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扬尘――成亦是风,败亦是风

时间:2022-09-27 11:44:27

城市扬尘――成亦是风,败亦是风

2014年下半年间,北京、武汉、重庆、郑州、沈阳等多个城市的媒体陆续反映,当地PM2.5指数有所下降,而PM10数据却大幅上升。各地专家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扬尘是元凶”。秋冬季风一方面带走了空气中体积较小的可吸入颗粒物(PM2.5),另一方面却把沉降在地面的尘土刮向空中,形成扬尘污染。

城市扬尘污染状况堪忧

工地现场一片黄土,大风一吹,尘土习扬;施工地出入口没有清洗设备,工程车上装得满满的一车黄泥,不时有泥尘往外泄露,一进一出,烟尘弥漫;建筑垃圾随处堆放,既无任何遮蔽,也无洒水降尘措施,过路行人纷纷遮眼捂鼻,过路的汽车纷纷染上一抹灰黄。以上是记者走访广州市区及其周边城市一些工地所看到的真实情景。

番禺万达广场是在建中的地铁七号线沿线地区,周边十数个建筑工地都在热火朝天的施工中,部分刚刚落成的住宅小区和写字楼都在销售、招租。当记者绕着该区域的路段驱车转了一圈后发现,刚冲洗完没多久的车辆已被薄薄的一层泥尘覆盖,附近的树木也“披上”了灰色的“外衣”。

记者随机走入其中一家工地,并未受到阻拦。工地大门没有安装任何车辆冲洗设施,内部也没有实行硬底化,大风一吹,黄土就朝一旁的马路奔去。记者向正在工地正门处堆砌围墙的工人处了解到,该工地是2013年初开始动工,围墙堆砌则是2014年12月才开始。

令人担忧的是,此情此景,不单出现在万达广场这种人居密度不高的区域,在广州城市中心地区也屡见不鲜。

12月间记者走访了海珠区江南西路一处工地。一旁的大型写字楼刚刚落成,还在招租中。而挖土机、打桩机等大型移动机械设备就在新楼隔壁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拆卸工程,水泥碎裂时扬起的粉尘和细小的沙土混合在一起,悬浮在半空中。另一方面,工地处于半围蔽状态,按照相关规定必须高于1.8米的工地施工围墙,到了马路边上就哑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不足1米的简单围栏,过路行人大都低头侧身,匆匆而过。

按理说,广州市政府在2013年前后就通过了《广州市实施扬尘污染控制管理工作方案》,对建筑工地提出“必须100%达到”的六个要求,即施工现场100%围蔽、工地沙土100%覆盖、工地路面100%硬底化、拆除工程100%洒水压尘、出工地车辆100%冲净车轮车身、暂不开发的场地100%绿化。但记者在海珠区的这一施工单位内转了一圈后发现,现场拆除工程基本无任何洒水,工地出入口也看不到冲洗设施,围蔽工程只做了一半,绿化工程更不用提。

扬尘包含PM10和PM2.5,

污染不可忽视

随着2013年以来雾霾围城的事件在全国陆续上演,PM2.5、PM10等名词逐渐为市民群众所熟悉。作为衡量地方空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它们和扬尘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业内专家曾对2005~2008年间北京、青岛、包头等城市的PM10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北京市建筑水泥尘和土壤风沙尘对大气PM10的贡献率为45.3%,青岛、包头地区建筑水泥尘的贡献率则分别为30.9%和29.4%。在这其中,扬尘在PM10中的占比均是最大的。

走在发展快车道上的中国城市,同时进行的市政、房地产开发项目往往数以千计,“某某城就像一块大工地”的说法不是近一两年才有。种种事实说明:扬尘已日益成为危害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四川省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在2014年11、12月开展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情况专项督查中收集的数据显示,四川省内21个市(州)普遍存在PM10浓度不降反升的问题,污染物的主要源头来自于扬尘。

截至2014年9月9日,武汉市空气质量与2013年同期相比,PM10半年均值浓度上升6.7%。当地环保局相关人士表示:“PM10浓度不降反升,扬尘污染是主因……”

查阅广州市2013年全年的空气质量数据,记者发现与前三个季度相比,广州秋冬季空气污染有所加重,PM10污染浓度从9月开始上升了22%,而2014年的数据目前仍在统计中。对此,广州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坦承,PM10不降反升,缘于建设工地扬尘。秋冬季广州空气相对干燥,使扬尘污染进一步扩大。根据广州市环保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广州在建建筑施工工地1386个,开工面积达6231万平方米。建筑施工工地扬尘年排放量估算在60万吨以上,对周边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在刚刚过去的APEC会议期间,久违的蓝天白云重现首都。但实际上,为了确保这数天的空气质量,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不惜采取了强制措施,要求北京全市区域内的所有工地停止一切施工活动。同时,成立了近100个检查组,派出近500人的队伍,不间断地对全市3000多个在施工地进行巡查,确保施工现场停工到位、扬尘治理到位。扬尘污染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扬尘污染缘何成为“老大难”?多头管理是主因

既然扬尘污染对空气质量和人居环境的负面影响甚大,城市扬尘为何仍如久治不愈的顽疾,多年不见好转?

事实上,在今年通过的《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14―2017年)》中就强调,要加强施工及道路扬尘的污染治理,积极推进绿色施工。内容包括:严禁敞开式作业、督促施工单位落实施工现场封闭围挡、设置冲洗设施、道路硬底化等扬尘防治措施;总建筑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的施工工地须规范安装扬尘视频监控设备;增加道路冲洗保洁频次、加大不利气象条件下道路的保洁力度、增加洒水次数。此外,《方案》还提到,要整治堆场扬尘污染:散货物料堆场应封闭存储或建设防风抑尘设施;对长期堆放的废弃物,应采取覆绿、铺装、硬化、定期喷洒抑尘剂或稳定剂等措施。

然而,《方案》的要求在具体实施上,却牵涉到众多的部门。根据政府职能分工,建筑工地的施工归住建部门监管,道路冲洗保洁归由卫生部门主管,而余泥堆放场的管理由城管负责,监督运泥车是否超载是交警部门的职责。此外,市政道路和公路的施工、围蔽则是由交通部门监管。

某地环保局一位工作人员就曾对媒体透露:“环保部门表面上有监管权,可是没有处罚权。如果要处理扬尘污染单位,就需要跨部门协作,监管往往无法形成常态。”

对此,专家分析,正因为扬尘治理“令出多门”的现状,当前国内各大城市的扬尘治理不少仍停留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阶段,缺乏系统的、全方位的规划,且这一系列困难短期内或将难以解决。

而另一方面,令人更为忧心的是扬尘治理难,其缘由还不仅于此。

致命因素不止一个,

排放标准悬而未决

除了监管主体多头外,扬尘治理还面临标准缺失、监测困难、违法成本低等种种的致命因素。这使各地扬尘治理工作往往举步维艰。

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大气处处长林卫强表示:扬尘与一些固定污染源不同,其存在污染主体难以确认的问题。扬尘到底是从哪里来的?通过什么方法取证?这些目前还没有定论,因此环保监测部门也是有心无力。

“目前扬尘仍停留于按行为处罚,而非按标准处罚的阶段。由于对扬尘的界定如今还缺乏标准,所以目前扬尘不存在‘超标’一说。”中山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因此,我们只能在规范企业的行为方面开展工作,如要求其100%做到围蔽、洒水等。”

不仅如此,对于造成扬尘污染行为的处罚,还面临着处罚标准过低的问题。对于2014年第四季度公布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涉及扬尘的相关规定,有法学专家及环保人士认为,某些条款的处罚力度仍偏小。如《征求意见稿》第93条规定,未密闭贮存煤炭、水泥、石灰、石膏、砂土等易产生扬尘物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处两万元以下罚款。然而两万元对大型混凝土、煤场、建筑道路施工等大型企业来说,这样的罚金乃九牛一毛,起不到震慑作用。

对此,专家指出,违法成本远低于守法成本,使监管部门如老鼠拉龟,无从下手。这一状况无法有效解决,则哪怕在监测、标准都能确定的情况下,扬尘问题也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

上一篇:多措并举严管扬尘污染 下一篇:东莞厚街:治理VOCs的“急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