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09-28 02:22:45

云南省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 要】人才培养模式关系到学校的长期发展,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介于普通高校和高职类院校,培养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云南省独立学院如何根据所处地理环境优劣势构建本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关系到其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面对教育改革大潮的竞争力。文章对云南省7所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定位、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作出比对,希望对云南省独立学院发展的制约性因素研究提供有效信息。

【关键词】云南;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

独立学院是指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自1999年至今,全国独立学院已发展到320余所,在校生240余万人。从1999年起,高校本科扩招任务的1/3是由独立学院承担的,独立学院的存在和发展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已经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办学力量。

一、独立学院的产生、发展

1999 年以后,为了贯彻高校扩招政策,同时解决教育经费不足问题,经济发达地区的公立普通高校,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吸纳社会资源兴办民办二级学院。有专家指出,民办二级学院存在体制不顺、概念不清、产权及界定不明晰、混合法人身份不符合有关规定、办学形式政策依据不明确、办学体制不符合国情等一系列问题。

为此,2003 年4 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成为民办二级学院向独立学院转型的转折点,明确了独立学院的本科层次与民办性质。2003 年8 月,教育部又颁发了《关于对各地批准试办的独立学院进行检查清理和重新报批工作的通知》,启动了对原有公办本科院校设立的、以民营机制运作的民办二级学院的清理与整顿,以及对公办本科院校新设独立学院的规范与审批工作。2008 年4 月,教育部颁布实施《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独立学院发展的新起点。《办法》有3个关键词“民”、“优”、“独”,尤以“独”最为关键,即独立的法人资格、独立的校园和基本设施、独立招生、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的财务核算。至此,独立学院走上了飞速发展的轨道中。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沿海发达省份,但其发展却有着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优势。云南省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和南亚的重要陆上通道,在进一步完善国家对外开放格局、建设面向西南的墙头堡战略方面,地位十分重要。虽然云南经济发展水平低,但独立学院的发展却与全国独立学院发展的速度相当,云南师范大学应该是云南省民办二级学院的创始者,2000年其所创立的云南师范大学世博学院是现今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前身,2000年还创立了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随后2001年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昆明医学院海源学院创立,2002年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创立。现今云南省共有7所独立学院,6所坐落于云南省会城市昆明,1所位于云南典型的旅游城市丽江。7所独立学院在校生规模约80000人。2013年云南省非公办院校的在校生占到了全省高校在校生总数的近1/4,这一比例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了一成,而其中独立院校承载了很大一部分。省内三本院校几乎全部实现了线上录取,如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除了部分学校新增计划需要志愿征集外,原招生计划有剩余的并不多,多以个位数保留。

但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独立学院招生人数和比重在不断增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独立学院也面临着和母校办学同质化的现象,培养模式较为单一,对就业市场研究不够,办学过于依托母体学校的师资和专业力量。张国华就说到,民办二级学院虽然办学经济效益高、发展快,却是以削弱国有高校教育资源、牺牲高等教育质量和高等教育的公正性为代价;名为新型办学体制,所谓兼收并蓄国有民办两者优势,实则失去自身办学的特性。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人才的培养质量和特色已经成为独立学院亟须解决的实际问题,这关系到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云南省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价方式等,实施人才培养过程的总和。

(一)人才培养目标

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中明确指出:独立学院应确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

应用型人才指能够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它与普通高校培养的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目标不同,也不同于高职类院校培养的技术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实际上,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是介于两者之间,培养的学生比研究型学生有更强的动手能力,比技能型人才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因此它是对学术型人才和技术实用型人才的一种有益补充,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和其他高校培养的人才同质,同时又有自己的特色。

(二)办学定位

应用型人才需求是和社会经济紧密相联的。总体来讲,独立学院的办学应该立足于“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应当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学为纲”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先进技术,深入了解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努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独立学院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受到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程度及地缘优势的影响,决定了不同地区的独立学院在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上会形成自己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和优势。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在结合经济建设的同时,明确将自己的培养目标定位于“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社会适应能力强,具有发展潜能的高级医药卫生类应用型人才”,不仅反映了国家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对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视,强调不仅要有高技能,同时还要是高素质的人才;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也根据云南多民族、文化旅游大省的特点,结合学校的专业设置将其目标定位于培养“应用性、复合型、自主创业型”人才,对自主创业做出了强调,同时也与云南省新时期的经济发展相吻合。

(三)专业设置

按教育部要求,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创造条件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培养的学生应为一线、基层生产服务。独立学院应发挥已有专业的优势,培养特色专业。另外还可以依托普通高校的专业资源派生出交叉专业或者设置柔性的专业方向,使专业设置更加细化,更具特色。把握当地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相关行业趋势以及人才市场做中长期的调研和预测分析,并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原则,设置相关特色的专业。

综观2013年的招生录取工作不难看出,师范类院校或师范类转型之后的院校在一些基础类学科上招生尤为“困难”,汉语言文学、英语、物理学及缅甸语、越南语等小语种专业,是师范类院校招生的主打专业。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就开设了诸如英语、法语、日语、汉语国际教育、朝鲜语、汉语言文学等诸多语种专业,是西南地区开设外语语种最多,国际化进程推进最快的学院,在母体院校饱受招生困难甚至降分录取的时候,文理学院尚能几乎全部实现线上录取;而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康复治疗学、运动康复、应用心理学、医学实验技术等近两年新增专业也恰如其分的分析了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云南省唯一的一所医学类独立学院,海源学院不仅继续建设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口腔医学等特色专业,在此基础上,整合了母体院校和社会专业资源,派生出多门交叉专业和柔性的专业方向,使专业设置更具特色和针对性。

(四)课程设置

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的既定前提下,独立学院的课程设置应将目前社会生产实践中正在使用的理论、技术及现实职业岗位需要的技能要求优化组合到教学内容中,根据学生应该达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动手能力、技术水平进行总体设计,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型地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培训,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独立完成某项具有代表今后工作岗位要求水平的工作任务,得到较为全面系统的职业能力训练。

1. 按照管用、够用、会用的思路构建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在教学计划的调整中,强调核心课程针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在云南大学滇池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三个加强”即“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英语教学”、“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和“四个叠加”即“基础+技能+素质+创新”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的职业能力竞争力大为提升。该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学生通过率超全国独立学院平均水平近9个百分点,学生在各类竞赛活动中先后获得260多项部级、省级奖励。

2. 从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三个层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把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把实践教学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的实践教学具有典型意义。学校共享昆明医科大学17个本科专业、11所附属医院、49所教学医院、实习医院等优质的教学资源。如该校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临床见习、临床技能强化培训、毕业实习等,其中必修课的理论学时与实验课学时比例为1:0.54,选修课理论课学时与实验学时比例为1:0.41,毕业实习48周,选科实习8周。根据该校就业部门反馈的信息,该校学生就业过程动手能力极强,思维灵活,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3. 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紧密配合,构建素质教育体系,把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专业技能的达标要求纳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中。包括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各类讲座、报告、竞技活动等。这个方面取得喜人成绩的数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通过主办、承办“首届中国昆明·‘原生态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东盟10+3文华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研讨班”、“东亚峰会高等教育合作论坛”、“上海世博会云南馆演出”等各项活动,不仅让学生开拓了眼界,增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也让学生了解了市场需求,增加了就业、创业竞争力。

除此而外,独立学院也应该拨付相应资金,用于引导学生开展创新课题研究,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如学生科研基金、创业大赛、职业技能大赛等,多方面拓展学生能力。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和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在这些方面所做的努力值得借鉴,学生取得成绩、成果的同时,也为学校增添了荣誉,提升了知名度。

三、结语

独立学院要想长期稳步发展,其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与高等研究型大学不同,更要有别于职业技术学院的培养模式。独立学院既不是研究型大学,又不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应属于教学型大学,其人才培养目标应该符合这个办学定位,培养的是有理论、懂管理、实践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同时,当今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师资,独立学院的师资力量反映的是其教学和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培养的学生素质。像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院长所描述“独立学院的教师更像一群爷爷奶奶领着孙子孙女一边上课一边学习”,云南的独立学院要打响品牌就必须重视学校人才的培养、储备和发展,对教师素质、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的提升都不应忽视或者走形式,克服独立学院师资流动性大、结构不合理这一共有现象。

独立学院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素质,对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等进行优化组合,构建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打造特色专业,创建品牌优势,注重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需要与可能,专业口径与人的可持续发展,本校专业与其他高校专业间的关系,调整专业招生计划,反映市场需求,使其处于动态化状态,以适应学院自身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国华.国有民办二级学院办学体制质疑[J].教育发展研究,2003(3):1-4.

[2] 王雪莲.对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社科纵横,2009年10月第10期.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立项课题《云南省独立学院发展的制约性因素研究》,项目编号:Q12007。

上一篇: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下一篇:大学新生衔接阶段支架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