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在时光上

时间:2022-09-28 01:05:25

篆刻在时光上

不是篆刻

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个11岁的少年加入了少年先锋队,当家里人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作为奖励的时候,年少的他吐出了三个字“篆刻刀”,自此,和篆刻就结下了剪不断的情缘。这个少年便是萧立人。而今,已是年过甲子的萧老再次回顾起以前学习篆刻的生活之时,总忍不住要拿出那一把五十多岁高龄的篆刻刀。用线一圈一圈裹起来的篆刻刀。刀头明显已经生锈了,泛着暗沉的颜色。萧老说,以前还没有专门卖篆刻刀的,这把刀还是他舅舅找铁匠打的,他舅舅就用这把刀做过篆刻,然后又传给了他。他就是用这把篆刻刀开启了他的金石篆刻之路。

萧老从小就跟着舅舅练习书法篆刻。舅舅要求他每周都要刻上一个章作为作业上交,和其他学生一样,有成绩备案,严重不合格的还得被打手心。萧老说,其实舅舅是一个很和善的人,但只要是事关篆刻他就会变得严肃较真起来。萧老对舅舅有言不尽的感激与敬重,他说,他就是这么一个让人难忘的长辈和老师。

萧老的舅舅就是著名的金石篆刻家曾右石先生。曾右石收徒弟是出了名的“有教无类”,所以他的徒弟遍布大江南北。其中最为有名的姜公醉先生就师出其名下。姜公醉在金石篆刻这条路上走得越来越好,还特邀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等刻过印章,也算把这门技艺传承了下来,也传承了开来。

萧老说,直到现在,姜公醉有时间的话都会来看望恩师曾右石的家人。舅舅当年对学生的无私付出与奉献,在多年之后,萧老总算看了个明白,那传承的不是篆刻,还有那在艺术之路上丝丝缕缕的情缘。

学到的首先是风格

说到萧老的舅舅――曾右石先生和篆刻的渊源,就得把时光回放到抗战期间。那时候,国民政府在重庆成立有铸印局,专门为官方铸造官印。铸印局也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里面有徐文镜、蒋蓼渔等比曾右石出道更早的金石大师。年轻的曾右石和这些大师也有所来往交集,因此有机会结识到徐悲鸿,齐白石这些文化名人。有一次,他和徐悲鸿以及其他几位文人聚到一起,徐悲鸿一时兴起。让大家都刻写“荒谬绝伦”四字,文人们纷纷起笔,到最后作品落成,徐悲鸿看了看言笑道:“谁都不荒谬啊。”文人雅兴,大家心里会意,于是将此事篆刻为章以纪。

曾右石对篆刻的兴趣来源于他的少儿时期他曾师从花效实学习古文,花效实是一位以治印闻名于巴渝的金石家。曾右石在他那儿学会了治印。虚心好学的他又几度承蒙名家前辈的奖掖,一生对篆刻如痴如迷。可以说是幼而学,壮而行,老而不衰。其用刀刚劲。字迹拓落,浑然天成。曾右石一直秉承传统艺术,传承为主的理念,即便是成名以后,有人找他刻章他也不愿收费。萧老也传承了舅舅这样的为人风格。有时候遇到有缘人,连章也都是一并奉送的。他很乐意把技艺教传于年轻人

萧老的书房里收集了大量的篆刻石印,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不得不折服那些有所造诣的艺术家们,一块块平凡的甚至没有规则形状的金属或石头,都能被他们巧夺天工的双手打造得精致剔透,美不胜收。萧老说,中国的金石篆刻历史久远,他认为最好的时段是在清末民初,那时候的金石界还涌现了令萧老最为欣赏的西泠四大家的创作,他自己就很喜欢学习那时期的篆刻风格。

上世纪70年代重庆的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上,萧老的作品荣获了―个奖项,当时颁发给他二十张宣纸作为奖励。虽然只是二十张宣纸,但在萧老看来却是对自己技艺的肯定,深感欣慰。只要是有关篆刻的书籍,报道或者其他文稿,萧老都会很认真地集纳收藏。他还特意为我们展示了著名文化人牛翁先生为他的篆刻事业的题诗。萧老的一个侄女对金石篆刻也比较感兴趣,时常会来向他请教学习,在篆刻上颇有天赋。萧老坦言,他其实很乐意把自己一生的金石篆刻技艺教传于年轻人。萧老说,他希望自己的学生必须是那些为人善良,品行良好的人。

“重庆篆刻兼并了多种元素,既有北方的落拓大方,又兼有南方的精致细腻,这也是重庆的性格特色。”萧老如是评价。在他看来,传统的东西是不能丢的,那是时间淘洗筛选下来的精华,要怎样才能够把这些精华很好地传承下去,这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

上一篇: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 下一篇:老房子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