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模式创新

时间:2022-09-27 10:58:09

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模式创新

1.目前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现状

1.1毕业生就业情况

从校企新春联谊会及与行业企业代表的座谈过程中得知,企业对毕业生反映最集中的问题是综合素质欠缺或不高。比如承受能力、心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自我批评、创新能力、实践与动手能力等多个方面。许多学生毕业即失业,或者从事着与所学专业不相关的工作,尤其是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每年商务英语专业(包括本科及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了98%以上,但是真正在企业内从事与商务英语相关工作的,只占到了其中的30%左右。

2.2学校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不太清晰。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着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其导向是重视知识的应用,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但目前许多院校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认识不清,以为外语人才,最主要的是语言技能,其他的能力不重要,所以在培养过程中,仍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深度,轻视实践教学,或者,一些院校已经认识并研究了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但在其人才培养实践中并未真正体现出实用性。

(2)对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认识不清。就商务英语专业而言,一些实习基地和专业不对口,实习基地数量有限,岗位数量有限,导致整体容纳实习生的规模有限。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出于管理、经费等困难,工学交替成了一句空话,原本应该在生产一线完成的教学实践被局限于课室,或者是校内仿真综合平台。

(3)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是专业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体现,是大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现有的课程设置脱离生产实践。突出理论、局限于课室的显性课程、正式课程开出率高,强调应用、突破课室的隐形课程、非正式课程开出率低,这就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

(4)教材选用不科学。目前,多数高校选用教材依据出版社提供的教材目录,出版社层次参差不齐,教材良莠不齐。任课教师对教材的选用具有最终决定权,系主任或学科带头人没有最后把握教材的质量关。其次,教材的使用缺乏连贯性,同一门课更换教师后,教材随之而变。最后,教材的选用及使用缺少一整套质量监控体系。

(5)教学团队质量不高,缺乏学术带头人。由于教师流动性较大,非专业教师“顶岗”,的显现比较普遍。教学任务安排随意性大,往往在教学安排上只能采取“兵来将挡,水来土淹”的策略。

(6)实践教学存在不少问题。实际教学中,实践教学往往被忽视,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比例失调;项目设置随意,实践教学缺乏监控体系;实验教材建设不到位;缺少能教理论、能指导实践、能与企业合作研发的“三能型”教师。不仅实践教学师资数量跟不上,连质量也跟不上。

(7)教学设计不合理。缺乏学习情景的构建;主要采用终极性评价。其核心就是以知识为中心,将学生看成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能力和素质培养被忽视。

2.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2.1明确培养目标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依据学校办学模式、人才培养规格,结合区域经济社会、行业企业发展情况制定,同时还需参考国家制定的专业标准。据此,就地处珠三角区域的广东白云学院来说,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描述为:“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具有合理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掌握经济、管理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较高的跨文化交际与沟通能力,能在国际环境中用英语从事商务、经贸、管理、金融、外事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2.2改善课程体系

广东白云学院校长曾小彬校长(2013)在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研讨会上论述课程体系的构建时指出,要注意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的统一。其中通识教育要顾及“四个统一”:科学素质课程和人文素质的统一、通用工具类课程和通用方法类课程的统一、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统一、正式课程与非正式课程的统一。商务英语专业在落实好教育部规定的通识教育课程的同时,尤其要加大学术沙龙、就业讲座、论坛等非正式课程的开出,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教育课程是任何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是专业导论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统一,是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的统一。专业导论课面向一年级新生开出,是对大学四年专业学习、教学方法、实习实训、毕业条件、就业状况的一次全面介绍,目的是让学生尽快进入专业学习状态,树立正确的专业观。专业基础课旨在使学生获得与将要从事的专业或职业实践直接相关、必须具备的基础技术知识与基础技术实操能力的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基础技术知识学习与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一体化的课程。专业课旨在使学生获得工作过程知识,提升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应该按照工学结合的原则来设置。工学结合课程,也称一体化课程,包括项目课程、工作任务导向课程、学习领域课程等。完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商务英语类课程,当以岗位能力分析为出发点。同时注意专业教育课程是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的统一,专业教育课程是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的统一。

2.3加强师队伍建设

第一,针对“从高校到高校”的教师,要采取种种措施鼓励转型,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培训一批缺乏现场工作经历的老师,简称为“走出去”。其次,加大投入,从企业引进行业专家充实兼职教师队伍,简称为“引进来”。第三,要实现院校与企业双方的合作研发,不仅包括企业导师与学校导师之间的合作研发,还应包括学生参加校企科研项目。以上三点即为“三能型”的培养途径。

2.4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学用结合,开放型的教学体系

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教学法的改革呈现出以由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甚至国内有学者提出要构建“新三中心”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一切教育活动围绕新三中心开展。语言学习需要环境,所以在商务英语专业中的许多课程教学均可以采取情景教学,即在课堂中构建或模拟某种现实生活的真实场景,形成商务英语交际的语言氛围,把学生引人教学内容所表现的“情景”中去,从而促使学生能够较快且较容易地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和交际水平。例如在商务口语中可以模拟商务会议、模拟商务谈判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自主地掌握商务英语的语言知识、会议的流程和谈判技巧等等。开放型教学体系前文已作论述,是指教学不能局限于校内、课内,需向校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外延伸。

2.5加强教材选订和建设

优先选用国家级、省部级获奖教材,优先选用重点和规划教材,优先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优先选用新版教材。尤为重要的是,要鼓励校企基于工作任务联合开发教材,编写体现区域、行业特点的教材,突出实用性与针对性。

2.6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新建本科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针对性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技术技能型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通过搭建平台,让学生将学校所学的知识有机会在企业提供的岗位上实践,一方面企业获得了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学校所授知识技能也得到了检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能得到及时调整。校企合作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资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通过合作研发实现协同创新。就商务英语专门人才的培养而言,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企业合作,实现校企双赢:

1)将学生送出去,将企业直接纳入教学体系中,在企业真实的商务环境中培养学生;

2)将教师送出去,使学校教师充分接触生产实际,积累企业现场工作经历,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理论水平;

3)将企业请进来,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校企联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实用课程,甚至某些专业可由企业冠名,“订单式”培养人才。

3.保障体系

3.1组织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的规章制度;组建改革团队,加强骨干成员的培训辅导;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或改革学术会议,或组织教师校内开展改革经验交流;定期检查阶段性成果,组织表彰。

3.2政策保障体系

提高团队成员的政治待遇;与评级晋职挂钩;绩效分配倾斜;优先支持科研立项、申报成果奖;发表专著论文给予支持;提高改革专业、改革课程课时系数。

3.3人才保障体系

有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带头人(学科带头人或专业负责人)并且愿意指导教师改革;有愿意进行教学改革的教师队伍。通过老中青的传帮带作用,有了愿意改革的人才,改革成功才能有保障。

3.4资金保障体系

以人才培养方案为研究对象,申请教科研立项,争取经费;面向兄弟院校推广改革成果,力争得到部分的资金支持;争取行业协会、中国高教学会、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的资金支持;最后是学校的支持。

4.结束语

新建本科院校要实现其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的功能,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乃至整个教学改革都要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紧跟时代步伐。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目标到校企合作等维度实施改革,其宗旨在于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以及具有较高应用能力的复合型技能型专门人才。

作者:刘毅 雷萍莉 单位:广东白云学院

上一篇:大学新生的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 下一篇:教材整合法在商务英语听力中的应用