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英语课堂结构注重渗透德育

时间:2022-09-28 02:14:26

优化英语课堂结构注重渗透德育

摘 要:“教之道,德为先。”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它强调“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可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形成健康的人生观是英语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英语课堂;德育;优化

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过程,是一个使教材中语言知识的思想内涵变为学生德育要素和思想品质的过程,是一个利用英语语言材料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合作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学生人文思想和社会意识的过程,同时,它还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影响、考察、评价学生,优化课堂结构,渗透德育,始终贯穿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

一、优化课堂结构,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英语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应善于充分挖掘。在发现了德育因素后要抓住时机、把握关键、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思想品德教育自然而巧妙地渗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在小学阶段所学的几百个英语单词中, 有些可以直接作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点。如motherland“祖国”这个单词,在英语里它是个复合词,是由mother“母亲”和Land“土地”这两个单词组成的。在学习这个单词时,教师可以先教Land“土地”这个单词,然后让学生说出学过的mother“母亲”这个单词。教师把这两个单词合起来写在黑板上,请学后动脑筋思考mother“母亲”和land“土地”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英语单词,它的汉语意思是什么。在学生回答不上来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我们中国人常把什么比作母亲”。这样教师不用过多的说教,无须使用过多的汉语,就能使学生通过学习“祖国”这个单词的过程,感受到把祖国比作母亲是世界各国人民热爱自己的国家的情感表现,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得到升华。又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Lesson 1时,我让学生绘制不同国家的国旗,并让他们解释五星红旗的含义,介绍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英勇奋斗史,告诫他们不能忘记过去。接着模拟香港、澳门回归的景象,同时让学生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后,组织一次简短的升旗仪式,教师指着一面国旗,有感情地说一遍,并要求学生重复:We love our national flag(我们热爱国旗),We love our motherland(我们热爱祖国)。当雄壮的国歌响起,学生被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感所震撼而饱含热情地喊出:We are Chinese. We love China.

二、优化课堂结构,对学生渗透正确的人生观,注重理想的教育

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进行德育,寓教于乐。教师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不定期地进行英语故事演讲,让学生学习故事中人物的优良品质。 在一次六年级的阅读课上,我课前有意识地给他们找了一篇关于伟人的文章 A man who never gave up。我发现,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关于理想教育的素材。上课后首先让学生通读了一遍,在学生理解了文章,做了几道判断题后,我问:What kind of spirit do you need to be an inventor like Thomas Edison?

Ss:(踊跃自由发言)Study hard. / Never give up. / Believe yourself. / Watch carefully.

T:(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表示赞赏)Do you want to be a useful person like Thomas Edison in the future?

Ss: (异口同声) Yes.

T: (询问个别学生) 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 Why?

S1: I want to be a teacher. I like children very much.

S2: I want to be a farmer. I can make a lot of money.

S3: I hope to be a doctor to help sick people.

S4: I want to be a policeman .I can help the people.

许多学生站起来谈论了自己的未来计划,发言者和听众的脸上都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发言都进行了简短的评论,主要以欣赏和赞许为主,课堂气氛和谐融洽。

理想这一话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也是教育工作努力的方向之一。结合对伟人经历的学习过程来谈理想,可以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进行思考,从而初步为自己的未来勾画出一幅蓝图,理想教育自然而然便融进了教学中。

三、优化课堂结构,对学生渗透文明道德和礼仪教育

在英语教育中需要对学生进行文明道德和礼仪教育。中国自古是一个礼仪之邦,有着许多传统文化的礼节。然而,在西方文化中又有许多与中国文化不同的地方。在学习西方文化时可教育学生懂得关心家人,学会尊老爱幼,团结同学,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和良好的道德作风。如,Ladies first.这句话使学生明白要尊敬女性。给人造成麻烦时,会说声“Excuse me.”别人有困难时,主动询问“Can I help you”;别人诚心道歉时也不忘说声:“That’s? OK.” 在进别人房间要说“May I come in”;初次见面,要说“ Nice to meet you.How do you do !”在得到帮助时会说声“Thank you”;接受别人的赞美时,要说“Thank you”;接受别人的礼物时,也要说“Thank you”;即使是自己的父母,也别忘了说“Thank you.” 因为只有对生活时刻怀有感恩之心,才能真正体验心灵上的满足与快乐。这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心灵,不正是德育吗? 这种礼貌教育在英语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礼仪修养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和道德。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礼貌礼仪和言谈举止也是我们英语教师的一大重要任务。讲究文明道德礼仪在英语课本中体现得非常充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时时刻刻地加以引导。

四、优化课堂结构,对学生渗透美的教育

美无处不在,美育需要我们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把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语言中的美化作阳光,变成雨露, 深深地渗透到学生心里。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美育,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美的教育有很多种,作为一名英语老师,语言美最重要,除了要有一口流利英语,还要学点洋腔洋调。另外,教师的教态要美,要亲切自然,态度端庄大方、热情活泼,衣着美观得体。这既可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愉悦,又为教学活动创造了一个美的氛围,这都对学生起着楷模、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中,我发现了音乐对英语学科的重要性,音乐是最能直接感动人的艺术。把英语与音乐课堂教学相比较,可以发现这两门学科存在着许多共同点,如:听音、模仿、歌曲训练等,可见在审美能力的培养上它们也必然有很多的共同之处。另外,小学英语课本每一课后都有chant和sing。因此,就应该把音乐引入课堂。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重点编写的歌曲、韵文、小诗, 运用儿歌的形式,以歌促学、寓教于乐。爱唱歌是儿童的天性,让学生边唱边跳,或边说边动,在优美的韵律中,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这既能提高兴趣,又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所学知识,学得轻松愉快,使学习更生动。在音乐美的熏陶中复习旧知识,掌握新知识。

在优化英语课堂结构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切入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爱护动物,保护环境,关心他人,互助友爱等教育。同时,教师也可利用榜样的作用进行德育渗透,教师为人师表,应以自己良好的言行举止,自身的高尚品德影响学生,言教不如身教。

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学最高、最后的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这句话道出了一切教学的真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我们教育的宗旨之一,我们要将德育渗透在英语教学中,使英语教学更完美、更全面,使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能受到德育。“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书育人决非一日之功。在外语教学的全过程中,要坚持由低到高、由表及里、逐渐渗透的原则,使学生在获得外语知识的同时,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河南南阳市油田第一小学)

上一篇:情感教学:初中英语教学的“活宝” 下一篇:如何提高英语课堂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