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参数在婴幼儿铁缺乏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时间:2022-09-28 02:49:18

红细胞参数在婴幼儿铁缺乏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 目的:探讨红细胞参数为铁缺乏的一个简便有效的筛查指标,对预防婴幼儿铁缺乏具有较好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

【关键词】 铁缺乏; 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已经逐年下降,但铁缺乏(iron deficiency,ID)仍然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营养素缺乏症。据WHO报告显示,全世界学龄前儿童的贫血患病率高达47.4%,其中50%为缺铁性贫血[1]。“中国儿童铁缺乏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7个月~7岁儿童缺铁性贫血和铁缺乏的患病率分别为7.8%和40.3%,其中7~12个月龄婴儿铁缺乏的患病率高达65.2%[2]。缺铁乏除可进一步发展成缺铁性贫血而影响儿童体格的正常生长发育外,还可对儿童的认知、行为发育、学习能力以及免疫力等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胎儿及小婴儿正处于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轻度缺铁也会导致不可逆的智力损害。铁缺乏严重危害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3-4],因此其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对于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115例婴幼儿红细胞各项参数变化的研究,探讨各项参数在铁缺乏症中的应用价值、并确定最佳临界值,为临床筛查铁缺乏提供可靠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 结果

2.1 两组间各红细胞参数的比较 铁缺乏组的RET-He、MCV、MCH及MCHC都明显低于铁正常组(P

2.2 铁是人体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种必需元素,在正常人体内含量约为35~45 mg/kg。足月新生儿体内80%的铁是在孕后期3个月内从母体获得的,早产、多胎会使胎儿体内铁的集聚受影响;孕妇贫血、高血压、糖尿病等也会影响对胎儿的铁供应,导致胎儿储存铁减少。此外,婴儿生长发育较快,铁的需求量增长速度也随之加快,以及铁吸收障碍、长期慢性少量失血等都是造成缺铁的常见原因[4-5]。目前,我国婴幼儿中铁缺乏症仍然有较高的患病率。

骨髓铁染色是评价体内贮存铁的“金标准”,但对患者创伤较大。目前,大多数实验室以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以及铁蛋白含量来评价铁状态,然而这些指标容易受到感染等因素的影响[6],同时也存在婴幼儿抽血困难等诸多不便因素,不利于临床开展。因此寻求一种简便有效的筛查铁缺乏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已有相关研究报道RET-He、MCV、MCH、MCHC、RDW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丛玉隆等人研究显示以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小于28 pg为临界值诊断缺铁性贫血,其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9.6%,而以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小于27.0 pg为临界值诊断缺铁性贫血,其灵敏度为92.3%,特异度为90.2%[7]。还有研究认为MCV16.2%即可诊断缺铁性贫血[8]。本研究中,铁缺乏组婴幼儿的RET-He、MCV、MCH、MCHC比铁正常组婴幼儿都明显降低,RDW则明显升高。表明这些参数不仅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价值,在铁缺乏症的筛查中可能也有较大价值。

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RET-He、MCV、MCH、MCHC、RDW在筛查铁缺乏症中都有较高的价值,曲线下面积依次为RET-He>MCH>MCV>MCHC> RDW。即红细胞各项参数对铁缺乏的诊断效能依次为RET-He>MCH>MCV> MCHC>RDW。这可能是由于网织红细胞是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在铁缺乏初期尚未发展成缺铁性贫血前,骨髓贮存铁减少、铁供给量不足,机体首先减少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9],此外网织红细胞的寿命仅为1~2 d,因此铁缺乏时RET-He降低变化较快,使其在筛查铁缺乏中可能更为早期和敏感。而低RET-He网织红细胞释放入血循环成熟后首先引起新生的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不足、细胞浆减少、进而导致红细胞体积变小;MCH和MCV同时减小最终使MCHC的变化不如MCH和MCV明显。而本研究中RDW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可能是因为铁缺乏组婴幼儿大部分属于轻度缺铁,而轻微缺铁对RDW的影响尚不明显,刘颖通过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研究证实:RDW在中度贫血期才有较为明显的改变,而在轻度贫血时仅轻微升高[10],即RDW在明显缺铁时才会出现显著性升高。因此,本研究认为红细胞各项参数中RET-He筛查铁缺乏的价值最高,其灵敏度为90.6%,特异度为83.5%。

总之,在筛查铁缺乏中RET-He、MCV、MCH、MCHC、RDW都有较高的价值,特别是RET-He可作为铁缺乏的一项简便有效的筛查指标,对预防婴幼儿铁缺乏、确保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McLean E,Cogswell M,Egli I,et al.Worldwide prevalence of anaemia, WHO Vitamin and Mineral Nutrition Information System, 1993-2005[J].Public Health Nutr,2009,12(4):444-454.

[2]朱易萍,廖清奎.中国7个月~7岁儿童铁缺乏症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2):886-891.

[3]吴巧玲,彭咏梅.儿童铁缺乏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2):139-141.

[4]陈昌辉,李茂军,张熔,等.婴幼儿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防治[J].现代临床医学,2012,38(5):390-394.

[5] Baker R D,Greer F R,Committee on Nutrition American Academy of P.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of iron deficiency and iron-deficiency anemia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0-3 years of age)[J].Pediatrics,2010,126(5):1040-1050.

[6]柏晓松,金立钢,刘云.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2012,27(6):454-456.

[7]丛玉隆,乐家新,王海红,等.网织红细胞参数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10):1038-1040.

[8]李勇.MCV与RDW联合检测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4):3138-3139.

[9]邓丽莎,滕绘敏,黎燕珊.单个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在诊断儿童缺铁性贫血中的意义[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13(3):212-215.

[10]刘颖.SF SI RDW测定在妊娠缺铁性贫血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6):3770-3771.

(收稿日期:2014-01-20) (本文编辑:蔡元元)

上一篇:甘肃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的邓氏灰色关联分析 下一篇:略论园林绿化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