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下的《中医英语》互动双语教学模式

时间:2022-09-28 01:35:34

建构主义下的《中医英语》互动双语教学模式

[摘要]建构主义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使其能主动构建所学知识的概念意义,并主动探索与实践。《中医英语》作为我校英语专业(中医药交流方向)的核心课程,其双语教学的教授在我校已12年有余,主要目的为传授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中医药国际交流的专门型人才。结合作者及其他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本文指出构建学生主动参与和教师引导启发的互动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医英语》 建构主义 双语教学 互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7-0206-02

近年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不断地与世界接轨,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也为教育界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国内高校在本科阶段已经开设了各专业的双语教学课程,将双语教学推向了一个又一个新高潮。一直以来,没有从事双语教学工作或研究的人对双语教学的概念存有疑惑和不解,不断质疑甚至加以否决。2008年,黄崇岭曾清晰地解析了双语教学的核心概念,他认为双语教学,即“双语课”,主要应使用外语作为工作语言,通过模拟自然语言习得方式,增加可理解输入来提高语言能力,但为了专业知识的习得,不排除在开始阶段或必要时使用母语;它不是以课上仅仅使用外语或两种语言来衡量,即使只使用外语授课,仍然可以称之为“双语课”,因为学生通过该课程获得用两种语言储存或表述知识的能力。[1]

一、我校《中医英语》双语教学实际情况

从2001年我校开始开设《中医英语》课程至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解决了一系列的难题,但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一方面,高年级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已经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较熟练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受到了英语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在接受英语专业课程的同时,还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解剖学》等医学基础课程,基本掌握了医学基本知识。对学生来说,这时候开设《中医英语》双语教学恰到好处,游刃有余。另一方面,对教师来说,如何将双语教学的课堂做出崭新华丽的转身,需要学校和教师不懈努力、迎难而上;学校对教育设施的投入、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以及课前充分的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因素,然而我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学生缺乏思辨、羞于表达的现状一直根深蒂固地延续着。课堂是教师传授技能,引导学生思索、探求问题的地方,不是教师展示自我的殿堂,更不是学生摘录笔记、通过考试的阶梯,这种局面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是整个教育体制下的问题。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开展全新的《中医英语》双语教学任重而道远。

二、建构主义下的教学原则

建构主义是由皮亚杰提出,得到维果茨基、奥苏贝尔、布鲁纳等专家完善和丰富,在外语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动态性,认为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表现,但绝不是绝对正确的和教条的,学习者不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主动构建知识,运用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知识,激发自己的潜能。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者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参与到学习者知识的构建中,并引导学习者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侯万春认为,与传统的教师传授模式,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则是被动地接受不同,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和活动组织者。[2]

丰玉芳在《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归纳总结了传统教学模式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区别,并探讨了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这六要素分别是:创设情境(Developing Situation)、提出问题(Asking questions)、搭建桥梁(Building Bridges)、组织协作(Organizing Groupings)、展示成果(Arranging Exibits)和反思过程(Inviting Reflections)。[3]她认为建构主义教学观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英语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中医英语》互动型教学模式

任何课程的教授都是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中医英语》也是一样。传统的教学模式,落后的学习方式,守旧的思维方式,客观条件的局限,一直阻碍着改革创新的步伐,唯有静心思虑、精心设计、虚心效仿才不失改革之根本,不失教学之宗旨。互动是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知识构建和理解中,如何才能引起学生的思索并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活动,并与教师一起完善课堂的设计,这是问题的关键。本文以《中医英语》(李照国、朱忠宝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8月)“The Theory of Five Elements”(《五行学说》)为例,从以下五个步骤构建互动型双语教学模式。

(一)导入

导入也可以称之为创设情景,《中医英语》双语教学是用英语语言的习惯来学习、表达中医专业知识的课程,涉及到专业术语和专业概念的表达,因此在导入的时候应该注意引入专业术语正确的表达方式。我校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已经系统地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可先通过PPT提出问题:1.What are the five elements? Can you list them?2.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element?3.What kinds of things belong to wood/fire/earth/metal/water?(这是开放性的问题,中医用五行来解释万事万物,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根据性质归属到五行之中。)4.What a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five elements? 问题的设置目的非常明确,直接引入所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包括四个方面,即学习目的、学习努力程度、学习愿望和学习态度,是外语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学习状态[4],学习应以学生为本,只有学生自身认识到问题,才能真正投入到解决问题中。

(二)学生知识的构建

通过导入,学生将自己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系统的构建出五行理本课所涵盖的内容。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构建主义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应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水平,通过上一阶段,教师可以客观地了解学生的程度,有针对性地开展这一阶段的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先设定一个特定的活动,即指定五位同学,分别分属于五行,进行集体讨论,并要求五位同学做出积极的配合,集体指定事物,由指定的同学认领,要求指定的事物多与人体有关。其次,在所有指定的事物中,同学可举手概括其共同性质,并讨论分属于五位同学的这些事物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根据情况,结束上面的讨论进行概括,通过一些形象的图片、声音、视频等方式,将五行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概括。这一过程强调的是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后参与到讨论与总结中。

(三)组织协作

通过上面的知识搭建过程,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已经完全被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让学生将搭建起来的知识平台运用到实践中,即五人一组分别为金木水火土,用英语形象生动地表述出彼此之间的关系。在建构社会知识,把个体意义转变到集体意义并对某个问题达成共识时,协作小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协作小组成员间的讨论、协商,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构建。[5]

(四)展示

前面几个阶段的努力,都是为这一阶段所做的准备,归根到底,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到的知识,用适当的技巧运用到实践中。这一展示与前面讨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强调正式与规范,不再是随意的讨论,而是用正确的英语表达方式来展示出正确的专业知识。需要注意的是,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做相应的准备。角色扮演、演讲、专题汇报等,都可以是展示的方式,教师应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

(五)结果评价

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不仅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同时也要求教师的整体评价,指出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情况,哪些需要改进,哪些需要重新审思,并根据结果引出新的学习任务。

总而言之,建构主义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切实可行的,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个人修养,才能给学生一个崭新全新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黄崇岭.双语教学核心概念解析[J].外语学刊,2008(1):137-139.

[2]侯万春.建构主义教学观与大学外语教学[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3):78-81.

[3]丰玉芳.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33-36.

[4]Gargner.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Rowley:MA Newbury House,1972:98.

[5]黄慧,王海.对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我国外语教学研究的调查与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6):21-24.

上一篇:浅谈以心造舞 以舞传情 下一篇:“舞蹈组合训练”对舞者的重要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