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数学课堂的有限思考

时间:2022-09-27 11:19:08

有效数学课堂的有限思考

创设有效、优质的课堂,是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的追求,但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加有效,力求优质,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有哪些呢?笔者结合个人平时的教学情况,进行了一些有限的探索与思考.

一、努力激活学习的兴趣――有效课堂的“兴奋剂”

有效的课堂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以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投入到知识的探究中去. 教师要在课前精心预设教学环节,创造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努力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例如学习“体积和体积单位”时,一位教师设计了以下实验:(1)出示两个同样大的玻璃杯,一号杯子里放一个桃,二号杯子里放满水,先让学生猜测将二号玻璃杯中的水倒入一号杯,结果会怎样. 这一猜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再让学生操作发现杯中有剩水). (2)出示三个同样大的玻璃杯. 一号杯子里放一个桃,二号杯子里放一颗荔枝,三号杯子里放满水,如将三号玻璃杯中的水倒入一号杯,再将三号杯子里放满水,倒入二号杯,猜测三号杯中哪次剩下的水多. 这时,学生已兴趣盎然,蠢蠢欲动了,他们主动交流猜测结果,想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测. (3)出示四个同样大的玻璃杯,一号杯子里放一个桃,二号杯子里放一颗荔枝,三号杯子里放一粒葡萄,四号杯子里放满水. 如用四号玻璃杯每次装满水分别倒入一、二、三号杯,猜测四号杯中哪次剩下的水多. 这时学生完全以主人翁的态度去思考,对所猜测的结果非常感兴趣,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借助实验加以验证.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从这三次实验中,你观察到了什么?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轻松归纳出结论:(1)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2)不同物体占有的空间大小不同;(3)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从而引出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体积”这个涉及三维空间的概念,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是有难度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三次实验把体积这个静止的概念,借助水的剩余多少不同而动化了,使学生通过实验真切地感知到“体积”这一概念的内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借助这三次实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为学生学习抽象的几何知识开辟了良好的途径.

二、充分挖掘探索的潜力――有效课堂的“催化剂”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能力. 自主探究式的教学能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在不断探索和掌握新知中发展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活动空间,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促进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例如,教学“2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如下的学习材料. (1)请你写出几个是2的倍数的数,并请你的同桌检验是否正确. (2)仔细观察自己所列举的数,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与同桌交流你的发现. (3)任意举几个数,用刚才发现的规律验证所列举的数是不是2的倍数. (4)合作研究: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5)全班交流,修改并整理自己的发现.

教师给学生以充分的探索空间,他们在探究中提出猜想,在合作中进行验证,在交流中修正猜想,形成结论. 整个探索的过程完全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只是给他们以研究方法上的指导,学生在这种充分自主的氛围中发展了智力,积累了探究的经验.

三、敢于展示学生错误――有效课堂的“剂”

在教学中,我们不该放过学生中带有普遍性的典型错误,而应该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将这种课堂生成转换成教学资源,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教学思路,将错误转化成美丽. 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帮助他们超越自我. 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我出了“17.3 ÷ 4.3”一题,让学生先独立计算. 巡视一周,发现问题集中在对余数的确定上,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商是4,余数是1,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余数是0.1. 这时,我快速将第一种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有意地显示错误.

师:和这一答案相同的同学请举手. (大部分同学把手高高举起,面露喜色,还有一部分同学一脸疑惑,欲言又止,顷刻又陷入沉思. 这时,我只微微一笑,果然片刻后,几名同学又举手反对. )

生:我和他们的结果不一样,我认为余数应该是0.1. (面对学生提出的不同答案,我并没有马上作出判断)

师:同学们,这一题的余数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请思考一下,到底是哪一种呢?请说说你们的想法.

学生A:我认为这道题的余数是1,大家看竖式就明白了. 学生B:我认为这道题的余数是0.1,理由我说不清楚.

学生C:我认为这道题的余数是0.1,理由为:现在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到原来的10倍,余数是1;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到原来的100倍,那么余数就是10,这样余数10比除数4.3还大.所以余数为1是错误的.

学生D:我认为这道题的余数是0.1,根据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并没有说余数不变,余数在十分位上,所以应该是0.1.

(学生纷纷点头默许)

学生E:我认为这道题的余数是0.1,我是用除数和商相乘再加余数应等于被除数的方法,检验出余数为0.1才是正确的.

师:这几名同学的回答很精彩,分析得也很对,而且说明的方法又不是唯一的. 那么,正确找到余数的关键是什么?

生: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余数也扩大相同的倍数,所以要看余数原来在被除数的哪一位上,才能确定余数的大小. (我和许多学生默许地点头)

通过同学们的争论,终于统一了意见,确定余数应该是0.1,并知道了理由.

德国教育家第斯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以上生生、师生之间互动的实现和颇具创意的新知形成,关键是教师充分地发挥了“引导者”的作用. 教师有意暴露学生的错误,使之成为生成新知的有效资源,诱发了学生针对错误展开争辩、探究、交流,于精彩之处挑起矛盾,于困惑之时引导探究,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观察、思考、分析、比较,从而发现了规律,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不断张扬学生的鲜活个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上一篇:浅析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策略的构建 下一篇: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价值取向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