知识产权问题在世贸组织对中国提起2讼。其中1讼针对的是中国对国内盗版行为的打击不力,另1起则针对的是中国音像制品和图书出版行业的配额限制。[8]美国指责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以及对销售外国音像制品实施严格的配额管理。有此可见,随着中国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还会有更多知识产权争端不断发生。如此纷繁的知识产权纠纷的背后隐含着中国企业核心技术匮乏的危机。知识产权纠纷已经成为中国外贸发展的主要障碍,也是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必须克服的一道坎。当然,在经历知识产权争端的过程中,中国企业也从中了解更多进军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通过调查产品战略、营销战略以及节能环保等战略举措,日益走向成熟和理性。因此,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争端从本质上看并不是坏事,只要把它看作挑战,把它变为机遇,最终也会赢得自己的话语权。

二、 我国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争端的成因

尽管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很快,却存在“三靠”、“三低”的特点,即主要依靠加工贸易、主要依靠外资企业、主要依靠低廉的劳动成本优势;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比重低、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出口产品利润率低。由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近年来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不断增多,使得知识产权不仅对我国外贸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成为制约部分行业发展的瓶颈。知识产权常常成为贸易纠纷的诱发因素,使企业在“走出去”的道路上屡屡受挫。据统计,从1996年美国发起第一起针对中国企业的“337条款”调查开始,到2006年6月,美国共对中国提起了53起“337”调查,我国成为遭受美国“337条款”调查最多的国家。知识产权成为发达国家垄断和控制技术的利器,并已成为我国众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大障碍。

(一)我国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出口产品少

近年来,中国的GDP平均年增长率高达9.4%,迅速成长为贸易大国。但是我国贸易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支撑和高附加值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显示我国“世界工厂”的盛名主要是比较成本优势的表现,技术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占中国外贸出口的半壁江山,但是许多产品的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因而中国外贸面临十分尴尬的局面:大到彩电业,小到打火机都受到国外厂商的专利围剿。美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也是世界各国专利战略的必争之地。据美国专利商标局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除美国本国外,在美获发明专利授权前三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日本、德国、中国台湾,分别为36807件、10005件和6360件;中国大陆661件,排名第15位。2003年公布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中,中国大陆只有海尔一个品牌入选。此外,我国不少企业对商标注册的认识不够,忽视商标的国际注册。据统计,在2004年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的“中国500个最具价值的品牌”中,有46%的品牌没有在美国注册,有50%未在澳大利亚注册,而高达76%的品牌没有在欧盟注册。中国知识产权争端频发的企业乎都是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企业,尤其是那些正在进军国际市场的企业。这些企业之所以成为跨国公司知识产权大战的首选目标,主要是因为他们市场份额高、跟随主流技术,但没有专利累积,从而最有可能遭致跨国公司的围堵。

(二)知识产权争端成为美、日等发达国家收复在华市场的一种主要的非贸易手段

随着美、日等发达国家在一些传统制造业领域的优势渐失,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后,外汇、劳动力、投资环境等贸易壁垒因素正在淡化,技术壁垒的力量更加凸显,越来越多进入中国的外资公司意识到,能否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将最终取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状况。因此,他们挥舞着知识产权大棒妄图封杀中国企业,不仅仅个别企业而且包括数个企业所组成的技术联盟的标准垄断,如DVD案中的3C联盟(由飞利浦、索尼和先锋组成,简称3C)和6C联盟(由东芝公司、松下电气工业公司、日本胜利公司、三菱电气公司、日立公司和时代华纳公司组成的集团)都将矛头指向中国企业,它们利用其掌握的专利武器不断打压中国企业的生存空间。由企业牵头与政府支撑组成策略联盟形成日趋集团化、官民一体化的保护战略,甚至通过政治、经济、外交等多种手段向我国施压。如中美之间的多轮知识产权谈判。 以此为手段,从而赢得他们在中国市场各种经济利益。

(三)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导致国内企业的知识产权屡遭损害

如海信等5家国内灯具企业的商标被西门子抢注。而且西门子抢注中国商标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使用这些商标,而是企图打击、淡化中国知名产品的国际影响力,阻止中国知名产品与其在国际市场上形成竞争态势。因此,我国企业甚至各级政府都应努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仅要尊重和保护他国的知识产权,更重要的是要加大对自由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积极利用Trips等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为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积极秩序而不懈努力。

显然,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有着充分的理论准备、政策准备、策略协调,有多国政府背后撑腰,有企业打头阵,有跟进有包抄的系统的知识产权攻势,这是一个整体的知识产权战略系统。[5]为此,我们也必须将知识产权保护放在战略高度,积极需求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和国际合作,才能在应对外国企业猛烈的知识产权攻势中有所作为。

三、 我国应对知识产权争端的法律措施

为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减少外贸知识产权争端,为此政府和企业应联手合作各自发挥所长。不仅要加强知识产权意识,积极应对知识产权纠纷,增强知识产权许可谈判能力,建立健全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积极参与和主导技术标准的制定。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加强自主创新,大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为此,国务院及各级地方政府及其企业都要制定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战略规划,统筹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培育工作。如浙江省2007年6月7日正式的《浙江省“十一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纲要》就是一个很好尝试。《纲要》具体包括六个部分:宏观背景和现实基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知识产权创新工程;知识产权运用与服务体系;知识产权发展政策保障措施。[9]因此,为应对与预防知识产权争端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政府应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宏观政策和法律环境

政府的作用关键在于引导和协调,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法律和外贸环境以及消除知识产权争端产生的制度根源,具体做好以下几点:

1.健全知识产权权属政策体系,完善知识产权的激励机制和市场竞争规制机制

美国专门制定了《发明家保护法》来保护发明人的利益。这种尊重发明人的激励作用是持久而巨大的。因此,我们应把知识产权的激励机制提高到增强国家创新力的高度,在法律和制度上给予必要的保障。我国目前在知识产权和对外技术贸易方面,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这有利于我国在技术贸易中,遵守国际规范和国际惯例,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合作各方的合法权益;还有利于引进、借鉴别国的先进技术与经验,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鼓励开拓技术出口市场,以广泛参与国际分工,逐步使中国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国际技术产业链条的重要一环。[10]因此,在科研管理方面,应强化雇主尊重职务发明人的知识产权,在专利申请权上突出发明人的作用。为此,立法机关应积极推动反垄断法等相关法律的制定,尤其是知识产权许可中反垄断审查的立法工作,以限制国外企业在国内滥用知识产权的行为。

2.建立健全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

鉴于我国贸易扩张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支持,对外技术依存度超过50%,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贸易纠纷中的知识产权争端将非常突出。因此,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在完善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下,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和科研机构可以充分了解各个领域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为研究开发、生产和出口贸易提供决策基础。同时,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也是势在必行,这是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负责任的表现,也是为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必需的举措。

3.积极参与和主导技术标准的制定,推动并扶持行业协会发挥积极作用

标准已经成为新的全球竞争的领域,目前知识产权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标准领域。我国在专利技术与标准的结合上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大多数领域不掌握核心技术。因此,在企业层面上,特别是对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企业,要增加研发经费的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增加企业在技术标准中可利用的资源,通过行业协会、企业联盟等方式主导国内标准的制定。在国家层面上,应当尽快完善标准制定中的知识产权管理政策,在标准技术的采用中应尽量采用中国的技术,适当考虑国际标准,促进中国标准国际化。同时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因为我国的贸易依存度高达70%左右,国际标准化活动对我国贸易有着重大的影响。在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中,行业协会的作用不容忽视。国外针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争端中有很多都是由行业协会提起或者实际组织的。因此,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大对行业协会的扶持力度,在社会动员、政策支持、组织协调、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足够重视。

4.加快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这是打赢知识产权攻坚战的根本举措

总理指出,我国将从加强执法、加强行政监管、加强国际合作和加强全民教育四个方面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从专业的角度来讲,从事知识产权业务的人一方面要掌握牢固的法律知识,同时还要具有企业技术方面的专业素养,这对从事知识产权的人的素质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快对专门人才的培养,政府部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培养一批熟悉世贸组织规则、精通外语、熟悉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专门人才,这些专门人才可以成为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系统的必要人力资源。为此,在“十一五”期间,要培育行业知识产权战略人才、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加快“走出去”步伐,培育知识产权谈判人才;提高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水平,培育知识产权专业咨询人才,从而为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练就一支技术过硬、作风优良,具有高度战斗力的生力军。

(二)企业联手协作,充分发挥首创精神以应对知识产权挑战

企业作为品牌国际化的主体,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自主创新、品牌保护等方面承担起更多的责任,积极应对知识产权的挑战。

1.重视技术研发,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有资料表明,我国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足1%,而国外大企业研发费用一般占销售收入的5%-10%,电信、医药等行业高达20%-30%。企业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的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直接导致了大量使用国外企业的专利技术。为此,我们必须加强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创造,大力增加我国知识产权总量,特别是提高发明专利数量和质量。当前一个国家竞争力指标主要集中在发明专利质量的评价上。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垄断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基本上是以高技术和专利权为基础搭建起来的。利用科技手段形成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归根结底是国家之间技术实力的较量。中国企业只有提高自身的技术研发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才能从根本上跨越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11]

2.转变贸易观念,提高和强化知识产权意识

知识产权意识包括知识产权权利意识、获权意识、保护意识、知识产权应用和管理水平等等方面。要加强相关研究和管理人员特别是有关领导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在WTO下,我国应当遵守TRIPS协议设定的最低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凡是在国际贸易中将外国产品或者技术引入到中国的,必须遵守中国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除了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外,我们也要加强对自己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有条件的企业要及时做好专利权、商标权等的国外申请和注册工作,为企业开发国际市场和海外投资、实施“走出去”战略奠定基础。在此方面,华为为国内企业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华为将以前散见于各个方面的知识产权政策逐步地体系化,经历了从不自觉地、事后的、片断化的对策走向自觉的制度化。华为2004年度专利申请量突破1000件,其中85%属于发明专利,目前已成为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单位。[12]

3.同行企业联手合作,增强知识产权许可谈判能力

我国属于技术需求国、后起的产品生产国,这意味着必然要寻求大量的知识产权许可。因此,政府应该帮助行业增强知识产权谈判能力,既包括事前获得许可谈判,也包括纠纷发生后的和解谈判。特别是政府应积极培育行业协会的成长,使行业协会在协调企业行动、集体谈判等方面发挥优势。因为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争端常常不限于某一家企业,因此全行业集体应对就显得尤为重要。

4.提高知识产权诉讼的技巧和信心,主动应对知识产权争端

从市场竞争角度说,诉讼本是一种比较正常或普通的竞争手段。甚至形成外国企业动辄以相威胁的恶性循环,与外国企业在中国的维权力度形成鲜明的对比。正确的做法是从心理上和技术上认真“备战”,仔细研究相关的法律和案例,寻找双方的利益平衡点和对方的弱点,完善知识产权应对措施。所以面对知识产权诉讼,国内企业要积极应诉、勇于解决,尽力争取自己的每一点权利。

参考文献:

[1] 李良才.TRIPS与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题[GB/OL].(2007-1-29)[2007-6-27]

[6] 吴秀贞,全毅.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摩擦及对策[J].世界经济研究,2006,(2):42

[7] 尚明.中国企业的海外知识产权保护[J].中国对外贸易,2005,(6):80

[8] 美国将就知识产权问题在世贸组织对中国提讼[GB/OL].(2007-4-9) [2007-6-27] .

[11] 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知识产权挑战与对策[GB/OL].(2007-4-23)[2007-6-27] www.省略/2007-4/200742391642.htm

[12] 孔贵报,于继超.学习型对外直接投资于产业竞争力[J].经济研究,2006,(1):117-118

上一篇:浅析我国保险营销体制的法律定位 下一篇:浅议《可再生资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