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民族院校汉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时间:2022-09-28 01:18:10

新理念下民族院校汉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摘 要:走进新课程,创造性运用教材资源,改革汉语教学模式,因地制宜、积极主动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是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课程资源;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教材

由于种种因素,民族院校汉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是薄弱环节,不少教师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节,学生学了多年汉语学而不能用,汉语教学效果收效甚微。要有效提高学生汉语综合素质,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是一个有效途径。

一、更新观念,构建新的课程资源意识

审视民族学校汉语教学,对课程资源理解的偏误,许多教师上课囿于课本,不能因地制宜、积极主动地开发利用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影响了学生汉语运用能力的提高。

汉语课程资源开发是指教师利用校内外的语文教育内容来源,组织实践活动,创设汉语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观察、积累语言信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汉语素质。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其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汉语实际运用能力,课程资源的丰富性、恰切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新课标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汉语、用汉语的意识,从多方面提高学生应用汉语的能力。”汉语教师要及时构建新的资源意识,创造性地运用课程资源完成教学任务,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形成一个整体,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汉语综合素质。

二、创造性运用教材资源,提高学生汉语理解能力、表达能力

在教材资源运用方面,我们不能只局限于教科书,只是拿教材进行机械训练。也不能冷落教材、淡化教材,或简单用另一些文章替换教材内容,远离教材目标。

教材是汉语课程资源的核心,是教学的基础,但不是教学的束缚。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我们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资源,要走进教材,立足文本,借助这一“例子”开发利用与教材内容、学生生活相关的,对学习有意义的资源,合理构建课程的结构和功能。如讲《背影》前一周,我给学生布置的课前说话题是“我的父亲”。上课时让学生四五个人一组,描述文章中父亲的动作、形象特征。再结合一些有关的图片,如罗中立的《父亲》油画、《我的父亲母亲》摄影作品,同学找来的父亲的照片等,让学生说出图片上父亲的特点。课外要求学生阅读丁捷、粟绿墙的《我的父亲》,艾尔玛·邦贝克(美)《父亲的爱》,通过比较,多角度理解课文,然后完成作文“我的父亲”。既使教学内容贴近了生活,又拓宽了学习渠道,提高了阅读、表达能力。

三、更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使课程更加适应学生能力发展

第二语言教学不同于母语教学,工具性是第一位,强调语言能力培养,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发展,教学应以学生言语习得为主。课堂教学应是开放式、拓展式的。新课标要求汉语教学“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应用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设综合应用汉语的氛围”。

教室是学生最大的语言学习的地方,我们要改变班级授课的封闭状态,优化课堂结构,拓宽汉语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利用黑板报、报纸杂志、班级小报等优势资源,创造学习汉语的氛围。如在班上设汉语小园地,让学生发表对生活的感悟、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新的见闻、学习心得等,提供一个开放自主、独具特色的汉语资源平台,使学生有运用汉语的空间。坚持课前几分钟说话,结合学生生活和教学内容定期更换话题。让教学活起来,使学生成为知识构建主体。

四、走进社会生活,开发课外汉语资源

作为民族共同语,汉语学习资源和实践无处不在,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汉语言文字,在大量的汉语课程资源开发实践中掌握、运用汉语。

我们要面向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教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汉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如注意横幅、对联、灯牌广告内容,充分利用图书馆、影视、网络资源,通过视觉丰富汉语信息。还要面向社会,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区资源,开发本土化教学、校本教学,使课堂教学内容得以延展,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

总之,搞好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全面提高汉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汉语综合素质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汉文教研室)

上一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刍议 下一篇: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