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迪克酒店火灾事故调查及几点思考

时间:2022-09-27 11:44:24

凯迪克酒店火灾事故调查及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介绍了2002年北京凯迪克大酒店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对调查工作中反映出的该酒店在建筑质量控制、消防安全管理等问题进行总结,同时运用对比等方法将此起火灾与国外同类型火灾的数据进行比较,阐明作者对于未成年人在火灾中的保护以及酒店火灾隐患整改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火灾调查;未成年人;建议

1、火灾情况:

2002年7月13日22时许,位于朝阳区亚运村北辰东路18号的凯迪克大酒店十层1020房间发生火灾,直接经济损失20余万元,同时造成隔壁1022房间刘凯儿(女、17岁、香港人)和蔡芷欣(女、12岁、 香港人)窒息死亡;对面1021房间林小雪(女、10岁、韩国籍)因吸入过多有毒烟气而窒息,心脑严重受损,昏迷数天后死亡。

2、调查认定情况:

2.1凯迪克大酒店情况及火灾报警情况:

该酒店前身是由北辰集团建造的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运动员村工程。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购买并于1995年5月对其酒店部分进行了装修改造,同年8月开始试营业。酒店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21层,地下2层。

火灾发生当天22时04分,凯迪克大酒店入住了一个从香港飞抵北京的旅行团,共49人。包括1022房间的两名死者及1020房间的两人邓永光(男、12岁、香港人)和李逸熙(男、14岁、香港人)。邓、李二人在22时07分进入1020房间,22时45分离开。22时48分,酒店消防中控室接到1020房间烟感探测器报火警。23时03分,消防局调度指挥中心最先接到1024房间客人顾力华报警:“凯迪克大酒店10层着火,过道烟大”。

2.2现场勘查情况:经对最初起火的1020房间进行勘查,起火点位于北墙茶几下。

1020房间为标准间,南北长6.7米,东西宽3.6米,高2.86米,面积为24.12平方米。房间内西侧摆放两张单人床,中间为床头柜;北侧摆放两把扶手椅,中间摆茶几;东侧由北向南依次摆放有电视柜、三屉桌和柜子。北墙正中为推拉式铝合金窗,卫生间位于房间西南角。

从房间内家具物品过火后残留程度看,呈现北重南轻的特征。北部扶手椅及茶几烧毁最重,完全炭化,特别是北墙木踢脚板距西墙98 厘米处深度炭化,形成“V”字形痕迹。房间内所有用电设备及供电线路上均未发现电气故障痕迹。

勘查与1020房间西侧相邻的1022房间所见:房间布局及摆设与1020房间相同。房间、卫生间墙壁及家具表面均有烟尘附着。在北侧窗户上方紧挨窗帘盒南侧为一木质灯池,内镶三盏射灯,灯座处有放射状烟气喷射痕迹,由东向西逐渐减轻。北侧床上有两人爬卧过的痕迹,在枕边有放射状的血迹和两条吸附有烟尘白色毛巾。

2.3调查询问情况:邓、李二人在现场证据面前承认在茶几上划火柴玩耍,未将余火完全扑灭就离开房间。

经询问,邓、李二人证实入店后最先拿到房卡并于22时07分进入1020房间,在该房间内先调试保险柜,又找到墙壁插座给数码相机充电,接下来,两人将茶几上烟灰缸里的火柴取出反复往烟灰缸里划火柴玩耍,最后还将火柴盒芯连同剩下的火柴棍扔到烟灰缸内点燃。22时45分许,李的父亲来酒店给其送电话卡,当李接到父亲从大堂内打来的电话后匆忙下楼,邓也准备随李一起下楼。临走时邓先用手扇烟灰缸里的火柴盒残体,未灭,又用嘴吹,带火的火柴残体被吹散落到扶手椅、茶几和地面上,在没有完全确认熄灭的情况下,邓拔房卡前往大堂。

3、火灾原因认定情况:根据现场勘查和调查询问,此起火灾系住在1020房间内的邓永光和李逸熙玩火引燃周围针织化纤窗帘及扶手椅蔓延成灾。

根据现场各种燃烧痕迹和调查询问有关证人证实,火灾发生发展蔓延迅速,具有明燃起火特征,可以排除阴燃起火的因素;

当事人在起火点处没有使用任何电器,且该部位也未敷设任何电气线路,室内电气线路和用电设备无任何故障。两人在室内时没有发现任何电气故障的迹象,邓永光最后一个出门时拔出房卡,全屋无电,可以排除电气故障引起火灾的因素;

据最先到达现场的中控室值班员反映,火灾发生时1020客房的门处于锁闭状态。现场勘查中未发现强行进入的痕迹,也未发现其它异常迹象;该房客人于22时45分拔卡锁门离开房间,酒店消防中控室报警控制器于22时48分显示121号烟感报警探测器(1020客房)报警,期间现场无人进入,可以排除他人放火的因素;

邓、李二人证言证实在茶几处划火柴玩耍,且出门时未确认熄灭。该部位与起火点的位置相对应,且现场勘查中从茶几底部位置提取到烟灰缸残体中发现炭化的火柴梗,与证人证言相对应。

综上所述,认定此起火灾系邓永光和李逸熙在茶几处玩火引燃周围针织化纤窗帘及扶手椅蔓延成灾。

4、对此起火灾的几点思考:

4.1未成年人是火灾别需要关注的人群

凯迪克酒店火灾是一起典型的由于未成年人玩火引发的,同时造成未年人死亡的火灾。未成年人对于火灾的危险性没有明确认识,而且体质弱缺乏自防自救的能力,同时他们对于周围的物品特别是引火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是火灾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对象。

4.1.1未成年人在火灾中是被动受害者

未成年人的体质较成年人差,在火灾中他们的生命更加脆弱。从生理学上讲,未成年人身体器官发育尚不完全,特别呼吸道系统更加脆弱,所以更易因高温导致呼吸道的炙伤及窒息,造成死亡。凯迪克酒店火灾中死亡的三人均为吸入有毒烟气造成的窒息及呼吸道烧伤。据美国消防协会2004年的火灾死亡统计数字,因火灾死亡的人员中,15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由于窒息死亡占到33%,而15岁以上及成年人中这个比例只有16%。

未成年人由于思维中对于火灾危险性没有明确的认识,而且缺乏自防自救的意识,从而导致由于不能及时疏散而伤亡。由于教育和社会经历等方面原因,在危险发生时,他们对于危险的意识不足,且他们对于如应急疏散信号等不能及时做出反映,从而造成延误疏散时机,发生伤亡。

4.1.2未成年人也可能是主动致伤者

对未成年人的防火安全教育不足。对未成年人由于未成年人对于引火物的强烈好奇心,其中包括火柴、打火机、炉灶和烟花等,非常容易在玩耍中因失控造成火灾。根据统计,此类火灾最主要的引火物是火柴和打火机。从统计数据看,我国2001年由于玩火引发的火灾占全年总火灾起数6.4%达到7890起,共造成111人死亡,65人受伤。美国2001年此类火灾发生达34000起,在所有未成年人火灾致伤原因中排第一,在火灾致死原因中排第三。(见下表)

2001年美国火灾致未成年人受伤的前四位原因(%)

0-14岁 0-4岁 5-9岁 10-14岁

玩 火 19.1 12.8 37.6 16.7

放火及疑似放 火 18.0 17.0 19.5 18.7

做 饭 16.2 18.6 9.8 16.7

明火、用火照明及灰烬 13.9 13.5 12.8 19.3

2001年美国火灾致未成年人死亡的前五位原因(%)

0-14岁 0-4岁 5-9岁 10-14岁

放火及疑似放 火 22.4 31.4 12.2 13.0

明火、用火照明及灰烬 14.9 8.6 22.0 21.7

玩 火 14.2 17.1 14.6 4.3

做 饭 10.4 5.7 14.6 4.3

电气故障 10.4 11.4 14.6 --

4.2酒店在改建过程中遗留下安全隐患,造成火灾迅速蔓延扩大

4.2.1 两房间灯池内部相通,烟气快速扩散。1020房间与1022房间中间墙壁北上角有一直径11 cm的圆形孔洞,使两房间灯池内部相通。经勘查1022房间灯池灯座处呈放射状的烟气喷射痕迹可能是烟气通过孔洞扩散时留下的,在火灾发生时,由于起火房间处于封闭状态下气压高,导致烟气通过这个途径快速扩散到1022房间,致使两人窒息死亡。建规中明确规定在施工中对于实体墙的电线孔洞在完工时要进行封堵,为防止烟气及火灾蔓延。

4.2.2起火房间未安装水喷淋灭火系统使火灾的发展不受控制。

该建筑按现行规范酒店实际属于不合格建筑,应该整改安装简易水喷淋系统。但该建筑在改建为酒店时,按当时实行的建筑相关标准中规定每个房间必须安装火警探头但并未规定必须安装水喷淋灭火系统,当时经验收属于合格并投入使用。由于我国现行的建筑设计规范发展完善有一个过程,此起火灾发生时,由于没有规定必须未安装水喷淋系统使初期没有得到控制,也反映出当时相关技术规范发展滞后的问题。

4.2.3房间内大量可燃材料给火灾的蔓延扩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经对酒店标准间提取织物样本进行氧指数检测,扶手椅坐垫外层装饰布是含棉化纤材料,内填充物为聚氨脂泡沫;厚窗帘材料是涤棉,纱帘材料是针织化纤,氧指数分别为20.5、19.0、18.0、20.0均为易燃材料。在这种环境下发生火灾势必造成火势迅速蔓延扩大,无法控制。

4.3酒店对初期火灾处置不当;

在1020房间探头报警后,中控室值班员马上到该房间确认,发现有烟从门缝外溢,用脚踹门未开后,即用对讲机通过消防中控室与客房服务员联系打开房门(此期间楼层服务员不在本层)。此期间中控室并未向消防部门报警。据酒店客人反映,当晚酒店内一楼大堂烟气都很浓,很多客人自发地疏散到酒店外,并未听到消防广播系统发出的疏散信号,酒店也未对起火楼层人员疏散情况进行检查,致使有三人因未能及时疏散而死亡。在楼层服务员打开房门后,在场的工作人员使用灭火器开始自行扑救火灾。23时03分,消防局调度指挥中心最先接到1024房间客人顾力华报警:“凯迪克大酒店10层着火,过道烟大”。通过对上述情况的核实,反映出酒店在发生火灾后并未采取有效的应急疏散措施。

综上所述,此起火灾是一起典型的由于未成年人玩火引发的高层建筑火灾,同时反映出酒店建筑结构本身存在消防隐患及酒店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同时在对未成年人的防火安全教育及遇到危险时逃生自救意识的培养方面还有欠缺。

通过对此起火灾的调查发现的上述问题,有关部门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例如酒店客房内不再摆放火柴和打火机;对于未成年人加强消防知识的教育;对单位加强了消防安全制度的建设;修改建筑物消防安全规范等。但对于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结构本身的防火性是否能够做到在建设的全过程中实现可控制,从而避免由于建筑本身的缺陷造成火灾的蔓延扩大,还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参考书目:

《儿童火灾风险》美国消防总局国家消防数据中心出版的

《当代消防研究》 第四卷 第八期 2004年12月

上一篇:生命的眸光 下一篇:小慈善,大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